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晶 劉旭勤
互聯網在近十年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春天,不斷的改變著當代人生活、工作、獲取信息的方式,網絡作為互聯網的主體也伴隨滲透到當代人的生活等各個方面。近年來,我國網民數量日益增長,網絡的使用者也逐漸多元化。作為一個時代的新鮮血液,一個時代的創新領頭人,一個時代的前進主力軍——高校大學生在整個國家的所有網民中所占比為4.8%。各在校大學生們在盡情享受著網絡信息爆炸的同時,也在被網絡上出現的不良文化,諸如黃賭毒、反黨反社會言行、封建迷信思想、淫穢色情視頻、暴力游戲、涉黑賭博等所毒害。在校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階段,表現出來對社會的認知非常的表淺,對于獲取知識的方式、對知識的鑒別、對社會人士的分辨還相當缺乏,因此極易受到這些在網絡上缺乏監管的不良文化的影響。在我們的身邊,不乏有因為無識人之能上當被騙,因為對網絡的依賴沉溺游戲,因為不良引誘參與黃色、賭博、吸毒等活動,因為好奇瀏覽低俗網站的同學,這些網絡不良文化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導致他們愛國意識 、政治思想意識下降,精神萎靡不振,荒廢學業,集體觀念淡薄,缺乏對家庭、社會責任感,無目標,無動力,有些甚至因此走上了犯罪這條不歸路,就此葬送一生。一個國家的素質高低很大一部分取決于當代大學生,因而這種病態的現象迫切需要的引起全社會,全國人民的高度關注和重視,也因如此,加強對網絡不良文化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的教育研究并提出積極有效的預防與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通過對網絡不良文化對大學生健康成長的不良影響的調研,了解在校大學生的上網方式、時間、內容,了解在校大學生身體和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了解網絡不良文化的發展趨勢以及帶來的負面影響等項目,總結分析網絡不良文化對大學生健康成長造成負面影響的原因,為開展具有積極性、針對性的教育對策提供依據。
上網目的偏移。大學生上網目的會影響其對待網絡不良文化的態度現如今大學生上網的目的早已經發生了偏移 ,不再是獲取知識,同學們更注重娛樂、交友、獲取更多的碎片化信息。
上網內容偏移。大學生上網的主要內容可以折射出在網絡不良文化下所造成的影響的具體方面?,F如今大學生上網的內容也發生了偏移,不再是查找資料,瀏覽有意義的新聞資料,同學們更注重玩游戲發泄情緒、瀏覽不健康網站。
網絡依賴程度偏移。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程度反映了網絡不良文化帶來的影響程度?,F如今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發生了偏移,不再是需要才上網,而是有時間就上網,上網直接占據了同學們的絕大部分時間。
網絡正確引導宣傳和網絡監管的相對落后?;ヂ摼W時代在飛速的發展,網絡也在快速的進步,但是我們國家現在針對網絡上面內容的監管卻沒有更新,在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使用網絡,辨別網絡上各色各樣的信息方面的宣傳做的力度也不夠大。
好奇心的趨勢和溝通的減少。大學生是一群還未踏足社會的群體,自身價值觀、價值觀都還不完整,對社會上的一切事物抱有莫大的好奇心,而網絡上大量的信息可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加之大學里可支配時間增加,同學們之間的溝通減少,導致網絡幾乎成為了同學們最愿意接觸的事物。
網絡傳播者的文化素養相對較低。網絡的海量信息來自不同層次的教育者,但從大數據顯示,在網絡上相對活躍的傳播者,其文化素養都較低,導致網絡上總會充斥著不良的文化去影響同學們。文化素養低的教育者會在網絡上肆意傳播惡意的信息,傳播錯誤的信息,誤導大學生思想形成和思維的判斷。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網絡在逐漸占領在校大學生的大部分生活學習時間,同學們對網絡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嚴重,不良文化對在校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的侵蝕在不斷加強。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監督和監管。近年,我國雖然有針對互聯網這個新興的時代制定一些約束條例,但是條例的適用性早已經不能滿足飛快發展的網絡。加強對網絡環境的監管,營造良好的上網環境,完善關于針對網絡規范的相關管理條例,為同學們營造一個無不良文化的網絡環境是改善現在這種不良影響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行為之一。完善立法是根基,是源泉,只有從國家的層面,在源頭上加大對網絡不良文化的打擊與治理制度,才能從根本上較少網絡上不良文化的出現。在完善立法的同時,網路的服務商,網絡的經營者也應該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執行,利用法律的力量規范網絡,凈化網絡上的信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提倡同學們文明上網,充分利用的有效網絡資源,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大家的文化素養,知識內涵。對破壞網絡良好環境的人應該嚴格執法,規范其行為,并凈化網絡上的不良言論。
加強對大學生的正確引導,提高學生自我辨別、約束的能力。學校提高關于大學生如何利用網絡的宣講的力度,對大家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們能提高對網絡上各種信息的判斷能力并鼓勵大家積極解決在使用網絡上的問題。鼓勵輔導員,班主任,老師通過網絡和學生進行交流,通過網絡大家平等的聊天、討論,加強溝通,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大學生也應該加強自律,對自己的行為有所規范,對網絡上的不良文化說不,對網絡上不良文化的制造者、傳播者說不。面對網上不同途徑而來的不同信息,被披著美好外衣的糟粕事物,就需要在校大學生擦亮雙眼,辨別出其中的好壞。網絡環境雖然是虛擬的,但是同學們應當像在現實生活中一樣有禮貌,講文明,講道德,講行為規范,積極維護網絡的優良環境而不是放飛自己。真正的自由是自律而不是肆意妄為。網絡上的信息是多元的,但是需要同學們自行去辨別好壞,在各種知識,信息和思想的相互碰撞中保持自我,提升自我識別、選擇信息的能力。
提高網絡教育者的文化素養。網絡上的各種信息大都來源于社會上的教育者,但是由于網絡環境的錯綜復雜,網絡上的教育者的素質也高低不一,提升這些網絡教育者的文化素養也就成為了比較重要的事情。文化素養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網絡信息的有意義性。受過教育,世界觀、價值觀是正直的人才能夠去和別人進行交流,提供自己在社會上的經驗,為當代大學生的選擇提供參考。如果網絡環境復雜,內容雜亂,那么很有可能部分同學會被引入歧路。文化素養的提高,除了國家進行高等教育的進一步普及外,也需要積極的宣傳。
提高網民素質。我國網民7.7億人,在校大學生三千多萬,所以大學生雖然占一定比重,但是主體還是社會上的網民居多。提高大學生網絡瀏覽環境,網民素質的提高也是重要的一個方面。社會各界包括學術界理應加強對于網絡倫理、網絡道德規范、網民的道德人格建設。加強對網絡暴力的控制。在傳統道德的基礎上合理加上一些對網民的個人行為的監管,使網民的行為控制在一個有助于網絡健康發展的范圍之內。網上“科技館”“論壇”“貼吧”等內容都可以對網民思想進行教育,提高網民素質。積極傳達一系列正能量的信息,盡量避免負能量的增長。
參考文獻
[1]陳毓秀 ,韋一文, 邱德鋒(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大學). 探究網絡及其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智庫時代 2019 第36期 P276 280 2096-4609
[2]萬可順(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學院).網絡不良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其政策.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 第10卷 第3期 P70-72,78
(作者單位:成都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