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蔬菜,是幼兒每天接觸的事物,然而這種接觸大多是一種自然的接觸,一種模糊的、混沌的知覺。每天,蔬菜家族以其色彩斑斕、形態各異、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特點深受人們呢的青睞。對于幼兒來說更是他們健康成長的物質來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1 主題來源
一天中午用餐時,聞欣雨小朋友跑過來跟我說:“老師,何奕菲又把肉都挑在盤子里了”。何奕菲在班里是個挑食很嚴重的小女生,她不吃肉、香菇、生菜等蔬菜,這也讓我聯想到我們班里的其他孩子,挑食、偏食現象十分嚴重,對自己不喜歡吃的蔬菜閉口不吃,正如繪本《我絕對絕對番茄》中的妹妹羅拉一樣,她絕對絕對不吃胡蘿卜、絕對絕對不吃豌豆、絕對絕對不吃土豆、絕對絕對不吃番茄等,一切蔬菜。因此,我們有必要使孩子形成對蔬菜的正確認識,加深對蔬菜形狀特征、作用的理解,激發幼兒愛蔬菜的情感。
2 主題開展思路
在開展主題“蔬菜從哪里來”中,第一步:了解孩子不喜歡吃的食物有哪些,第二步:了解孩子不喜歡吃的原因是什么,第三步:和孩子共同搜集資料蔬菜從哪里來,第四步:結合自然角一起種植蔬菜,體驗種植的過程。第五步:孩子出謀劃策讓同伴改掉挑食、偏食的習慣。
3 生活即課程
(1)健康《蔬菜從哪里來》:把問題“蔬菜從哪里來”拋給孩子,讓孩子去搜集資料,這就利用到了我們的家長資源。有的家長帶孩子去鄉下找尋蔬菜,讓孩子了解蔬菜生長的過程。有的家長帶孩子去菜場、超市購買蔬菜。龐文軒說:“我在路邊攤上買到了蘿卜”。潘智尊說:“我在地里拔了青菜。”
(2)健康《大家一起來種植》:在我們的自然角創設中,我們放手讓孩子決定要種什么,怎么種?然后孩子自己去收集植物的種子和種植的一些方法。孩子們說:“老師,我知道種子要種在泥土里”“有的種子是要水培的”。
(3)社會《多吃蔬菜好處多》:在調查孩子不喜歡吃的食物中,沈語萱說:“花生沒味道,所以我不喜歡吃。”聞欣雨說:“大蒜有點辣眼睛,我不喜歡吃。”何奕菲說:“番茄太酸了,太難吃了。”我們通過談話的方法了解孩子不喜歡吃的食物有哪些,另外我們還做了統計表,比較一下什么蔬菜孩子最不受孩子喜歡。
4 與之互動的主題墻環境
主題墻環境怎么布置,我們和孩子共同商量討論,決定把孩子在活動中的一些過程性資料布置在上面。在課程的開展中,我們利用周圍環境資源,如:家庭、社區菜場等公共場所,家長與幼兒一起參觀菜場,體驗買菜、摘菜、洗菜、燒菜的過程,就有了我們的第一板塊“快樂小當家”。利用家長資源:家長填寫“我的一周食譜”調查表,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用餐情況,就有了第二個板塊“我是小小營養師”。結合班級孩子挑食、偏食現象,我們一起記錄統計,和孩子一起想對策:怎樣讓挑食的孩子喜歡吃蔬菜,就有了我們的第三板塊“多吃蔬菜營養多”。為了激發孩子對蔬菜的濃厚興趣,我們還生成了美術活動《蔬菜變形計》,蔬菜還有什么用處呢,讓孩子給蔬菜進行想象添畫,變出其他的物品,就有了第四板塊“蔬菜變形計”。第五板塊“蔬菜哪里來”,把孩子在自然角種植、照顧植物的照片呈現在主題墻上。我們的主題環境就完成了,讓孩子真正成為環境的主人,這樣我們的主題墻才能與之為互動。
5 區域游戲材料的選擇
區域活動是深受幼兒喜愛的活動之一,是對集體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補充,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所以,在材料投放中首先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體現趣味性。其次提供的材料要有層次性和可操作性。最后提供的材料還要考慮多樣性和安全性。根據這幾點,我們班一共劃分為六個區:美工區、益智區、閱讀區、建構區、表演區、角色區。
益智區:
(1)種子的秘密:提供各種種子,比較種子的不同。
(2)食物跳跳棋:提供食品圖片、泡沫墊、骰子,跳到垃圾食品就后退,好吃的食品就前進。
(3)滾動的天空:提供紙杯、滾動,幼兒自己為小球設計滾道。
美工區:
(1)蔬菜變形計:提供顏料、蔬菜、勾線筆若干,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進行印畫、添畫。
(2)泥塑大變身:提供超輕粘土,幼兒制作蔬菜、水果.
(3)種子粘貼畫:提供各種種子,幼兒自由裝飾作品。
閱讀區:
(1)我創編我快樂:根據故事“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進行創編,并制作成書。
(2)與食物相關的繪本若干。
(3)小小故事盒:提供手偶、動物、大樹、小草等實物,幼兒自由擺放,并創編故事。
表演區:
(1)水果時裝秀:提供蔬菜水果的服裝,音樂,幼兒隨音樂走秀進行展示。
(2)中國好聲音:提供音樂,幼兒自由選擇歌曲進行演唱。
建構區:
(1)秋天的樂園:提供積木、奶粉罐、紙盒、紙杯等低結構材料,幼兒自由建構。
(2)紙板大變身:提供紙箱、紙板和螺絲,幼兒自由拼搭。
角色區:
小餐廳:提供廚房用具、食物道具、服裝。
6 自然角的創設
自然角是教育活動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大自然的縮影。孩子們在自然角種植、喂養、采摘等體驗過程中,通過觀察、照顧動植物,可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萌發幼兒愛護動植物、親近大自然的情感。我們的主題正好可以和自然角結合,讓幼兒成為自然角的主人,自己去種植、照顧,通過探索發現其中的秘密。根據幼兒的興趣,我們創設了種植區、水培區、觀賞區。同時為了讓幼兒了解植物是通過根吸收水分的,還創設了實驗區:植物的吸水性和向光性,通過實驗培養幼兒動手動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對親手創設的自然角往往更加的關注和愛護,他們每天觀察,期待著動植物的生長變化,所以為了滿足孩子們觀察的需求,我們安排了三個時間段供幼兒參與自然角活動:來園時、午餐后、離園前。這三個時間段的探究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并滲透在一日生活中,成為幼兒主動探究和學習的活動。
7 案例分析
一天班里一名小朋友發現水培區的芹菜長出新的葉子來了,孩子們問我怎么回事,我告訴孩子們這是芹菜的莖因為吸了水的緣故。孩子們一知半解,但這種現象是一種物理現象,孩子們對此摸不著又難理解,怎么能讓幼兒更深層次的理解呢?于是我就組織孩子們在自然角中設置了一個實驗區“植物的吸水性”。
分析:幼兒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所以我帶著孩子們一起做實驗,把白菜、芹菜、大蒜、生菜等蔬菜放在有顏色的水里,每天去觀察蔬菜有什么變化,一天兩天過去了,到第三天第四天孩子們就發現大蒜的葉子部分變成紫色了,通過此實驗孩子們了解了它們是通過根、莖吸收水分的。
策略:實驗區主要是創造機會,讓幼兒通過自己做各種實驗發現其中的奧秘。通過實驗將帶葉的芹菜和大白菜分別放在紅色和紫色的液體中,觀察植物莖吸水的情況,從而知道植物的莖像吸管一樣把水從根部吸到葉子處而獲得養分。
8 達成實效
通過本次主題活動,展開了奇妙的蔬菜之旅,促進了孩子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方面的發展。在主題開展中,首先了解孩子們不喜歡吃的食物有哪些及其不喜歡吃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和孩子共同搜集資料蔬菜從哪里來,最后結合自然角一起種植蔬菜,體驗種植、照顧蔬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了解了蔬菜的種植成長過程,知道了農民伯伯種植蔬菜的不易,知道蔬菜里有很多營養的東西,能幫助我們長高、長漂亮,慢慢的班里的挑食、偏食現象也有所改善。總之孩子喜歡的活動,能促進孩子發展的活動,才是最好的活動。我們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寬松,自由的活動,無論孩子的表現優美、滑稽還是笨拙,大家都很快樂。
不管是在主題墻、區域環境的創設中,還是自然角的實驗中,我們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孩子主動參與到環境創設中來,有效地發揮環境在幼兒身心發展中的教育影響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運河之星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