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懿茹
采用傾向得分匹配PSM確定兩組在高管變更前的情況是一致的,由于衡量個體特征的參數很多,所以想從對照組中選出一個跟實驗組在各項參數上都相同或相近的子集作對比變得非常困難。評估各個方法之間各有優缺點相互補充,再用斷點回歸分析彌補PSM-DID的不足,觀察高管變更后的變化情況并進行穩定性分析。
高管變更勢必會對組織網絡造成沖擊,不僅改變了利益相關者間的關系,而且還破壞了繼任高管做出正確決策所需要的穩定環境,這些都不利于企業財務績效的改進。鑒于此,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高管行政變更負面影響基金會財務績效;
假設1a:非行政高管變更比行政高管變更對基金會績效的負面影響更多;
另一方面,高管可以通過組織績效的改善來降低其被更換的概率,這主要體現在非常規變更上,而不能避免諸如退休、健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等因素導致的常規變更。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2:?基金會財務績效與高管行政變更成反比;
假設2a:與非政治背景變更相比,基金會績效指標越低,則高管發生非政治背景變更的可能性越高。
由于數據具有獲得性以及地方差異的特征,研究對象是國家級慈善基金會。我們從國家民間組織管理局的信息平臺查詢慈善基金會的年審報告和榮譽等級,以及從基金會的官方網站查看基金會的領導人信息。據國家民間組織管理公布的數據,我國的基金會組織2472個,其中全國性的有173個,我們從信息完全的基金會當中隨機抽取樣本,利用面板數據進行分析,統一采用2009年-2018年的數據作為分析數據。
3.1?高管變更
國內外文獻中,高管通常是指行政組織決策者或者公司首席執行官。
其一,董事長或者總經理主導經營決策且工作指令性更強。其二,董事長和總經理的依據組織治理結構,規定職能不同。
本文結合諸多因素,高管變更是指:(1)“雙肩挑”:不僅擔任政府現任官員職稱,而且擁有慈善機構決策性職稱的。(2)“互換挑”由于退休或者調動分流,卸任政府官員職稱后,由于他們具有優秀的協調能力和多年的管理經驗,并且擁有企業、媒體等廣泛的社會資源網絡,被聘為慈善組織高管。如果二者中的任一職位發生改變或同時改變則取值為1,均未改變則為0。
本文借鑒國外高管變更分為常規變更和非常規變更的研究方法,健康或死亡、退休、完善組織治理體系、涉案等因素,導致的高管變更視為常規變更,除此以外所視為非常規變更。
3.2?慈善基金會績效
國內外文獻梳理,本文采用平衡計分卡的方法,結合慈善基金會的公益性、利他性和志愿性的特點,設置慈善基金會的績效評價指標模型。
財務維度,慈善基金會具有公益性,評估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機構捐贈收入的資源籌措、運用及合理能力的指標。
資源籌措能力,由基金會接受捐贈的收入總數,其中物品折成市場價格。
資金利用能力,指基金會往年公益事業支出和公益事業活動項目數。
資金合理性,公益事業支出占上年度總收入的比例表示基金會接受社會用于公益事業的捐贈。
顧客維度,慈善基金會的主要服務人群是弱勢群體,“社會大眾”是基金會的客戶,公眾認可度作為評價指標。由社會大眾的抽樣調查分析,僅用于各慈善性質基金會的榮譽代表。
內部流程維度,基金會就是以項目的形式進行募集善款進行公益活動,所以此處選取了項目營運能力指標,但是考慮到無法對各個基金會進行調查其運作情況,通過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的占比結果表現。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從一個方面反映了一個組織的效率,若其占總支出的比例越小,則說明其內部流程設置科學合理,組織運行效率高。
學習與發展維度,本文選取組織可持續性指標。一個組織的發展,最主要的是人,所以我們用慈善基金會中專職工作人員數量來代表。
3.3?調節變量:組織規模和組織成立時間。
將高管來源賦值為?0和1,0代表慈善基金會的領導未擔任過政府職務,是企業家或其他社會公益人士,1代表領導人曾擔任過政府職務。第一,如表2所示高管來源與其他變量的相關性分析。慈善基金會的領導來源只與基金會的榮譽評級、專職工作人員數量有顯著的正相關性,即政府官員擔任領導人的慈善基金會的評級和專職工作人員數量高于非政府官員任領導人的基金會。高管來源與其他變量之間沒有明顯相關性。
用假設檢驗的方法,比較兩組數據的均值,結果與相關性分析結果一致,兩個小組的榮譽評級和專職工作人員數量有顯著差異,其他變量無顯著差異。政府官員擔任領導人的基金會小組榮譽評級的均值為3.19,高于非政府官員擔任領導人的小組2.27;專職工作人員數量的均值20.66,也高于非政府官員擔任領導人的小組?9.37。
統計分析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本文的研究假設,政府官員的“雙肩挑”導致慈善基金會的績效高于,企業家或者社會公益人士擔任慈善機構的績效。兩組基金會在2018年度公益事業支出和該年度開展公益項目數上沒有顯著差別,說明不同來源的領導人在慈善基金會的資金利用能力方面也沒有顯著差異,且其公益支出占上年度總收入的比例也沒有顯著差異,說明高管來源對慈善基金會的資源利用合理性也沒有影響。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沒有顯著差異,說明高管來源對基金會的項目營運能力也沒有差別,都可以用相當比例的經費去運行公益事業項目。
經比較,有差異的是慈善基金會的榮譽評級以及專職工作人員數量。由政府官員擔任領導職務的慈善基金會的榮譽評級明顯高于非政府官員任領導人的基金會,說明在公眾心里,政府官員任領導人的基金會的公信力更強,公眾更愿意信任政府官員任領導的基金會,對其認可度更高。以個人名義捐贈給慈善基金會,并由基金會利用捐贈資金和物品去做公益事業,而社會上有一些非法人士專門利用公眾的愛心同情心進行詐捐詐騙,公眾一方面在擔心慈善基金會的合法性,一方面在擔心自己捐獻的資金和物品能否真正用于公益事業,所以更愿意相信由政府官員擔任領導的一些官辦背景的基金會。
專職工作人員數量的差異一方面說明了由政府官員任領導的有些官辦色彩的慈善基金會的規模比較大,因為其公信力更強,公眾更愿意加入它為社會公益服務,而我國自發組成的一般由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或其他社會公益人士擔任領導人的慈善基金會目前發展還不夠成熟,規模遠不如官辦色彩的基金會。總之,從這一點來看,領導人的來源對慈善基金會的規模及未來可持續發展有影響。
當地政府對慈善機構事業的決策性發展,聘為行政人員,其中有兩方面:(1)“雙肩挑”:不僅擔任政府現任官員職稱,而且擁有慈善機構決策性職稱的。(2)“互換挑”由于退休或者調動分流,卸任政府官員職稱后,由于他們具有優秀的協調能力和多年的管理經驗,并且擁有企業、媒體等廣泛的社會資源網絡,被聘為慈善組織高管。
政府也需要利用基金會這種治理工具來實現職能轉變和促進社會公平,社會組織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容納政府機構改革過程中的離退休和分流人員的“蓄水池”。經實證分析證明高管來源對基金會的資源籌措、資金利用、項目營運能力等方面的績效并沒有顯著影響,只對基金會的公眾認可度和組織可持續性有影響。政府官員任領導的慈善基金會可能其合法性、公信力強于非政府官員任領導的基金會,所以榮譽等級和專職人員數量高于非政府官員任領導的基金會。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