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媛媛 何 斌(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近年來,研究型醫院的理念越來越受到學術界和醫院管理者的重視。2011年,建設研究型醫院被國家多個部門聯合確定為國家指導醫院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1]。根據國內部分大型醫院建設研究型醫院的經驗,結合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成效,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省中醫院)提出了建設高水平、有特色、研究型中醫醫院的戰略目標,并將其納入醫院“十三五”發展規劃?,F針對該院創建研究型中醫院以來在科研能力建設方面的探索與實踐進行闡述。
研究型醫院是以新的醫學知識和新的醫療技術的產生與傳播為使命,堅持臨床與科研并舉,在自主創新中不斷催生高層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推動臨床診療水平持續提高,為醫療衛生事業和人類健康作出重要貢獻的一流醫院[2]。
研究型中醫院除了具備研究型醫院的基本定義外,還應有自己的特征:一是要遵守中醫藥發展規律,以弘揚中醫特色為辦院方向;二是中醫臨床與科研要深度融合,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三是要有符合中醫特色的現代化的管理體系、一流的醫療設施、科研設備;四是要有中醫特色鮮明的國家級重點學(專)科和高層次中醫藥人才梯隊,能夠承擔國家重大中醫科研項目、培養高素質中醫人才、制定行業標準與規范;五是具有國際視野,能夠參與國家對外重大戰略部署,擁有一定的國際知名度。
長期以來,由于醫院自身的運營壓力和發展需要,臨床醫療工作一直是醫院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臨床科室考核的重要指標,所以重臨床、輕科研的現象普遍存在。臨床醫務人員對科研促進臨床業務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認識不強,加上醫院對臨床科研工作的獎勵補償機制不健全,未能充分調動醫務人員主動開展科研的積極性。
標準化的實驗室、先進的儀器設備是開展高水平科研的基礎。就現實情況而言,中醫院與西醫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比,無論是在實驗室場地、儀器設備配置,還是在科研人員隊伍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這制約了中醫院高水平科研項目的開展。
科研管理在科研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科研工作的進展。目前,中醫院在科研管理人員的職業化、科研管理技術的信息化方面建設力度還比較低,很多中醫院依然保持著傳統的管理模式,效率較為低下。
研究型中醫院是代表國家一流水平和國際領先水平的中醫醫院,其科研工作的建設方向應遵循科學研究的基本規律,融合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促進中醫藥的傳承創新,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省中醫院)始建于1959年,是安徽省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綜合性中醫醫院,是首批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也是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中醫醫院建設單位。該院將創建研究型中醫院納入“十三五”發展規劃以來,在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業務建設的基礎上,借鑒國內有關建設研究型醫院的經驗做法,在科研能力建設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與實踐。
一是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體系。以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為抓手,醫院重新修訂了科研管理制度和標準操作流程,整理并編印了《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科研管理文件匯編》,內容包括項目管理、經費管理、崗位職責、道德與學術規范、標準操作規程、技術規范及應急預案等。
二是建立信息化科研管理系統。借助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建立信息化科研管理系統可以幫助科研管理人員快速準確地掌握科研項目的全過程信息,進行精準化管理,從而極大地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利用科研信息系統,科研管理人員可以開展科研大數據采集、分析醫院的科研發展態勢和存在的問題,有助于為醫院層面制定前瞻性科研發展規劃和決策提供依據。
三是制定適應醫院發展需求的科研激勵機制。在臨床科室設立科研編制崗,積極支持臨床科室招聘博士學位高層次人才,并由醫院承擔人力成本支出;調整和優化醫院科研獎勵政策,大幅度提高重大科研項目、成果和高質量學術論文的獎勵標準;進一步擴大科研項目的配套資金范圍,對考核優秀的臨床研究所、具有較好研究前景的自籌科研項目進行重點扶持。
一是積極推進科研公共服務平臺的國際標準化認證。醫院醫學檢驗中心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醫學實驗室ISO15189 認可,倫理審查體系通過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CAP 認證。這些平臺均可以為院內外科研人員提供具有國際標準的科研公共服務。
二是積極推進國家級、省部級實驗室建設。醫院中醫藥實驗室已建成由國家中醫藥三級科研實驗室、國家中醫藥重點研究室、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實驗室組成的實驗室體系,極大地促進了醫院中醫藥臨床科研的產出和相關學科的快速發展。
三是構建具有中醫特色的臨床科研共享系統。根據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業務建設要求,醫院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合作引進并投入使用臨床醫療科研信息共享系統。該系統與醫院的HIS、LIS、PACS 系統通過接口技術實現了無縫對接,具備臨床診療信息全程收集、整理和分析功能,實現了臨床醫療與科研信息共享,并順利通過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驗收。
四是組建中醫藥名老中醫學術傳承平臺。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醫院自主研發了具有知識產權的名老中醫學術經驗挖掘系統,對1 個國醫大師工作室、11 個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室、1 個全國中醫流派傳承工作室、27 個安徽省名中醫工作室進行了病歷收集、錄入、挖掘和分析,凝練出行醫、用藥之道等,培養和造就更多的中醫臨床人才。
一是建設專業化科研管理隊伍。通過多年建設,醫院科研管理隊伍已初步實現專業化和年輕化改革,專業上涵蓋了衛生管理學、中醫學、藥學、臨床方法學、流行病與統計學等,學歷都在本科或碩士以上,思想活躍,精力充沛,具有良好的創新意識和綜合協調服務能力,是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科研管理隊伍。
二是建設一批學科領軍人物為核心的科研創新團隊。通過實施科技、產業創新團隊建設工程,醫院目前已建有安徽省“115”產業創新團隊3 個,安徽中醫藥大學科技創新團隊4 個,在中醫內科學、針灸學等相關領域形成了科技創新群體,在中醫藥防治呼吸疾病、腦病、風濕病、糖尿病,針灸治療疑難病癥和中醫中藥在外科圍手術期的應用等方面承擔了重大科研項目,并取得了一流的科研成果。
三是重視中醫藥青年科研人才隊伍的建設。醫院自2007年啟動青年科研人才培養“苗圃工程”以來,截至目前已先后資助青年科研項目400 多項。項目實施十多年來,很多早年獲得資助的青年人才已經成長為科室的學科帶頭人、學科骨干,這對提高醫院的知名度、科研實力及技術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建設一流的藥物臨床試驗專業機構。醫院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資格認定的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擁有藥物臨床試驗專業科室10 個,能為國家新藥臨床試驗的開展提供先進的試驗平臺。這對進一步加強相關學科建設發展、提升醫院綜合實力和影響力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是創建具有新安醫學特色的臨床研究分院。為更好地傳承創新新安醫學,醫院組建了臨床研究分院。分院下設6 個研究所和臨床研究中心,重點圍繞臨床研究、護理研究、藥學研究、醫技研究和管理研究5 個方向,實現中醫臨床關鍵技術研發、技術服務、人才培養、成果推廣和產業轉化的“五位一體”功能定位,成為中醫臨床醫學研究高層次技術人才和重大科研成果的孵化基地。
三是組建安徽省糖尿病中醫藥健康管理聯盟。以醫院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重點病種(糖尿?。┛剖覡款^,成立了安徽省中醫藥防治糖尿病數據中心、技術指導中心、科研管理中心、人才培養中心,全面提升糖尿病中醫藥防治能力和學術水平。
四是成立安徽省中醫風濕病??茀f作組。協作組以醫院的國家重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風濕病科為組長單位,成員涵蓋全省市縣16 家中醫醫院風濕病科。協作組開展了國家重大科研專項、安徽省對外科技合作項目等研究,參與制定的《類風濕關節炎病證結合診療指南》成為行業標準。
五是構建中醫藥對外合作交流的窗口。以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為平臺,在“共享、互動、合作、推進”的原則下,與發達國家和地區增加人員互訪,擴大合作范圍,聯合培養人才,共享研究成果。醫院已與美國、德國、瑞典等國家建立起廣泛的合作關系,聯合開展了一系列科學研究,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研究型中醫醫院的理念與建設目標契合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新要求。建設以中醫臨床科研為主導的研究型中醫院,對于服務健康中國戰略,傳承和弘揚中醫文化,提升中醫藥科技創新能力,提高中醫院整體服務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方面、多層次的中醫藥健康服務需求,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健康福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科研能力建設是研究型中醫院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到醫院規劃、人事、醫務、護理、科研、教學、后勤、財務等多個部門,需要在醫院的統一領導下,多部門協同配合,有效整合全院資源,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建設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營造適宜科研人員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增強科研人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發科研人員的創造熱情,使其在醫院中醫藥科研事業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學科建設、科研平臺建設、科研管理體系建設等方面要全面體現中醫文化特征。研究型中醫院科研能力建設如果脫離了中醫藥自身特色和規律,就會偏離正確發展道路。只有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在創新中實現更好的傳承,才能使中醫藥事業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