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陽
按照 Orem 個體自理學說, 在人的自理總需求不能自我滿足的情況下, 便出現自理缺陷, 即自理能力下降, 需要通過不同的護理系統給予滿足, 即完全補償系統, 部分補償系統和支持—教育系統, 以促進或維持人的健康狀況,正是依據這一理論提出社區老年人日常護理研究。年齡大于60歲的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的下降,出現很多身體上的病痛,需要社區提供基本的日常護理服務來減輕患病老年的痛苦和心理壓力,這正是此次研究的主要意義所在。
1 研究的現實依據以及現實意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老齡化社會的表述,發展中國家大于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中的比例超過10%就可以稱之為老齡化社會。根據2017年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我們可以得知,截止到2017年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2.41億,占總人口的17.3%;由此可見我國已經完全進入了老齡化的社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預測,中國在2025年前后老年人的數量將達到3億,2050年前后將達到4.87億峰值,在2050年前后中國大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將超過30%。這一老齡化帶來的一些列問題,老齡化這一問題將會給我國的養老、老年醫療以及在我國長期處在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中的國家經濟發展帶來一些列重大影響,使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重大的挑戰。隨著老年人口的數量越來越多,這一龐大的老年群體對社區日常護理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
2 我國社區日常護理所面臨的主要矛盾與問題
社區的日常護理工作的發展影響著社區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在本次課題調查中發現了一些社區日常護理工作中的幾個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從政策上來講,就目前相關的調查資料顯示,國家在對社區日常護理方面的切實可行的政策比較少。雖然有些地方性的法律法規要保障和規范社區日常護理工作,可以為社區日常護理工作提供一些基本的指導建議,但是缺乏具體可行的措施,以至于很多政策沒有落實到實處,社區老年人并沒有享受到國家政策對社區日常護理工作的好處。
(2)從專業護理人員的數量上來講,從這次航海西路社區的調查中可以看出,2000多人的綜合性社區,整個社區衛生中心只有5個專業護理人員,從我查找的文獻資料中也發現了大部分的社區的專業護理人員也是比較短缺的。究其原因主要有幾個,一方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部分由于是自負盈虧的狀態,一般專業護理人員的福利工資待遇不高,這就很難吸引專業的護理康復就是人員到社區工作。再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對于大醫院的工作環境要差一些,基礎設施一般沒有大醫院完善,這也是造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業護理人員相對短缺的又一個重要原因。另外一方面,護理人員的思想觀念還沒有完全轉變,社區內的護理人員大多數都是醫院臨床護理人員,他們很多都沒有經過專業的社區護理知識的轉變,他們覺得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是無奈之舉,不能體現出自己的護理專業水平。
(3)從社區老年人的日常護理知識上來講,就此次鄭州市航海西路社區的調查的結果來看,社區老年人的日常護理保健意識缺乏,60歲以上的老人80%都是退休老人,他們平常都是依靠微薄的退休金生活,身體出現重大疾病的話才會去 醫院進行治療,平時身體出現小毛病,小問題的時候能忍就忍,能熬就熬,不能對小的疾病及時的預防和治療,以至于最后都變成了重大疾病。就調查的結果來看,很多社區的老年人文化水平不高,平時不愛看養生電視節目和報刊雜志,對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缺乏必要的預防和治療了解和治療。
3 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本次課題鄭州市重點社區---航海西路居社區為調研地點, 把本社區內 60 歲以上老年人作為此次調研的對象。主要采用調查問卷和深入訪談的形式進行,通過本小組設計的社區老年人日常護理需求問卷對本社區內的135名60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全面的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老年人的年齡、性別、配偶狀況、子女數量、身體功能健康狀況、患病的臨床健康資料、老年人日常護理需求等這幾部分。 通過專業的護理評估人員,對 社區內所調查的老年人進行基本的健康評估以及護理需求的評估。
4 研究的步驟和主要內容
本研究主要使用的是統計學分析工具, 將這次課題項目所獲得的原始數據輸入 Excel 軟件中,由筆者運用 SPSS 20.0 軟件處理,共將社區調查對象135名老年人的數據輸入程序。得到以下的統計基本結果。調查老年人總數 135 名, 最低年齡 60 歲,最高年齡 89 歲, 平均67 .4歲;男性有 57 人, 占調查總數的42 .1 %, 女性有 78 人, 占調查總數的 57 .9 %, 男女性別比為 1 :1 .38;他們的文化程度總體偏低, 其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 36 .2%, 小學文化程度的18 .5 %, 文盲占 5 .1%;婚姻狀況在婚的比例較高, 占 82 .5 %, 其中在婚并同住的比例為68 .6%。
前五位基礎護理技術服務需求情況 在日常的基礎護理技術服務類別中, 前五位的護理技術是血壓檢測(57 .7 %)、血糖檢測(22 .6 %)、疼痛護理(15.3%)、靜脈輸液(9.5%)、心電圖(8 .0 %)。
護理服務需求基本狀況 根據SPSS 20.0 的統計計算結果, 對健康教育與指導的需求達 69.3% 對基礎護理技術的需求達 62 .8%, 對康復護理服務的需求達 23.4%。
健康教育與指導護理服務需求 在健康教育與指導護理服務中, 健康指導占 44 .5 %, 照顧者指導占 31.4 %, 服藥指導占 28.5%、心理護理占 5 .1%。
通過 Logistic 回歸我們可以看出, 年齡狀況、基礎性日常活動能力(ADL)以及慢性病患病情況是社區老年人日常護理需求的重要因素。 我們通過分析可以得知年齡越大, 社區日常護理需求也就越大;老人患有慢性病的情況越多, 社區日常的護理需求也就越大;基礎性日常活動能力越差, 他們的社區日常護理需求越大。一方面,通過生理學以及護理學的基本知識我們可以得知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老化雖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過程, 但這種身體生理的老化過程會給老年人帶來許多健康問題, 如失眠多夢、腹瀉、便秘、生理失禁 、跌倒受傷及誤服藥物等情況,這都加重了老年人日常護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年齡越大,喪偶率越高, 或配偶也是年事已高疾病纏身, 需要的照顧就越多。這就提示開展居家護理服務, 應該重點關注高齡老人。通過回歸分析我們還可以看到慢性病的發生率也是影響老年人日常護理需求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研究都表明, 慢性病是嚴重影響老年人健康狀況的重要因素。本次調查也反應出, 慢性病的患病情況對社區日常護理需求有重要的影響, 社區內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越多對日常血壓監測的需求就會越多,糖尿病患者越多則會對血糖檢測的需求越大。基礎性日常活動能力越差, 護理需求就會增多這也是本次研究所證實的結論。雖然有在已有的文獻中對ADL與日常護理需求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較少, 但是如果基礎性日常活動能力差, 那么日常護理需求就會增多。本研究進一步證實:老年人的日常基礎活動能力是影響其護理需求的重要因素。
5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 提出以下建議
(1)國家在政策上應該加大對社區老年人日常護理工作的支持,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資金支持,最大能效的發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社區老年人護理中的作用,可以借鑒英、法、美國的社區管理的經驗,并結合我國社區衛生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些切實可行的政策。
(2)加強對社區護理服務工作的宣傳力度。很多老年人對家庭基本的護理服務認識不太全面,平時出現日常護理問題不知道或是不愿意去社區衛生中心尋求幫助,這就需要社區專業護理人員對社區的居民特別是老年人加強日常護理知識的宣傳,引導和幫助老年人利用 健康保健知識去減輕自己的患病痛苦。再者,我們就是要通過宣傳,引導老年人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抽煙,不酗酒,減少老年慢性病的發病率。通過宣傳可以使他們認識到日常護理的重要性,使他們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社區日常護理中來 ,減輕自己患病時的痛苦。
(3)轉變社區日常護理工作人員的護理觀念。讓社區衛生中心的護理人員走向切實的走向家庭和社區, 發揮他們的專業護理技術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積極作用。社區老年人存在多樣化的日常護理需求, 社區護理人員在滿足日益增長的護理需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目前, 社區護理人員的認為在社區衛生中心護理老年人是不體面的工作,從而不認真對待老年護理工作,使社區老年人日常護理工作發展緩慢。因此, 這就需要加強對社區護理人員的職業在崗培訓,切實轉變社區護理人員的護理理念, 發揮日常護理工作在老年人日常健康護理中的作用。
(4)面對日益多樣化的老年護理需求,需要培養出多樣化的專業護理人員以適應社區老年人多樣化日常護理需求。培訓不同層次社區護理人員以開發和滿足社區老年人潛在的和實際的日常護理需求。通常社區老年護理工作范圍廣, 覆蓋面大 , 社區護理人員要完成各種角色的日常護理工作任務, 因此, 就要求社區護理人員所具備的素質與條件一般相對高一些, 比如要有工作經驗與嫻熟的技能、豐富的日常護理知識、還需要有卓越的護理評估能力和敏銳觀察能力及等。從目前航海西路社區護理人員素質來看, 很難適應社區護理的高要求。 因此, 要加大社區護理人員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和培訓 , 來適應和滿足社區老年人潛在的和實際的日常護理需求。
(作者單位:河南衛生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