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 勇 張犁朦 姜曉宇(.安徽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 .安徽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為推動安徽制造業持續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道路,展現制造強省的時代精神風貌,激發全省中小企業的創業、創新、創富熱情,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安徽廣播電視臺在全省范圍內展開了為期6 個月的尋訪制造業“專精特新”行業“單打冠軍”的評選活動。最終安徽萬朗磁塑集團有限公司、安徽博一流體轉動股份有限公司、科西曼電器有限公司、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蚌埠中建材信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安徽昊方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耐科擠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銀球軸承有限公司、安徽開潤股份有限公司、泰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入選2018年安徽十大“中小企業單打冠軍”。制造業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專利技術是企業創新成果的重要體現。本文通過對2018年安徽十大“單打冠軍”企業的專利情況分析,研究安徽省制造業排頭兵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以期為有關企業及政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借鑒和參考。
此次獲得榮譽稱號的企業,是安徽省中小企業領域中,產品、技術或市場份額在國內甚至全球獨占鰲頭的企業。企業概況如表1 所示。
根據全球專利數據庫incopat 檢索平臺檢索結果,2018年安徽十大“單打冠軍”企業共申請專利897件。統計范圍是2018年12 月31 日之前已公開的專利。一般發明專利在申請后3~18 個月公開,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在申請后6 個月左右公開,所以2017年和2018年申請量數據有待擴充。
專利申請量體現了企業的創新成果產出。通過申請量分析可以發現創新成果積累較多的專利申請人,并且據此進一步分析其專利保護意識和企業研發實力。圖1 展示的是2018年安徽十大“單打冠軍”企業專利申請總量及年均申請量情況。
從圖1 可以看出,萬朗磁塑、泰爾重工、昊方機電、耐科擠出科技4家企業專利申請總量突破100 件,處于第一梯度,創新成果較多;而排名最后的安徽銀球軸承有限公司,雖然為安徽年度“單打冠軍”企業,但從專利產出上看相對較少,申請總量僅為36 件。蚌埠中建材,雖然申請總量排名靠后,但其年均申請量達到12.4 件,排名第一,年均產出較多;而申請總量墊底的安徽銀球軸承有限公司,其年均申請量依然墊底,企業創新保護意識有待加強。
通過申請趨勢可以從宏觀層面把握企業在各時期的專利申請熱度變化。圖2 展示的是2018年安徽十大“單打冠軍”企業專利申請的發展趨勢。
從圖2 可以看出,2018年安徽十大“單打冠軍”企業由于多為中小企業,成立時間較短,從2007年才開始申請專利,起步較晚。2007—2010年起步階段申請量較為平穩,年申請10 件左右,申請量較少。2011—2015年,企業日漸成熟,專利申請量也逐步增加,反映出企業對發明創新的重視度在不斷提高。2015年之后,企業技術研發產出旺盛,平均單個企業年專利申請量已突破20 件。

表1 2018年安徽十大“單打冠軍”企業概況

圖1 2018年安徽十大“單打冠軍”企業專利申請總量及年均申請量

圖2 2018年安徽十大“單打冠軍”企業專利申請趨勢
專利的法律狀態在侵權訴訟、產品引進、產品出口、技術轉讓、企業并購、新產品開發、新項目申報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通過分析專利當前法律狀態的分布情況,可以為企業在專利價值或管理能力評估、風險分析、技術引進或專利運營等決策行動方面提供參考依據。表2反映的是2018年安徽十大“單打冠軍”企業專利當前法律狀態信息。
從表2 可以看出,2018年安徽十大“單打冠軍”企業共申請專利897 件,有567 件專利當前授權有效,36 件專利因避免重復授權而放棄專利權,98 件專利已權利終止失去保護。企業有效或曾經有效專利共701 件,占比78%,專利通過率相對較高。

表2 2018年安徽十大“單打冠軍”企業專利法律狀態
通過分析專利類型的分布情況,可以了解企業專利技術的創新情況和保護策略。圖3 反映的是2018年安徽十大“單打冠軍”企業總體專利類型分布情況。圖4 反映的是2018年安徽十大“單打冠軍”企業專利類型的分布情況。
從圖3 可以看出,2018年安徽十大“單打冠軍”企業專利申請897件,絕大多數為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發明專利僅為318件,占比35%,相對較低。
從圖4 可以看出,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在專利總量上不占優勢(排名第五),其在專利類型上卻與其他企業大相徑庭,更加注重技術創新質量更高的發明專利申請,其發明專利比重高達64%。同時,昊方機電、耐科擠出科技等6 家企業,忽略了專利侵權案件審判上最為直觀也最為容易判定的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技術創新保護意識有待完善。

圖3 2018年安徽十大“單打冠軍”企業總體專利類型分布

圖4 2018年安徽十大“單打冠軍”各企業專利類型分布

表3 2018年安徽十大“單打冠軍”企業專利轉讓明細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擁有專利權的企業,可以通過專利權的有償轉讓、許可、質押、訴訟等運營方式獲得收益。對于企業,一般發生運營操作的專利,其價值相對較高。表3展示的是2018年安徽十大“單打冠軍”企業專利轉讓情況。2018年安徽十大“單打冠軍”企業未產生專利許可、質押、訴訟事件。
從表3 可以看出,2018年安徽十大“單打冠軍”企業共發生專利轉讓15 件,占比1.7%,涉及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開潤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安徽萬朗磁塑集團有限公司、安徽鑫陽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泰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5家企業。同時分析發現,5 對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均有“血緣”關系。
通過以上對2018年安徽十大“單打冠軍”企業專利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制造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現提出建議如下:
十大“單打冠軍”企業最早成立于1997年,但專利申請卻從2007年開始,起步較晚,專利保護意識相對滯后。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升級,面對越來越激烈的技術競爭,企業應加強對員工進行專利相關知識培訓力度,提升專利保護意識;同時,企業應當制定適當的專利申請策略,建立完善的專利管理制度,更好地促進專利工作開展。
“單打冠軍”企業為安徽制造業企業細分領域排頭兵,但是大部分企業專利申請總量未突破百件、年均產量低于10 件,總體上產量較低,創新能力不足。企業創新能力的建設,需要發揮好企業自身的創新主體地位,同時也要加強政府的引導作用。企業層面,要加大對新產品、新技術等研發活動經費投入力度,為研發創新提供資金保障;要重視創新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為研發活動提供智力保障。政府層面,可以通過加大撥款力度和實行優惠的財政、稅收和金融政策等,扶持和鼓勵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
2018年安徽十大“單打冠軍”企業專利申請中,絕大多數以實用新型專利為主,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發明專利占比僅為35%,專利質量總體上相對偏低。技術的先進性和重要性,是形成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同時也是專利質量的主要標準。企業應大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大技術含量高的核心專利申請,從總體上提升成果保護質量。
2018年安徽十大“單打冠軍”企業專利轉讓比例較低,僅為1.7%,并且都是自家人之間的轉讓,基本不產生運營收益;其他許可、質押、訴訟等方面運營并未啟動,整體運營操作水平亟待提高。知識產權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企業可以通過一系列運營操作來實現資本的增值。比如,專利許可方面,企業管理者可以從企業戰略發展層面出發,確保專利許可目的符合企業整體的戰略建設目標,進而促進企業未來的可持續性發展。專利轉讓方面,購買方企業可以事先對計劃購買的專利展開系統性的了解與評估,綜合研究市場行情、技術先進性、法律狀態等方面,預估知識產權的實際價值,避免過多的成本支出;出賣方企業可以評估專利權轉讓是否會對企業今后的發展及核心競爭力有影響,避免一味追求利益而忽視企業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