申瑀琴
以電商平臺為主要扶貧渠道的經濟形式是現代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通過完善的基站建設,在貧困地區鋪設互聯網絡,不僅可以為社交網絡的全覆蓋奠定基礎,同時,能夠進一步實現以電商平臺帶動特色產品銷售的目的,推進區域產業規模化、集成化,全面落實新時期減貧、扶貧的規劃目標。
扶貧區域的產品特色不明確。在以社交平臺為渠道開展電商扶貧工作時,部分地區由于產品缺少特色,使得產品的銷量達不到預期。與此同時,貧困地區的特色產品通常存在品種點一、生產規模小、產業鏈不完整等方面的問題。在復雜的產業競爭環境下,缺乏綜合競爭實力,使得電商扶貧項目的推廣難度提升。一些農業種植、養殖戶為了追求短期利益,逐步將經營、生產的重點從特色產品轉移到熱銷產品上,放棄了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市場,引發羊群效應,使得熱銷產品供過于求,出現滯銷現象。
扶貧資金的配置不科學。為進一步提升精準扶貧的成效,地方政府往往會為電商扶貧項目提供資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為地方基礎設施的完善與經濟產業的聯動發展等提供必要的保障。但與此相對應的是,當前大部分扶持資金由地方財政管理部門把控,對于電商項目投資的實際情況不了解,使得扶貧資金的整體利用效率不高,資金分配不合理、與扶貧建設項目規劃不配套,降低了地方扶貧的有效性與精準性。
社交電商的人才儲備不充分。以社交平臺為主要渠道進行扶貧工作,需要參與農戶、個體等具備一定的電商知識,對電商網絡帶來的銷售效益有著準確的認知,并以現代銷售、管理、生產理念為指導進行具體改革,轉變傳統小農思想,突破生產規模、形式、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局限性。然而,當前階段,貧困地區的電商人才儲備不足、農戶對電商銷售形式不了解,進一步限制了精準扶貧的全面開展。除此之外,農戶面臨技術性問題缺乏有效的反饋渠道、貧困地區互聯網基礎設施不完善等,也成為制約電商平臺建設的關鍵要素。
實現市場信息的有效交流與溝通。在貧困地區大力發展線上銷售,通過電商平臺提升特色產品、當地農產品的經營、生產效益,是現階段精準扶貧的重要方向,不僅可以打破信息壁壘,緩解貧困地區信息孤島現象,實現市場與產品的有效對接,還能通過動態的市場信息,及時調整生產、經營規劃,最大限度的降低市場風險對種植、養殖個體的不利影響。現階段,部分貧困地區的經營活動仍舊是依照原有的生產經驗進行指導,對市場動向把握不精確,供需結構不合理。利用電商平臺可以進一步把控供需形式,找準市場定位,借助互聯網經濟強大的銷售網絡,完善產品銷售產業鏈。
多角度實現扶貧目標。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形式較為落后,這種落后不僅包括收入、生產方面的了落后,還包括消費、醫療、教育、通訊、交通等基礎民生建設方面的落后。依托社交網絡,構建多元化、多角度的扶貧機制,通過對信息資源、網絡資源的深入開發,農戶可以有效把握銷售產品的主導權,從教育、資金、信息等角度出發,多角度的開展扶貧工作,最終落實多維扶貧的目標。
拓展扶貧地區產品銷售渠道。搭建貧困區域電商平臺,為商貿服務功能的完善與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奠定了基礎。貧困地區的支柱型產業大部分是農業相關產業,但大部分產品的生產、運輸、銷售由于基礎設施問題,使得市場對接渠道相對單一,產品價格過低,種植戶的經營效益很難得到保障。利用電子商務系統,打破了原有市場渠道單一的局面,在農業種植的過程中融入了先進技術理念,交通體系的建設更加完善,實現了供給的平衡,從而讓貧困區域的經濟發展擺脫弱勢困境。
積極發揮政府引導職能,科學規劃考核目標。為確保社交電商平臺的實際利用效率,全面落實精準扶貧的整體目標,需要政府積極發揮引導、協調、保障、管理方面的職能,制定科學的扶貧規劃,在提升電商扶貧項目效益性的同時,遵照可持續管理的原則,充分考慮產業競爭形勢與市場不確定影響因素,預留彈性管理空間,調整精準扶貧的實際目標。除此之外,由于精準扶貧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作,需要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因此,應該設立動態、嚴格的問責機制,實現統一的考核,建立第一責任監督體系,對參與扶貧的單位、企業、社會組織等進行全過程監督,結合考核目標,對扶貧任務的實際完成度進行評估,依照評估結果實行獎懲。
發揮特色產品的優勢作用,推進社交電商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地方政府應以地方產業資源優勢、生產環境優勢與經濟特征、市場條件為基礎,積極推動產業規模化、集成化發展,如加強貧困戶對農業生產規劃了解,擴大群眾基礎;推動貧困地區文旅產業的融合發展,發揮優勢產業的經濟帶動作用,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產業結構科學、具備鮮明特色的經濟發展體系。在特色農業的建設方面,應在注重區域林下經濟、養殖項目、生物能源等自然資源合理開發的同時,以可持續原則為指導,平衡資源保護與利用之間的關系,發揮特色產品的品牌作用,進一步提升貧困區域社交電商體系的建設進程,為精準扶貧階段性規劃目標的落實夯實基礎。
加大對電商人才培養、引進工作的投入,為電商扶貧項目提供專業人才。電商人才是推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的主體,同時,也是以電商平臺為主要途徑完成精準扶貧任務的重要人力資源。在培養貧困地區電商人才隊伍時,應合理發掘職業教育資源的價值,注重對本土人才的培養,為新型電商創新體系的建設提供人才支持,緩解貧困地區產品產量低、銷售難的問題。在電商人才的引進方面,政府部門應設立合理的激勵指標,聘請優秀的職業教師下鄉扶貧,開展專業的電子商務相關技術培訓,如面向貧困群眾教導開辦網上店鋪、店鋪布置、產品發布、營銷活動以及內容推廣等。采用網絡教學與現場指導等方式,為群眾答疑解惑,對區域農業生產、銷售進行技術指導,為電商平臺在貧困地區的有效推廣提供教育保障。
完善貧困地區交通體系,為電子商務平臺的全面建設提供物流基礎。在搭建社交電商平臺、推進精準扶貧進程的過程中,應該依照統籌資源、協調建設的原則,完善區域交通體系的建設,為后續通訊、教育、醫療等基礎服務設施的建設奠定基礎。同時,完善的交通系統也可以帶動電商銷售的發展,拓展產品的銷售市場,推進互聯網絡的鋪設工程,實現建設無線城市的目標。具體來講,在完善網絡設施建設階段,應該針對貧困區域的主要城市、網絡需求相對較高的鄉鎮等進行無線網絡大范圍鋪設。與此同時,在物流網絡的建設方面,應該適當融合智能管理理念,搭建智能物流管理體系,提升配送服務的效率與質量,逐步建立起集智慧物流、專業配送、倉儲服務、產品展覽、線上銷售、配套管理、金融結算、信息共享于一體的創新扶貧產業體系,實現扶貧資源的高效、科學整合,搭建新時期精準扶貧的現代管理平臺。
針對當前階段以電商平臺為基礎的精準扶貧實踐問題,政府部門應積極發揮主導、指引作用,鼓勵農戶將生產、經營重點集中到特色產品上,合理分配扶貧資金,大力培養、引進復合型電商人才,打造服務更健全、信息更準確、產品與市場對接更合理的社交電商平臺,為新時期的精準扶貧提供更多元化的渠道。
參考文獻
[1]李占強.平臺電商的顛覆性創新研究——以淘寶網為例[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7(6);
[2]周彬彬.新時期社交網絡下的市場營銷現狀及創新研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8,No.306(06);
[3]李巧丹.基于大數據的特色農產品精準營銷創新研究——以廣東省中山市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7(6);
[4]黎星池.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電商扶貧發展研究——以貴州省為例[J].中國商論,2019,782(07).
(作者單位:貴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