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 智 張 將(滁州市科學技術局)

近年來,滁州市認真貫徹落實安徽省政府《關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實施意見》,積極組織實施科技特派員工作,努力提升基層科技服務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在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取得了積極成效。
滁州為全市123 個貧困村每村選派配備1 名科技特派員,實現科技服務對貧困村的全覆蓋,扎實推進全市科技精準扶貧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市123 名科技扶貧特派員共開展實用技術培訓12654 人次,共實施科技扶貧項目48 項,培育建立11 個科技扶貧示范基地和9 個科技扶貧示范村;引進示范推廣新品種67 個、新技術26 項,解決實際科技需求234 個,服務帶動貧困戶246 戶,超額完成預定目標任務,初步探索出一條具有滁州特色的扶貧工作思路和模式,全市科技精準扶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成立了滁州市科技扶貧工作領導小組,以市科技局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分管負責同志為副組長,有關科室負責人和各縣(市、區)科技局主要負責人為主要成員,加強對全市科技扶貧工作的領導和組織協調。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抽調相關人員負責日常工作。相關科室明確職責分工,加強協調配合,抓好各項任務實施,確保科技扶貧各項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研究制定了《滁州市科技特派員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將目標任務按年度細化分解到各縣(市、區)及各有關部門。實施方案明確為全市123 個預出列的貧困村每村選派配備1 名市級科技特派員,實現科技服務對預出列貧困村的全覆蓋。同時,制訂年度科技扶貧工作推進計劃,通過建立科技特派員服務制度、以科技項目為載體、實施科技人才支持計劃、建立科技專家智能庫、加強科技培訓等五項措施保障科技扶貧工作順利實施。
一是市科技管理部門會同市扶貧辦、農業農村局等市直單位,對全市123 個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發展現狀進行調研,充分廣泛征集科技服務需求。二是市科技管理部門與農業、林業等部門,在滁高校、科研機構及涉農企業對接,物色選聘科技特派員人選,根據各村產業類型、技術需求方向和特派員專業特長,做到因需派人、人崗相適、精準選派。三是做到科技特派員選派對貧困村全覆蓋。按照科技服務“一村一員”的標準,全市分三批共選派123名市級科技特派員到各貧困村。此外,全市已選派48 名省級計劃科技人員在“三區”(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中的定遠縣提供科技服務。依托省科技特派員培訓基地——江淮分水嶺綜合實驗站等培訓機構,為定遠縣培養了大量科技服務人員和農村科技創新創業人員。選派的“三區”科技人才,圍繞受援地支柱產業發展的科技需求,提供公益專業技術服務。鼓勵科技人員帶著技術和項目進村入戶,以技術入股等形式領辦創辦專業合作社或農業企業,推進農村科技創新創業,并為受援地培養本土科技人才。
與每一位科技特派員簽訂科技服務三方協議書,要求平均每月進村入戶不少于2 天(次),重點為貧困村貧困戶、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科技咨詢等服務,將科技扶貧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同時要求科技特派員以“點對點”幫扶的形式進行現場生產指導、入戶調研和集體培訓,及時幫助農戶解決生產技術難題。強化管理考核,按照《安徽省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績效考評辦法》和《滁州市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管理暫行辦法》,對照科技特派員任務清單、工作臺賬和協議內容,定期、不定期地對科技特派員進行業務指導與督查,實行優勝劣汰、獎懲并舉。

根據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發展需求,每年組織實施一批科技扶貧項目。近三年來,在全市范圍內共實施了定遠縣吳圩鎮高埂村“大棚蔬菜生產技術示范與推廣”、全椒縣太平農作物幼苗培育專業合作社“‘東方蜜一號’香瓜高產示范栽培技術”、定遠縣拂曉鄉紅星村“甜葉菊育苗技術示范”、定遠縣朱灣鎮雍圩村“多肉植物栽培技術示范”等48項省、市、縣級科技扶貧項目,項目資金累計達577 萬元,為產業脫貧、就業脫貧提供了科技支撐。通過實施科技扶貧項目,重點支持特色農產品發展和生產基地建設,提高特色種養殖業技術水平,支持與貧困地區農民合作社或直接與貧困村建立利益聯接機制的農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以及直接吸納貧困人口就業的企業快速發展。
鼓勵科技特派員自主創業、自主經營、自主發展,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建立“農民+科技特派員+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科技特派員工作站+企業”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進一步整合多項產學研合作機制,實現機構組織無縫高效對接;進一步增強靈活性和實用性,更加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既懂技術也熟悉政策和市場的復合人才優勢??萍继嘏蓡T在貧困村積極開展科技扶貧服務培訓,通過課堂講座、實地講解、現場觀摩、發放明白紙、個別指導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開展實用技術服務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