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雯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作為未來幼兒教師,所以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狀態則會直接影響到幼兒的成長和以后的教學水平和質量。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引導的過程當中,要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心理素質的培養和引導。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學前教育的職業意識,強化學生的教師角色,使學生能夠重視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教師在引導的過程當中也要突出師范教育專業特色,增強創新意識,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培養責任感、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更好的提高學前教育學生的職業素養,使學前教育學生能夠進行相應的拓展和提升。所以本文就以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現狀調查與教育對策來進行分析和探究。
1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現狀
1.1缺乏職業生涯規劃
隨著我國社會對學校教育的逐步重視,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對于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也有著重要的認知。但是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大部分學生的認知只停留在半知半解的程度,。然學校沒有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有著課程上的引導,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影響使學生在對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當中,不能夠很好的根據自身的狀況來進行相應的打算。僅有10%的學生表示有明確的規劃,30%的學生表示不知道以后該怎么規劃,有40%的學生表示想進入大三,再開始認真的規劃,有20%的學生準備從大一開始就對自身的職業來進行相應的規劃。
1.2擇業意愿差異
當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就業心理普遍較為務實,有70%的學生畢業之后會選擇相應的專業有18%的學生會選擇繼續升學或者是考取公務員,有12%的學生則會選擇自主擇業。由此可以看出,在實際的教學引導當中,學生對于自身的職業規劃和擇業意愿是有較大的認同度的。這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也會根據自身的就業觀念來進行相應的調整,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也要加強學生的就業觀念。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到自身的狀態,從而進行相應的學習和提升,增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以后工作當中能夠愛崗敬業,積極創新。
1.3職業道德認知待提高
經調查得知,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于職業道德正是程度較為一般,有20%的學生對未來從事的學前教育職業道德規范了解較少,甚至有10%的學生對未來從事的學前教育行業,職業道德采取可有可無的態度。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當中要有效的增強學生的職業道德規范,建設使學生能夠切實的認識到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它不僅能夠端正自身的教學態度,還能夠幫助幼兒進行健康快樂的成長。教師要在教學實踐的過程當中,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意識,使學生站在教師的角度來進行思考和探究,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增強學生的愛崗敬業精神。
1.4就業心理存在盲從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在教育專業學生就業的過程當中,普遍會存在著就業的焦慮和恐懼感。學生對于教育行業期望過高,容易產生消極和盲目的心理。使得教學工作無法進行有效的和提升,經調查顯示學生在對自身職業和社會環境認識程度不夠清晰的時候進行相應的實習。使得學生具有落差感,不能夠很好的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教育工作當中,從而產生失落,焦慮,自卑的心理狀態。并且年級表現差異性明顯,大一的新生為15%,大二的學生為40%,大三的學生為35%。而這一類學生在面對心理上的落差時,有30%的學生會自主的進行調節,有10%的學生則利用網絡和相關信息來進行有效的調節,有60%的學生則會尋求相關的心理機構、家長、朋友、教師來進行調節。
2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心理素質教育對策
2.1建立職業心理素質培養體系
教師在進行教學引導的過程當中,要根據學生所反映的實際問題來進行相應的教學引導,教師要與學生多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并且利用互聯網來拓展自身的教學水平,結合學生的問題來進行相應的解答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正確的看待學前教育專業,幫助學生能夠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職業道德規范有所了解和學習,增強學生的職業道德能力。使學生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并且以此為榮,增強學生的課堂投入積極性。教師可以結合當前社會當中的熱點問題來進行教學引導,并且通過多媒體來進行輔助的教學,增強學生的切實感受。使學生能夠針對相應的問題來進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究,提高學生的課堂投入力度,增強學生的各項心理素質,引導學生能夠充分的了解學前教育專業,提高學生的敬業精神。
2.2建立職業心理素質培養有效機制
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將教學體系進行有效的整合,把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貫穿到學前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形成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確保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能夠充分的重視幼兒教育的發展現狀以及教學專業性,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素質。幫助學生能夠初步的形成職業角色的意識,增強學生的綜合技能,并且針對學生的疑問來進行全面的解答,提高學生對于自身的職業規劃能力。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性,并且針對學生的相關技能來進行實踐教學教師。在實踐教學引導的過程當中,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當前學前教育工作的實際性能夠充分端正學生的工作認知,培養學生良好的教育教學觀念,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教學引導的過程當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調查當中所反映的實際問題,來進行教學的創新,以學生作為教學的基礎,尊重學生的性格特點,根據學生的疑問來進行全面性的解答和引導,提高學生的課堂投入力度。使學生能夠重視學前教育,并且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提高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的認識到學前教育的,我國的發展注入一股新鮮的血液,為幼兒的成長投入一份堅實的力量。
(作者單位:云南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