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鈞
摘 要:2018年12月深圳市全面取消醫用耗材加成,通過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不斷降低公立醫院藥品耗材等物耗性收入占比,確保群眾費用負擔總體不增加。本文選取SH醫院調價前歷史數據,分析評估取消醫用耗材加成對醫院業務開展、患者次均費用、耗占比及經營情況的影響,提出建議。
關鍵詞:公立醫院;醫用耗材;零加成;醫療服務價格
一、引言
根據我國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總體部署,深圳市在2012年7月實施藥品零加成政策基礎上,自2017年1月1日起,分三個階段對公立醫院收費價格進行結構優化調整,切實減輕群眾看病就醫負擔。第一階段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的著力點在于降低大型設備檢查的費用,第二階段完成藥品集中采購工作降價藥品采購價格,第三階段全面取消醫用耗材加成,不斷降低物耗性收費價格和儀器檢查類收費項目,騰出空間用于提高診查、護理、手術、中醫等醫護人員勞務性收入項目價格,確保公立醫院可持續發展,促進醫療服務質量不斷提升。
二、深圳市全面取消醫用耗材加成政策
全面取消醫用耗材加成是深圳市第三階段調整的核心內容。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原則,通過降低物耗性項目收費標準,騰出空間用于提高醫務人員勞務性收費標準,對部分檢查檢驗類、護理類、床位類、康復類、手術類、治療類等974項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進行了調整。
根據深圳市衛計委2017年度全市58家公立醫療機構醫用耗材采購數據,預計全面取消耗材加成后,全市減少耗材收入2.47億元,占耗材總收入的8.34%;降低部分檢驗項目價格,減少公立醫院收入2.04億元;取消7項圖像紀錄附加收費,減少公立醫院收入1.11億元;減少收入合計5.62億元。提高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的計生類、康復類、治療類、護理類、手術類、檢查類和床位類醫療服務項目的價格,增加公立醫院收入合計5.36億元。平衡調增與調減項目后,騰出0.26億元直接用于減輕患者醫藥費用負擔。
在整體預期減收0.26億元中,綜合性醫院收入有所降低,專科醫院收入有升有降,從受益群體來看,綜合性醫院(包括綜合醫院和中醫綜合醫院)減少收入0.52億元,確實減輕了大部分就醫群體的就醫負擔。專科醫院中,深圳市重點發展的學科,如眼科醫院、精神類醫院、婦幼保健院、康復類醫院等收入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增加收入0.26億元。
三、全面取消醫用耗材加成政策對SH醫院運營影響
深圳市SH醫院成立于1979年,是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綜合醫院,現有床位2000張、醫護人員2800人,年門急診人次230萬人次,年出院病人量7.3萬人次。SH醫院在深圳醫療市場具有較為明顯的學科優勢和科技影響力,在執行醫療服務價格政策中具有代表性。
我們統計了SH醫院2018年1―11月期間(自2017年12月20日第二階段調價到2018年12月20日第三階段調價)收費耗材使用數量、購入單價和加成后單價,以及974項調價的醫療服務項目頻次,分析判斷耗材零加成和974項醫療服務項目調整后對SH醫院經營情況的影響。
經統計,全面取消耗材加成和醫療服務項目調價共減少醫院收入2956萬元,占同期醫院業務收入1.44%,其中全面取消耗材加成減少醫院收入2821萬元,占耗材收入7.48%;醫療服務項目調價減少醫院收入135萬元。
1.耗占比偏高的部分科室收入減少較為明顯
經測算,全面取消耗材加成減少醫院收入2,821萬元,降幅7.48%。其中影響最大的科室分別為手術室(含功能神經科、神經腫瘤科、神經ICU)、骨關節科、脊柱外科、創傷骨科等。2018年1―11月,功能神經科、神經腫瘤科、神經ICU、骨關節科、脊柱外科、創傷骨科的住院耗占比(不含藥品收入)分別為43%、65%、31%、75%、67%、62%。科室耗占比過高,受政策影響程度大,科室業務收入減少較為明顯。
2.以機器為主的檢驗項目減收明顯,而以手工為主的檢驗項目增長有限
本階段調整的檢驗類項目價格有升有降,降低了主要以機器為主的322項檢驗項目價格,提高了以手工為主的40項檢驗項目價格。在SH醫院已開展的175項檢驗收費項目中,調減的項目有145項,調增的項目只有30項。因降價而減收金額較大,因漲價而新增收入金額較小,調減的檢驗類項目帶來的影響遠遠大于調增的檢驗類項目。
經測算,調減金額最大的前十位檢驗項目因調價減少收入超過1000萬元,其中以降鈣素原檢測(熒光定量法)和血清肌鈣蛋白I測定(各種免疫學方法)兩項調減金額最多,分別為415.6萬元和196.7萬元。而調增的檢驗類項目中,調增金額最大的前十位檢驗項目增加收入只有41.9萬。據統計,醫院實施的所有調價的檢驗類項目,合計調減金額1,804萬元,調減比例6.4%。
3.進一步提高了醫護人員勞務性收入占比
統計期間,SH醫院勞務性收入59,324.71萬元,占醫療收入比例28.9%,此輪調價后勞務性收入增長到60,696.71萬元,占比提高到30%。通過進一步此輪調價進一步降低物耗性收費項目價格,騰出空間用于提高康復類、手術類、治療類等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的服務項目價格,進一步調動醫護人員鉆研技術、改善服務的積極性。
4.全面取消耗材加成提高了醫院耗占比
統計期間,SH醫院實際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15.39億元,耗材支出4.87億元,耗占比31.62%。取消耗材加成后,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減少到15.09億元,耗材支出金額不變,耗占比提高到32.24%。全面取消耗材加成政策導致公立醫院在業務量、業務結構、耗材采購成本不變的情況下,耗占比升高,耗材管理難度加大。
5.醫院次均費用增長得到有效控制
根據統計資料,SH醫院調價前實際門診病人次均費用402.53元、出院病人次均費用18442.01元;調價后測算門診次均費用降低到399.43元,降幅0.8%,住院次均費用18114.58元,降幅1.8%。通過第三階段調價,SH醫院整體收入規模縮小,達到了減輕患者就醫負擔的預期目標。
四、 醫院經營管理應對政策
1.嚴格高值耗材使用管理,加強耗材成本控制
醫院對使用高值耗材的患者,定期組織專家組檢查病程記錄和手術記錄,核查適應證,以及查使用過程是否符合醫政規范。通過使用管理,確保使用程序的合法性和安全性,診療的必要性和規范性。加強新技術、新項目使用高值耗材準入管理,為患者提供適宜技術,對單純性使用新型高值耗材的新技術應嚴格控制。
2.鼓勵開展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項目,增加勞務技術性收入占比
本次調價中,SH醫院調增的治療類、手術類和檢查類項目均不超過七成,其中手術類項目更是只有39%,不僅影響醫院收入結構調整,更是影響醫療服務輻射面。積極鼓勵醫務人員開展新技術新項目,攻堅疑難技術包括治療方法和手術種類,體現醫護人員的知識價值和技術勞務價值。在物價醫保部門的指導下,加強醫護人員培訓,按物價政策合規合理收費,查漏補缺,避免漏收錯收。
3.積極探索研究醫療服務價格定價機制
深圳市2017―2018年先后三個階段調價,基本實現了總量控制、有升有降、結構優化,著力減輕患者醫藥負擔的目標。從分析數據,我們也注意到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其上漲空間完全取決于公立醫院藥品耗材費用、大型設備檢查、檢驗價格降低后騰挪出的空間,并未客觀量化醫療服務項目的真實價值。政府相關部門應建立科學合理的醫療服務項目和醫用耗材定價機制。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真正體現醫護人員培養周期、實際消耗成本和醫療技術風險因素。醫用高值耗材在合理成本補償基礎上,逐步實現醫用耗材生產、流程企業利潤水平與社會平均利潤率水平接近。醫用耗材價格管理要真正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加強價格監管,對價格欺詐、亂漲價等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4.政府主導降低醫用耗材采購成本
全面取消耗材加成后,公立醫院將面臨一次政策性耗占比提高的管理困境。以SH醫院為例,若要維持耗材零加成之前額耗占比水平,需要整體降低耗材采購成本2.8%,或者增加醫療收入2,602.85萬元。為了維護公立醫院公益性,鞏固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已取得的成績,醫用耗材集中采購交易應遵循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信息公開、流程透明、操作規范、公平交易、監管到位、分步推進的原則,充分發揮公立醫院用量大、價格優、以量換價優勢,鼓勵醫療機構優先使用國產耗材。
5.加大政府財政補助力度
建立財政補償動態調整機制,合理確定政策減收補償標準。對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耗材加成改革實施情況,政府應持續跟蹤評估,對于零加成造成的政策性虧損,應納入基本醫療服務補助或給予專項補助,綜合考慮不同類別醫院零加成實施后的資金缺口,制定不同的財政補償標準。切實體現增加政府投入減輕患者經濟負擔,維護公立醫院公益性,確保公立醫院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雪輝.取消藥品與醫用耗材加成相關政策對公立醫院經濟的影響.中國醫院,2019,23(04).
2.周厚玲.現行醫院如何加強醫用耗材管理.財會學習,2019(08).
3.詹毅.醫用耗材采購管理的內部審計研究.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06).
4.陳志軍.基于新醫改的公立醫院高值耗材管理――基于某三級醫院數據調研.新會計,2019(02).
5.王光雄,等.基于醫療保障視角的高值醫用耗材治理邏輯思考――以荊門市某定點醫療機構為例.中國醫療保險,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