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瑞瓊
[摘 要] 當前,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每日都要圍著班級、學生解決問題,對復雜瑣碎的班級工作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這樣低效、缺乏理論性和科學性的班級管理,給班主任工作帶來許多潛伏的隱患,凸顯出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去探討和解決。
[關鍵詞] 精細化;班級管理;新模式
精細化管理實施的首要條件是:精心建立健全班委會,實行層級管理,細化管理職責,讓學生人人參與班級管理,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班級管理格局,層層落實職責,賦予每個管理員相關職責,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地位。
1.建立健全班委會,實行層級管理
啟動班級精細化管理,班長和值日班長為主要負責人,所屬各部門設立部長和副部長各一名,在自愿報名的基礎上,進行班委競選,由全班同學共同挑選出各部門的精兵強將,負責班級管理中各部門的職責,而部門的各項管理工作再設相應的管理員,確保“人人有事做”,各項工作由上而下,實行層級管理,逐層落實,帶動全班同學開展各項班級活動。
2.細化管理職責,確保事事有人管
建立班委會后,把各部門管理職責細化,將“精細”二字真正落實到管理上,責任追究到管理員,讓每名班委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作用,為班級和部門爭榮譽。在這種管理模式下,班級管理組織有序,班級的各項事務細化為每一個部門的工作任務,班長和值日班長全面行使班級管理權力,督促、評價各部長落實工作,各部長在部門內行使全面管理和監督評價的權力。這樣,班主任的要求可以迅速地傳輸到各個部門和成員,而每個部門的信息又會快速地反饋給班主任,班主任就能及時了解班級情況、掌握各部門信息、及時調控和矯正管理模式和方法。
精細化層級管理機構的建立使整個班級的管理分工明確,而科學完善的制度是精細化管理成功與否的先決條件。為此,我們必須制定班級公約,讓學生“有規可依”,并明確班務分工,細化管理制度,營造全員管理的氛圍,為每位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創造機會。
1.組織民主討論,制定《班級公約》
在開學初,依據學校有關制度方案,班級制定一套涉及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行為規范的科學系統而又全面可行的《班級公約》,使班級管理有章可循,有規可依,避免了班級管理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班級公約》要集思廣益,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讓全體學生共同參與討論通過并執行。這樣,依“規”治班,全員管理,就會給每位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創造機會。
2.明確班務分工,細化管理制度
實施班級精細化管理,必須細化班務分工,明確職責要求,實行“崗位負責制”,每項工作都要有要求,責任落實到人。可把班級管理工作按部門分成六大塊,囊括了學習、文娛、勞衛、體育、獎懲和綜合等方面,接著,按各部門的管理類別,將班務細化,明確各自的職責,并由專門的管理員負責。這樣,教室內外的清潔衛生、公區衛生保潔、門窗關鎖、窗簾開攏、光管(風扇)開關、圖書管理等的一系列班級事務、物品都有專人負責,真正落實班級管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并通過讓學生參與管理實踐,增強他們自我約束和管理的能力。
“班級精細化管理班務細分表”使得班級中“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各班都形成符合班級管理自身特點的《班級公約》,這個時候就需要進行量化考核評價,使班級管理有序開展,并利用評估的激勵作用,促進學生自主管理。
1.量化考核評價,有序開展班級管理
將班級精細化管理以分數量化,每天由班長和值日班長認真寫好班務日志,在放學前,對各部門反饋的學習、文娛、勞衛、體育等情況進行匯總,再由獎懲部進行評價、記錄,每周一次綜合評價,進行相應獎懲,最后由綜合部進行張榜公示,公布在教室宣傳欄里。與此同時,完善檢查反饋制度,班長、值日班長、各部長隨時監督,及時反饋給學生,并要求進行整改。
2.落實考評獎勵,促進學生自主管理
每周獎懲的綜合評價,除了由綜合部進行張榜公示外,班主任在班會課上對綜合得分前十的學生進行表揚,并以此為依據評出一周的“文明之星”和“星級少年”,實現正面教育和激勵作用,充分發揮考評獎勵的引導、調動和激勵作用,進一步細致和規范班級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韓斌年.如何推進和實施班級精細化管理[J].教育藝術,2010(6).
[2]張軍.班級精細化管理的工作藝術[J].文學教育,2012(2).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