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明

以色列Kiryat Shemona,以軍提高戰備狀態
以色列官方近日發表聲明稱,以色列軍隊已提高戰備狀態,以應對黎巴嫩真主黨可能發動的報復行動。有媒體報道,以色列軍隊的多輛軍車和裝甲車駛向北部以黎邊境,部署在以色列、黎巴嫩和敘利亞三國交界地區,還有目擊者在以色列北部加利利地區看到戰斗部隊集結。
這是以色列自2006年結束鑄鉛行動后,對黎巴嫩又一次大規模的軍事集結,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演變為大規模武裝沖突的可能性相當大。為什么以色列現在這個時候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呢?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了解阿拉伯之春后以色列和真主黨這對冤家之間的實力變化。
阿拉伯之春爆發之后,極大地改變了中東乃至北非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尤其是敘利亞內戰爆發以及ISIS組織崛起后,敘利亞地區成為實際上的中東絞肉機,真主黨深受其害。由于真主黨系敘利亞政府的盟友,在內戰爆發、政府軍兵力空虛的情況下,真主黨可以說傾巢而出支援政府軍。然而敘利亞內戰消耗巨大,真主黨僅僅在2013年一年就傷亡過萬,幾乎一半兵力被打殘。
以色列軍隊在敘利亞內戰期間不斷攻擊一些高價值目標,如武器倉庫、防空導彈陣地等,更會執行一些斬首行動攻擊真主黨和伊朗的高級軍官。多名真主黨和伊朗的前線指揮官在空襲或者炮擊中陣亡,以色列不承認,外界卻普遍認為這是摩薩德的杰作。可以說,真主黨自介入敘利亞內戰之后,就喪失了對以色列發動攻擊的能力,而以色列則一直利用敘利亞內戰持續削弱真主黨的有生力量。
然而這種情況正在隨著敘利亞局勢平穩而出現變化,一方面敘利亞政府軍正在逐步恢復元氣,真主黨也逐漸撤出敘利亞回歸黎巴嫩。從2016年開始,真主黨開始執行新的滲透政策,以黎巴嫩為基地厲兵秣馬試圖恢復元氣。持續征兵和采購武器的同時,利用體育、教育、醫療計劃來擴大自己在黎巴嫩的群眾基礎。
由于黎巴嫩現任政府在公共服務方面缺位嚴重,無法提供有效的公共健康服務體系,真主黨提出要為黎巴嫩的什葉派居民提供公共服務,包括建立基層的診所、派出醫生和護士為什葉派居民注射疫苗、派發藥物。除此之外,真主黨還熱衷于組織體育活動,他們在黎巴嫩建立了什葉派體育組織,以提高青少年體能為幌子,讓黎巴嫩的青少年加入真主黨的搏擊、田徑、足球等培訓機構,還會舉辦運動會。
這些運動會并不僅僅是比賽那么簡單,通常選在對真主黨具有象征意義的日期舉行,例如以色列國防軍從黎巴嫩南部撤出的周年紀念日。運動會期間會進行大量的政治及宗教宣傳,此外,真主黨還為什葉派學生設立了獎學金和專門的學校,補貼他們讀書、購買課本以及在學校生活的費用。
總之,真主黨正在試圖影響和吸納盡量多年輕人加入,以彌補此前在敘利亞消耗掉的力量,并且通過發展青年社群來控制更多的黎巴嫩社區。事實上,真主黨近年來通過政治手段,已經開始逐步替代黎巴嫩政府,在黎巴嫩建立了一個國中國。
以色列顯然不希望黎巴嫩出現一個完全敵對的政府,這是絕對不能忍受的事情。無論是2006年的鑄鉛行動,還是1975年介入黎巴嫩內戰,以色列對黎巴嫩的動武紅線就是不得成為反以色列的軍事基地,否則必須鏟除。以色列可以容忍哈馬斯在加沙地帶建立一個穩固的地盤,因為以色列有能力徹底封鎖巴勒斯坦控制區,但黎巴嫩的情況則復雜得多。
由于黎巴嫩是一個國際承認的獨立國家,且國土面積大,因此以色列根本不可能徹底封鎖黎巴嫩。如果真主黨真的在黎巴嫩重新崛起,以色列除了直接動武摧毀其據點之外別無選擇。從2006年到現在,黎巴嫩過了整整13年相對和平的日子,因為這13年中前半段真主黨需要從鑄鉛行動的損失中恢復元氣,后半段則因為介入了敘利亞內戰而元氣大傷。現在真主黨正在重新強大起來,以色列自然不能坐視不理。從現在大軍壓境的態勢來看,以色列對真主黨全面進攻的可能性恐怕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