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鎮(zhèn)宇
西南聯(lián)大為何人才輩出?哈佛何以成就世界一流?答案只有兩個字:自由!可以說,人類最偉大,最輝煌的成就即來自于“自由”!如果從自由角度出發(fā),我們便不難理解,我國人才何以稀缺。
——摘自讀思墨涌P63
聯(lián)大三個學校以前都是北方的,北京、天津不屬于國民黨直接控制的地區(qū),本來就有自由散漫的傳統(tǒng),到了云南又有地方勢力的保護,保持了原有的作風,個人行為絕對自由。沒有點名,沒有排隊唱歌,也不用呼口號,早起晚睡沒人管,不上課沒人管,甚至人不見了也沒有人過問。自由有一個好處,可以做你喜歡做的事,比如自己喜歡看的書才看,喜歡聽的課才聽,不喜歡的就不看、不聽。這種作風非常符合我的胃口。
——何兆武
現(xiàn)在有人對你們說:犧牲你們個人的自由,去求國家的自由!我對你們說: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
——胡適
得知列強把德國在中國占領的權力送給了日本后,在北京的學生們便進行了抗議活動,將駐日公使章宗祥直接抓住,并展開圍毆,還放火燒了曹汝霖的住宅。為此政府逮捕了大批學生,但在天津、上海的罷市壓力之下不得已釋放學生,而學生們則認為運動需要對峙氛圍,因此紛紛拒絕出獄,直到軍警來哀求才罷休。這樣大膽的舉動在現(xiàn)在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而當時北京、天津等地區(qū)的學生接受的是西方比較先進的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非常開放、自由的教學方式,這使得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且采取一些行動去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因此才有了著名的五四運動。這之中自由精神的功勞不可小覷。

確實,我們如今的教育也需要一種自由的風氣,現(xiàn)在,我們的頂尖學府已經(jīng)較為開放,但是與國外的哈佛牛津等世界一流大學還有一定差距,在那些大學中,處處都充滿著自由的學術氣息,隨處都有桌椅供學生們或學生同老師討論問題,在聽一些名人和教授的演講的時候,可以隨時提出自己的疑問甚至是對于那些人的質疑,他們的演講時間往往只有二三十分鐘,剩下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留給學生們提問和討論。
我國的學術氛圍不自由還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喪失了對自由的渴望,甚至當自由就在我們眼前,我們都不愿意去抓住,這還是源于從小我們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就不斷地被教導要聽老師的話,跟著老師的思維走,長此以往,我們就會習慣于接受老師所教導的知識,而不太愿意去自己思考,不愿意提出與老師不同的觀點,甚至連自己有疑問都因為害怕老師而不愿提出。
不過我們班在歐陽老師的帶領下也逐漸有了自由的氣息,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不少同學能夠在上課時或者在課間與老師討論問題并且提出自己的想法。
我認為我們應當擁有一顆追求自由的心,并努力去創(chuàng)造自由的環(huán)境,這樣才能夠成就一些真正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