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云峰 邢雅 閏振慧


【摘要】本文對南通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狀況進行調查,通過對各高職院校及發展環境的評估與分析,明確高職教育協調發展的基本狀況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對策,進而有效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協同發展;專業建設;調查
協同發展強調協調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資源或者個體,相互協作完成某一目標,達到共同發展的雙贏效果。高職教育的協同發展,就是要建立一套具有區域特色、區域領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從而使高等職業教育適應市場和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與產業發展相匹配。南通作為基礎教育之鄉,高職教育在全國也有一定的知名度,近年來在促進高職教育協同發展方面也進行著積極的探索與實踐。但是,南通高職教育的總體發展與“基礎教育之鄉”的美譽及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需求之間還有明顯的差距,急需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南通高職教育的協同發展水平。
一、南通高職教育協同發展現狀
根據對南通目前6所高職院校的調查(本文主要調查分析了各高職院校2017年統計數據):六所高職院校中,綜合性高職院校一所,立足航運、紡織、農業等地方特色產業、行業發展的專業型高職院校三所,從供銷、師范中專轉型建設的五年制高職二所,基本體現了“分工協同、服務地方經濟”的要求。
(一)招生專業分布情況
從圖1中可以發現:六所高職院校招生專業,既有機械、電子、交通、經管等共性專業,也有建筑、農林、紡織等地方特色行業需要的專業,分布基本覆蓋了南通地方經濟發展各個領域,能夠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的基本需要。
(二)現代職教體系構建探索情況
從圖2中可以發現:目前,南通高職院校對現代職教體系的探索從形式上來看主要包括:中高“3+3”分段培養:專本“3+2”分段培養、專本“4+0”聯合培養。由于教育行政部門目前的總體控制,規模還較小。
(三)教學條件與基地建設情況
各級政府與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不斷加大對高職院校的財政性資金投入,南通各高職院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數據顯示,生均儀器設備為14868.79元、生均建筑面積24.95平米、生均教學工位數為0.81個,指標處于良好狀態,為各高職院校提供良好的教育提供了硬件保障。
(四)師資隊伍建設情況
數據顯示,南通各高職院校平均生師比為12.87,配置合理,體現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養要求的雙師比平均82.47%,能夠較好滿足職業技能教育的需要。
二、南通高職教育協同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綜合分析南通高職教育協同發展情況,主要體現出“高職院校內部協同良好,外部協同薄弱”的共性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專業內涵趨同,特色、前沿專業缺乏
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發現,南通各高職院校專業重合度高,機電、經營等大類專業在各院校高度重合,各高職院校校本特色專業平均占比約為16.8%。另一方面,各高職院校專業調整率低,傳統專業占比居高不下,反映出高職院部專業設置相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延滯性,也說明了南通各高職院校通過專業建設引領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沒有得到有效體現。
(二)中高對接欠規范,專本協同推進困難
從南通各高職院部職教體系建設項目與成效看,中高對接項目已經基本普及,通過中高“3+3”分段培養及中專、中技學生注冊入學項目的推廣,較好地實現了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與高職教育的對接。但目前的中高分段培養還只停留在粗放階段,除了解決了中職學生提升學歷層次的需要外,在招生、分段培養環節均存在著很多不規范之處,迫切需要統一、規范的制度性約束。另一方面,專本對接項目推進及成效則明顯不足,因為本科院校缺少積極性,專本對接項目主要表現為高職院校單方面的熱情,加上行政制度性約束較多,推廣更加困難。
(三)教學資源低層次重復建設,缺少共享
根據調查可知,2017年南通高職院校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達到14868.79元。但是,深入調查我們會發現各高職院校在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建設論證過程中,普遍缺少共享意識,盲目追求“大而全”,教學科研儀器設備重復建設多,專業設施設備在學校內部難以得到充分利用,設施設備利用率普遍不高。
(四)企業師資利用難,校企協同動力機制缺乏
調查發現,除少數現代學徒制項目企業有較深度的參與外,各高職院校對企業師資的利用普遍仍停留在“兼職教師”、“校外實習指導老師”的階段,這也充分說明了校企協同在目前情況下缺少富有成效的動力機制。
三、推進南通高職教育協同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區域性協同制度,優化政策促進協同
從協同發展模式的哲學內涵看,其核心在于“和諧”二字,強調系統內主體的共榮共存。因此,推進南通高職教育協同發展的關鍵在于從區域系統出發,進行整體性制度優化和主體培育。政府與教育主管部門承擔著制度優化的重要責任,為區域教育合作的啟動和實質性推進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是政府的基本職能。
(二)合理專業布局與配置,整合資源合力協同
從本質上來說,高職教育的協同發展首先表現為專業的協同,包括專業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適合性,區域內各高職院校招生專業布局的合理性以及高職院校專業配置與教學資源的匹配度。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定期發布產業結構、行業發展動態及人才需求信息引導高職院校合理進行專業動態調整,促進區域職業教育、區域經濟及產業結構的協調發展。
(三)發揮高職院校主動性,互動互惠深化協同
各高職院校要進一步找準辦學方向,走特色辦學之路。要加強專業能力建設,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和產業布局要求,打造院校精品、特色專業;要加強各高職院校之間的聯系和溝通,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建立院校間的資源共享機制提升整體辦學效率。積極探索并努力打通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與本科學歷教育之間的通路,真正實現現代職教體系的立體互通。
(四)優化校企合作機制,創新引領優化協同
高職院校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的過程,從根本上說,首先表現為校企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加強與地方企業的深度合作與交流,變革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建構校企合作機制,借助企業“外力”來推動高職院校學化改革,實現“產業”與“教育”的深度整合。南通作為教育之鄉,有著良好的政校企合作基礎,下一步應該繼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優化校企合作模式,構建起校企高度融合的合作機制,努力打造政、行、企、校協同發展的樣板工程,努力打造出高職教育的南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