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志 許媛嫻


摘要:自2013年以來,伴隨著我國電子商務持續快速發展,電商標準化工作規劃、標準化組織的組建及持續發力、標準體系的構建和完善、行業標準的制定及實施等工作的全面落實,為電子商務行業的順利開展和健康成長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本文對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現狀及標準化工作成效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并提出了未來幾年我國電子商務標準化的研究重點。
Abstract: Since 2013,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in China, the e-commerce standardization work plan, the establishment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s,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tandard system, and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y standards have been fully implemented, providing strong support and guarantee for the smooth development and healthy growth of the e-commerce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e-commerce industry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standardization work, and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focus of China's e-commerce standardization in the next few years.
關鍵詞:電子商務;電商標準化;標準化建設;標準研究
Key words: e-commerce;e-commerce standardization;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standard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F724.6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23-0108-03
0 ?引言
當前,電子商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著,加快發展電子商務,不僅是企業滿足和提升消費者需求、提升產業和資源的組織化程度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增加國家競爭力和贏得全球資源配置優勢的有效手段,更是應對經濟下行趨勢、驅動經濟與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
國家、各省和市及各級電商標準化組織高度重視電子商務標準化建設,我國電商標準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已發布100多項國家標準[1]和若干地方標準、團體(聯盟)標準,極大支撐了電子商務產業持續、快速、高效發展。然而,已制定的(或制定中的)電商標準與高速發展的電商行業對標準的需求相比,還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尤其是近年電子商務產業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的高速發展和迭代,對于電子商務標準體系的完善,業務流程、交易信息描述、移動支付技術(包括在線支付技術)、平臺間接口互通、安全管控等技術標準還需進一步研究及編制[2];同時,如何針對快速發展的跨境電商和農村電子商務等細分領域的標準缺失問題,開展相應的標準化工作,促進產業良性發展也尤為重要。因此,加強和擴大電子商務行業標準化研究、完善標準體系、研制關鍵標準,已成為重要且緊迫的任務之一。
1 ?我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現狀
1.1 我國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持續快速發展,各種新業態不斷涌現,中國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極具活力的電子商務市場。據統計,2018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1.63萬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商品、服務類電子商務交易額30.61萬億元,同比增長14.5%),網上零售額9.01萬億元,跨境電商進出口商品總額1347億元,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額1.37萬億元,電子商務就業人員達4700萬人,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達到507.1億件。未來電子商務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2016-2018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及增長情況見表1。
1.2 我國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趨勢
隨著電子商務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圖像、多媒體等通信網絡將建成,5G網絡的逐步建設,高速寬帶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等,制約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網絡瓶頸”得到緩解和逐步解決,電子商務產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3],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1.2.1 “新零售”會成為電商的替代詞。隨著互聯網紅利的落幕而優勢漸失,僅靠將商品的銷售展示渠道遷移到線上,而不去改變商品的生產、配送等環節,已經難以再度提升行業運行效率。“新零售”通過對人、貨、場三者之間的角色和關系重構,使三者具有更加豐富的概念和內涵,從而建構起一個全新的商業體系。
1.2.2 網紅電商洗牌,有核心競爭力的網紅留下。2017年,各種網紅電商蓬勃發展,而2018年進入井噴式大爆發,進入到2019年,網紅電商這個業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網紅就不再靠出位博人一笑了,而必須要有好的內容,要有核心競爭力。
1.2.3 跨境電商挑戰和機遇并存。2018年跨境電商邁向升級發展新階段,進出口商品總額1347億元,同比增長50%。憑借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各級政府的政策支持、跨境電商平臺的建立和海外電商生態的布局、以及我國商品進一步得到海外消費者等,我國跨境電商必然會迎來一個跨越式的發展。同時,跨境電商與傳統外貿相比面臨著新的挑戰,如部分外國政府構筑貿易壁壘、知識產權糾紛及產品質量投訴、物流風險不可控、支付方式導致風險、各地消費習慣和文化差異性導致商品滯銷等。
1.2.4 農村電商迎來優勝劣汰的升級。經過幾年的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已初具規模,2018年交易額1.37萬億元,同比增長30.4%,將迎來優勝劣汰的升級:①農特產品的創新、標準化,小電商的企業化,將是今年農村電商的主要方向;②農特產品的生產、包裝、營銷,都將標準化,只有標準化才能規模化;③手工類的農特產品,更多需要手工藝的創新、與時代接軌;④通過圖片、視頻、電影、電視、VR等方式來推廣農特產品將大面積呈現。
2 ?電子商務標準化的研究現狀
2.1 國際電子商務標準化現狀
國際自上世紀90年代起就非常重視電子商務標準化建設工作,主要集中在信息架構及安全方面,且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有關國家就電子商務標準體系建設開展了積極的探索[4]。如美國,自1977年DESkais標準(數據加密標準)發布起,而后制訂系列密碼安全標準,1998年7月,發布的《全球電子商務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建立一些共同的標準。同時,聯合國相關組織(如OECD、APEC和WIPO等)都先后成立專門的電子商務工作組,從政策、技術、標準等多角度推動電商的應用和發展。國際有關標準化組織(如ISO、IEC、ITU、UN/CEFACT、W3C等)也從不同的角度開展電子商務標準化工作。
總體來講,國外電子商務標準化的重點有兩點:其一,業務交易數據和過程的通用敘述法環境,并依此制訂了一系列關鍵性標準,旨在解決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兩大問題;其二,業務信息交換所需的支撐性技術框架,并依此制訂了一系列關鍵性標準,旨在解決安全保密、互聯互通兩大問題。國際上主要的電商標準化機構及相應職責如表2所示。標準制訂的特點是:高標準戰略、聯合開發和積極的企業參與度。“高標準戰略”指的是發達國家在制訂標準時會盡量使國際標準向本國相關標準靠攏,力爭在國際標準中體現本國利益或有利的指標要求,通常情況下爭取國際標準直接采用本國標準。“聯合開發”是指相關國際性標準化組織、技術企業、聯合國重要組織機構等在某些標準化項目上的合作,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積極的企業參與度”強調的是技術創新型的信息公司在標準制訂方面的高重視度和高參與度,一些企業標準可通過市場開拓一躍成為行業領域的通用標準,從而保障其市場的占有率。(表2)
2.2 國內電子商務標準化總體分析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電子商務及其標準化的發展與研究工作,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差距較大,但政府有關部門都十分關注電子商務標準化工作的開展。2006年“國家電子商務標準化總體組”在國家標準委組建成立,2013年,國家標準委、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聯合改組總體組,旨在提高統籌協調能力,滿足電子商務產業高速發展的迫切需要。2016年4月,“全國電子商務質量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標志著電子迎來標準化時代[5]。
我國電子商務標準化建設在國家政策引導、市場需求、科研院所及企業積極參與的大趨勢、大環境下取得了長足發展,各級電子商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先后成立極大的支撐了產業標準化的發展,關鍵標準的立項、研制、發布及宣貫等方面條件逐漸成熟,形成了批量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成果及標準文本。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的相關標準約有1000多項[6]。
雖說近年電子商務產業標準化成成果顯著,但總體上說仍處創建期,行業標準體系建設尚未成熟,關鍵技術標準制定速度相比電商發展相對滯后,主要表現在:①標準體系的系統性、協調性、科學性有待提高。加強各級標準內容的協調,尤其是新的標準化法頒布后,團體標準對標準體系的補充作用極其重要。②企業主導標準的制修訂工作不足,電子商務龍頭企業業務方向選擇不同,技術差異較大,共同參與標準制修訂工作不夠,致使出臺的標準在企業實施率低或者被動實施,標準無法發揮更大的規范性、統一性的屬性。③標準采用國際標準或參與國際標準工作水平較低。一方面是采用國際標準的比例不高,對國際標準、國外先進標準國外代表性團體標準的研究缺乏;另一方面是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的力度不足,水平較低。總之,我國電子商務標準化發展起步較晚,歷程較短,在標準體系構建和實施、產業技術標準路線圖規劃和研制、標準化方法等方面仍顯不足,標準化水平仍處于起步階段。
2.3 國內電子商務標準化思考
2018年,《電子商務法》正式出臺,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創新,提升了電商的運營水平,支撐了線上線下融合新業態快速發展社交電商、內容電商、短視頻等模式創新有效滿足了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就目前國內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而言,其標準化急需解決的兩個具體問題是:①打通信息流:具體而言,其一是要加快統一研究制訂電商平臺銷售產品或服務的信息描述規范,以期解決產品或服務信息發布時存在不規范、不統一、不全面、不對稱及同類產品信息重復集成等問題;其二是加快統一研究制訂電子商務通用基礎數據標準,以減小產業鏈信息接口的信息交換難度。②信用問題:信用是商務交易過程中的重要影響點,是電子商務發展中的重大瓶頸,嚴重影響到交易安全環境。因此,未來電子商務標準化發展,就是建立其公平競爭、健康經營的規范和標準,打造可靠、可信、健康、安全的交易生態圈。亟需的信用服務標準主要包括兩點:其一是電子商務產業鏈中各方身份認證問題,賣方、買方以及第三方的身份、資質和能力的真實性;其二是針對交易產品的客體信用問題,如先提價后降價、促銷缺貨、虛假宣傳等。
3 ?結論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全新的交易方式,在世界各地迅速得到應用,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發展,未來的電子商務發展主要集中在移動端購物、大數據的挖掘和應用、跨境電子商務等方面。通過對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現狀的總結和分析可知,國外相當重視電子商務相應標準的研究和制定,普遍存在著標準先行的基本理念。同時,雖然我國電子商務發展還不十分成熟,但標準發展已進入新的創新時代,未來幾年的工作重心在于打通信息流和強化信用問題兩大方面。
參考文獻:
[1]劉曉宇,王曙光,等.農村電子商務標準化初探[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9(6):173-175.
[2]趙沛楠.電子商務步入標準化時代[J].中國投資,2013(2):54-56.
[3]陳雷濤,李宇.淺談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7(28):232.
[4]楊林.電子商務標準化探析[J].中國質量與標準導報,2018(4):50-52,57.
[5]趙子軍.三問電商標準化時代[J].中國標準化,2013(12):10-17.
[6]張鑫.我國電子商務標準化現狀及發展[J].信息系統工程,2011(3):90-93.
[7]趙明.觸發器技術在電子商務系統開發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2,31(25):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