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 OF)是指骨密度下降、骨強度降低病人在外力的作用下發生的脆性骨折。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骨質疏松患病率逐年升高,OF的發生率居高不下,其危害性已超過糖尿病、腦卒中等[1]。近年來研究發現,OF病人更易發生心血管相關事件,是導致病人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2],同時也是造成存活病人生存質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傳統觀點認為,骨質疏松與心臟疾病的本質不同,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骨代謝的內分泌調節與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病理生理機制十分相似[3],現已受到醫療衛生界的高度重視。目前,國內外均有文獻報道骨質疏松與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性[4],但國內尚無老年OF病人發生心臟疾病的危險因素的研究。為此,筆者采用回顧性分析,對老年OF病人發生心臟疾病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旨在獲得確切的高危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老年OF病人227例,年齡60~85歲,平均(74.7±13.6)歲。發生心臟疾病的69例病人為心臟疾病組,其中心肌缺血49例,心絞痛15例,非致命性心肌梗死3例,房顫2例,均經心電圖、超聲、心肌酶譜等檢查,符合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心臟疾病診斷標準;未發生心臟疾病的158例病人為對照組,年齡60~79歲,平均(69.2±9.2)歲。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病人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老年骨折病人,且符合世界衛生組織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者(采用雙能X線骨密度測定儀測量骨密度,T值≤-2.0);(2)年齡≥60歲。排除標準:(1)骨折前合并心臟疾病者;(2)合并嚴重肝腎疾病、甲狀腺疾病、惡性腫瘤者。
1.3 研究方法 收集病人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合并基礎疾病、吸煙史、雌激素使用史,是否使用鈣劑、維生素D治療等。入院后抽取空腹靜脈血,檢測尿酸(UA)、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生化指標。

2.1 2組一般情況比較 2組年齡、性別、使用雌激素、使用鈣劑、使用維生素D、吸煙、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比例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心臟疾病組TG、LDL-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1。

表1 單因素分析心臟疾病的危險因素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
2.2 OF病人發生心臟疾病的危險因素分析 納入單因素分析有意義的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女性、吸煙、使用雌激素、血脂水平高、合并高血壓是老年OF病人發生心臟疾病的危險因素,使用鈣劑和維生素D是保護因素。見表2。

表2 老年OF病人發生心臟疾病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骨質疏松病人骨量減少,骨強度降低、微結構退化、脆性增加,是骨折發病的高風險人群。OF病人合并心臟疾病非常普遍,圍術期心臟疾病的發生率較高,成為病人康復的主要障礙,同時病人易發生褥瘡、墜落骨折、肺部感染等并發癥,增加醫療費用,占用醫療資源,嚴重者還會危及生命[5]。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骨質疏松與血管鈣化、動脈粥樣硬化間存在共同的病理基礎和生理機制[6],鈣化損傷區與動脈粥樣鈣化斑塊均含有多種成骨細胞標志物和骨基質蛋白。另有研究在動脈粥樣硬化損傷中發現有骨中礦物質羥基磷石灰的起始聚集部位基質囊泡,同樣骨中也存在與鈣化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相同的礦物質羥基磷石灰[7],由此推測動脈硬化與血管鈣化間存在某種聯系,骨量丟失增加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鈣化進展呈正相關。
Lampropoulos等[8]研究認為,骨質疏松與高脂血癥、血管鈣化密切相關。本研究檢測了OF病人血脂和尿酸指標,心臟疾病組TG、LDL-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提示TG、LDL-C水平升高是老年OF病人心臟疾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TG、LDL-C水平升高本來就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有研究發現,LDL-C水平與骨密度呈負相關,認為骨質疏松、高脂血癥與病人心臟疾病的發生有一定的相關性[9],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體外實驗表明,氧化的LDL-C可抑制破骨細胞凋亡,增加破骨細胞的活性并刺激成骨細胞的凋亡[10],但具體機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顯示,女性是OF病人發生心臟疾病的危險因素,可能是女性絕經后組織與血液的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超過骨形成,導致骨密度降低、骨量減少,從而發生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和心臟疾病。本研究顯示,使用雌激素會增加心臟疾病的發生率,可能是補充雌激素會增加血栓形成,從而增加了心臟疾病的發生率,但具體機制不明。
吸煙、高血壓已證明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吸煙也是OF病人發生心臟疾病的危險因素。香煙中的尼古丁及其他有害物質會影響機體對鈣的吸收,還會影響骨礦化,因此吸煙可導致骨質疏松癥。使用鈣劑和維生素D是OF病人發生心臟疾病的保護因素,補充鈣和維生素D可有效防治骨質疏松。Zhou等[11]研究顯示,補鈣能降低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可通過促進脂肪分解,減少脂肪合成來控制體脂增長。另有研究顯示,鈣的足量攝入可增加糞便脂肪排泄,達到降脂目的,其機制可能是通過抑制甲狀旁腺素分泌,減少血液、血管等部位鈣沉積,從而降低動脈壁的鈣沉積,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具備上述危險因素的骨質疏松病人骨折后,在創傷和劇烈疼痛的刺激下易誘發自主神經調節心臟功能紊亂,再加之手術和麻醉中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更易發生心臟疾病。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OF病人持續增加,老年OF病人發生心臟疾病與性別、用藥、高血壓、高脂血癥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在治療骨折的同時,應加強對骨折病因的干預,積極防治OF病人的心臟疾病,根據病人情況采取積極、系統的全身性措施以降低死亡率,提高病人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