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煒
摘要:商業模式創新一直以來都是理論界和實務界關注的焦點。相關領域研究成果豐碩,但仍待進一步細化和深入。文章從商業模式創新概念、類型、影響因素以及路徑四個方面進行文獻回顧和綜述。以期豐富相關領域研究。
Abstract: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ircles.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related fields are fruitful, but they still need to be further refined and deepened. The article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concepts, type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n order to enrich the research in related fields.
關鍵詞:商業模式創新;類型;影響因素;路徑
Key words: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type;influencing factors;implementation path
中圖分類號:F275;F626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23-0287-03
0 ?引言
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概念最早由Gardner(1960)提出并使用,其本質上是各經濟主體間的交易關系,體現了組織價值創造的方式以及邏輯。早期有學者將其定義為:一個組織在何時何地、因何以及如何為誰提供何種產品與服務,并持續這種狀態的組合[1]。張越和趙樹寬(2014)以核心產品、價值分配、價值鏈等五個要素及相互關系為切入點,較為全面的闡釋了商業模式的含義[2]。創新本質上就是組織商業模式的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研究由此在學術界備受關注。本文從商業模式創新概念、類型、影響因素以及路徑四個方面進行文獻回顧,旨在細化商業模式創新研究。
1 ?商業模式創新概念
現有文獻基于不同角度對商業模式創新概念進行定義。Chesbrough(2010)指出商業模式創新是將創意商業化,并通過將價值傳遞給客戶,實現利潤的過程[3];Rigby(2002)雖未能明確界定商業模式創新具體概念,卻創造性的提出“破壞性商業模式創新”概念,他強調價值創造應著眼于非顧客消費對象而非既有顧客[4];George和Bock(2011)基于組織管理角度,認為商業模式創新是重新整合組織資源以發現新的利潤機會[5];Hamel(2000)基于戰略層面,指出企業間競爭實質上就是商業模式創新的競爭,而這種周而復始的創新與競爭行為,推進了整個行業的持續發展[6];Mitchell和Coles(2003)指出商業模式創新是在為外部客戶提供產品與服務這一過程中,對組織結構和運營模式進行改進[7];Eisenmann等(2006)基于營銷學視角,強調商業模式創新的特點之一是雙邊市場,即企業能夠利用雙邊市場,在同一時間依據不同需求,對各類用戶進行準確匹配[8];Zott和Amit(2010)從企業運行系統角度出發,指出商業模式創新是對企業當前所處運行系統的調整和重構[9];Clauss(2017)通過對以往文獻的回顧和梳理,指出商業模式創新不僅局限于價值創造,還延展至價值主張及獲取這一更深層次的創新[10];Magretta(2002)基于價值鏈視角,指出組織在商業模式不斷更新的過程中,必然會對價值鏈及其要素進行整合與重組[11];國內學者高闖和關鑫(2006)同樣基于價值鏈創新視角,將商業模式創新分為價值鏈延展型、分拆型、延展與分拆相結合、混合創新型和價值創新型五種類型[12]。究其本質,商業模式創新的目的是尋求和維持組織的核心競爭力,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綜觀以往,不同學者分別基于價值鏈、企業系統、營銷學、戰略學等視角,較為透徹、全方位的展現商業模式創新概念。
2 ?商業模式創新類型
Giesen等(2007)基于創新路徑,將商業模式創新分為產業模式、收入模式和企業模式三種創新類型。其中產業模式創新,即通過對現有產業的重塑或者通過進入或開拓新的產業,以實現產業價值鏈的創新[13];Tidd和Bessant(2012)基于創新定義,將創新劃分成產品、定位、流程和范式四種創新類型。進一步,將商業模式創新定位于不同于傳統創新的嶄新范式創新。除此之外,他還發現了商業模式創新的非連續屬性;還有學者依據研究主題的異質性,將商業模式創新分為如下兩種類型:第一種是效率型,即以低成本、高效率為最終目的,重新整合與配置組織結構及其要素;第二種是新穎型,是在活動系統中,對內容、結構和治理方式進行創新,以產生全新的組織結構和方式[5];Velu和Stiles(2013)根據創新程度的不同,將商業模式創新分為漸進式與突破式兩種類型。漸進式是指對現有組織商業模式中的價值創造、獲取以及傳遞進行微小調整,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突破式創新則是對價值創造、價值獲取和價值傳遞三個要素的重大改變[14]。后者在組織發展初期較為推廣。
3 ?商業模式創新影響因素
大量文獻從內外部兩方面對商業模式創新影響因素進行詳細闡述。內部層面,技術、資本、領導者等均會影響商業模式創新。張越和趙樹寬(2014)指出,社會資本會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而商業模式創新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對社會資本的高效整合[2];Teece(2010)指出企業需利用自有資源或者吸收外部資源,進行商業模式創新,以抵御各種外部風險。除了擁有豐富的資源,企業還要具備將資源轉化為利潤的技術和能力;Velu(2015)將技術定義為輸入向輸出轉換的方式之一,輸入包括信息、知識等,輸出指的是新的商業模式??隙思夹g是商業模式創新的驅動因素。但目前相關文獻較少對技術進行細化分析,其適用性無法判斷;王偉毅和李乾文(2005)指出,企業家對企業及外部市場環境的認知是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源頭,而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及能力通過企業內部層層傳遞,最終會推動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發展進程;Auh和Menguc(2005)則發現高管在教育背景等方面會對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產生消極影響。領導者與商業模式創新關系研究目前尚未得出一致結論。從外部角度看,市場需求、市場競爭等外部因素均與商業模式創新有顯著的相關性。Sosna(2010)認為市場環境的變化包括替代商品以及新的競爭者的出現,迫使企業及時更新既定的商業模式,以滿足外部市場需求。此外,市場競爭程度也會對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Venkatraman和Henderson(2008)研究發現,同質企業間更容易產生競爭壓力,進而推動企業加快商業模式創新進度,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凸顯和維持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外部制度背景、行業技術變革也會引導企業適當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和調整。除理論研究,國內學者還進行相關實證分析,孫銳和周飛(2017)實證發現商業、政治、研發等社會聯系正向影響商業模式創新,資源拼湊對二者關系起到中介作用[15];曾萍和宋鐵波(2014)通過實證檢驗得出,企業治理結構的完善、創新能力的提高及社會資本的累積,均有利于商業模式創新的進行[16]。
4 ?商業模式創新路徑
商業模式創新路徑會因創新主體視角、組織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因而并非簡單的某要素或角度的創新。本文以現有研究為基礎,基于組成要素視角、企業系統視角、價值鏈視角三方面來對商業模式創新路徑進行綜述。
4.1 基于組成要素視角
要素作為商業模式創新的基本出發點,研究其組成要素有利于豐富和細化商業模式創新研究,商業模式創新本質上就是基于組織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和重新整合而形成的機會選擇,為組織價值創造和資源重整等方面奠定思路基礎,進而通過某要素或某階段的變革影響整體維度,實現創新的可能性?,F有文獻基于組成要素視角對商業模式創新路徑進行大量研究。Lindgadt等(2009)定義了價值命題和運營模式兩要素,以此實現商業模式創新[17]。Osterwalder等(2005)將商業模式細分為9個組成要素,厘清價值創造、價值主張以及價值獲取三者內在邏輯,指出可以以這些要素為著手點,實現商業模式創新[18]。邱碧珍和馬中杰(2019)結合新零售行業,基于價值主張、創造、傳遞和獲取四個要素對商業模式創新路徑進行系統分析[19]。由于要素間相互作用機制不同,加之在價值創造中產生的影響效應不同,其重要程度也有所區分。有時需要對多個要素進行整合創新以適應外部變化,有時僅靠單個要素就能引起重大波動。所以企業要謹慎選擇最為有效的創新路徑。
4.2 基于企業系統視角
隨著商業模式相關文獻的不斷充實,可以發現學者們的研究焦點由基于組成要素向基于系統視角創新研究轉變。部分學者也強調系統視角的重要性。Amit和Zott(2009)認為商業模式是由相互作用的若干活動組成的系統。該系統不僅僅局限于企業內部,而是與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共同創造價值并最終實現利益共享。但基于該視角的商業模式研究較少,仍有待進一步發掘。
4.3 基于價值鏈視角
Timmers(1998)創造性提出價值鏈整合這一概念,并指出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就是對其內部價值鏈進行拆分和重組。Magretta(2002)認為新的商業模式建立在價值鏈基礎之上。他將價值鏈定義為對組織經營活動的詳細劃分,具體分為生產和營銷等各項環節。他指出,一個新的商業模式不是指該領域的巨大改變,它可能僅從某個產品或者某個環節的創新開始[11]。波特價值鏈理論指出,價值鏈囊括了支持和生產兩種性質的活動,是對組織價值創造與傳遞的動態反映。同樣,商業模式創新的過程不僅需要有效調整價值鏈及各要素,還需要及時把握供應鏈核心中的客戶需求,更加明確和高效的開展價值創造活動。Spieth和Schneider(2016)將商業模式創新定義為企業的變革,識別采購、生產、銷售等價值鏈要素以及交互方式,才是商業模式創新的重中之重。國內方面,羅珉和李亮宇(2015)從價值創造角度出發,發現商業模式創新的新的路徑,即社群平臺模式[20]。高闖和關鑫(2006)基于價值鏈創新理論視角,闡釋商業模式創新的實現方式,指出其本質是對價值鏈運行的高效整合。進一步,深入發掘了商業模式創新的演進機理[12]。由上,通過設計和重整價值鏈上的增值和關鍵環節,加之聚焦于價值創造、傳遞與獲取三方面,能夠有效的促進商業模式創新。但研究大都結合行業特性,不存在通用范式。
綜上,商業模式創新路徑研究視角愈發全面和多樣化。但現階段,大多研究仍是以組成要素視角開展,其余視角相關文獻仍然不充分,且研究不夠深入。因此后期研究期望更多從這兩個視角展開,不斷深入挖掘,以期豐富相關領域文獻。
5 ?結論與啟示
商業模式創新作為商業模式領域的重要研究范疇,其影響因素及實施路徑研究不斷充實和發展。本文從商業模式創新概念、類型、影響因素以及實施路徑四個方面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得出以下結論與啟示:①影響商業模式創新因素包括技術、資本、領導者特質等內部層面,以及外部市場需求、行業競爭程度等外部層面。但大部分文獻并未進行細化,后續研究期望更多從商業模式創新的動力與阻力角度,進一步劃分商業模式創新影響因素。②傳統研究多基于組成要素視角進行商業模式創新路徑研究。其余視角研究有待拓展和深入。③大部分學者采用案例分析法,結合具體行業或某一企業對商業模式創新進行研究,實證分析較少,研究方法有待豐富。
參考文獻:
[1]Donald M,Carol C.The Ultimat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ontinuing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2004,24(5):15-21.
[2]張越,趙樹寬.基于要素視角的商業模式創新機理及路徑[J].財貿經濟,2014(6):90-99.
[3]Chesbrough H.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Opportunities and Barriers[J].Long Range Planning,2010,43(2):354-363.
[4]Rigby D K,Christensen C M,Johnson M.Foundation for Growth:How to Identify and Build Disruptive New Businesse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2,43(3):22-31.
[5]George G,Bock A J.The Business Model in Practic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1,35(1):83-111.
[6]Hamel G.Leading the Revelution[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
[7]Mitchell D,Coles C.The Ultimat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ontinuing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2003,24(5):15-21.
[8]Eisenmann T R, Parker G, Alstyne M.Strategies for Two-Sided Market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84(10):92-101.
[9]Zott C,Amit R.Business Model Design:An Activity System Perspective[J].Long Range Planning,2010,43(2):216-226.
[10]Clauss T.Measuring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Conceptualization,Scale Development,and Proof of Performance[J].R&D Management,2017,47(3):385-403.
[11]Magretta J.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80(5):86-92.
[12]高闖,關鑫.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實現方式與演進機理——一種基于價值鏈創新的理論解釋[J].中國工業經濟,2006(11):83-90.
[13]Giesen E,Berman S J,Bell R,et al.Three Ways to Successfully Innovate Your Business Model[J].Strategy&Leadership,2007,35(6):27-33.
[14]Velu C,Stiles P.Managing Decision-making and Cannibalization for Parallel Business Models[J].Long Range Planning,2013,46(6):443-458.
[15]孫銳,周飛.企業社會聯系、資源拼湊與商業模式創新的關系研究[J].管理學報,2017,14(12):1811-1818.
[16]曾萍,宋鐵波.基于內外因素整合視角的商業模式創新驅動力研究[J].管理學報,2014,11(7):989-996.
[17]Lindgadt Z,Reeves M,Stalk G.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When the Game Gets Tough,Change the Game[J].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2009(9):1-8.
[18]Osterwalder A,Pigneur Y,Tucci C L.Clarifying Business Models:Origins,Present,and Future of the Concept[J].Communic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05,16(1):1.
[19]邱碧珍,馬中杰.新零售商業模式構建及創新路徑研究——基于系統框架的思考[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9(3):89-96,111.
[20]羅珉,李亮宇.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價值創造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15(1):9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