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丹
繼上周五央行宣布降準釋放長期資金9000億元之后,本周A股再迎重磅利好!國家外匯管理局9月10日盤后宣布,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限制。今年以來,隨著一系列金融業開放舉措陸續落地實施,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不斷加快,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三大國際指數公司紛紛加大A股納入比重,海外資管巨頭更是加速布局A股市場。北向資金方面,9月份累計凈買入額已超300億元,年內合計凈流入額超1200億元。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股票及債券市場,正在逐步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主流。
外資持續流入對A股的“散戶化”風格將產生重大影響。數據顯示,從2015年至今,A股個人投資者自由流通市值持股占比從2015年四季度的49%下降到2019年一季度的40.5%,而同期內外資機構持股占比從23.8%提高到30.7%,散戶占比下降,機構占比上升的長期趨勢較為明顯。未來A股投資者結構“機構化”是大勢所趨,機構投資者偏愛的ETF指數化投資會成為市場主流風向之一。
從盤面來看,本周上證指數站穩3000點關口,市場風險偏好明顯改善,投資人對“金九銀十”的樂觀預期進一步升溫。那么,隨著各類中長期資金不斷入市,指數化投資將給市場運行帶來哪些新特征?哪類標的既代表了未來A股“機構化”的發展方向,又是把握“金秋大豐收”的關鍵?本期欄目將就相關話題展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