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瑞橋
為了解高職通識教育、醫古文教育與高職醫學生職業素養狀況,為進一步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本課題組成員通過調查問卷,對有關問題分析與研究。
推廣并落實通識教育,加強提高高職醫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是高職醫學教育的重要任務。為此,為了解高職通識教育、醫古文教育與高職醫學生職業素養狀況,為進一步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本課題組成員借鑒有關教學研究成果,并結合教學實踐,精心設計了一份《通識教育、醫古文教育、醫學生職業素養》調查問卷,并采用SPSS統計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了采集、整理、分析與研究。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1.1 問卷制定
在設計調查問卷時,我們充分考慮了高職醫學生的特性,同時借鑒了有關通識教育研究者設計的問卷形式與內容,使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科學分析。調查問卷草擬后,多次請教專家咨詢,聽取了專家們寶貴的點評與建議,并不斷地修改完善,確保了調查問卷的可靠性與可行性。
1.2 調查對象
以江西衛生職業學院的高職醫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際調查為(277)名護理學生,其中2016屆新生121位,占(43.7%);即將下臨床實習(105)位,占(37.9%);醫院實習生(51),占(18.4%)。
1.3 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由通識教育、語文教育、醫學生職業素養、醫古文四部分組成。其中通識教育設置了5個提問,語文教育設置了10個提問,醫學生職業素養設置了10個提問,醫古文設置了10個提問。
1.4 調查方法
通過隨機抽樣的方式在江西衛生職業學院不同專業班級班級進行調查,問卷由老師安排在特定時間內以閉卷作答的形式完成。
2 調查數據反映的主要問題討論分析
2.1 醫學生對通識教育概念常識了解甚少
通識教育國內外高校關注的熱門課題,但通過調查問卷發現,高職醫學生對通識教育了解甚少,內涵本質模棱兩可,沒有形成大眾化的通識教育氛圍。高職醫學生對通識教育缺乏正確的認識,對通識教育課程更是認識模糊不清,感到的是迷茫與無助。
從現行高職教育課程設置可以得知,雖然開設了不少數量的人文課程,但真正能夠體現通識教育本質內涵的課程并不多,甚至停留在應試教育的階段。高職教育沒有先進的通識教育模式的引導,即使開設了科目繁多的所謂通識教育模塊,也只能是形式的“拼盤”現象,并不是形成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高職醫學生缺乏基礎技能教育與人文精神素養教育的融合;醫學專業課與基礎課程孤立分散,綜合性不強;幾乎沒有跨醫學專業學科的課程,難以實現高職醫學生適應未來醫學發展的需要。
2.2 醫學院校通識教育課程有待改觀
高職階段無論是選修,還是必修課,一般都以理論講授為主,幾乎還是以前灌輸式教育。教師扮演的是導演與演員的雙重角色,而學生往往只是觀眾聽眾。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古文教學與現代醫學教學的融合,使高職醫學生聽得懂,樂于學,鼓勵他們在學習上的積極參與,相互啟發、相互激勵,就容易造成紙上談兵、孤陋寡聞,教學效果不佳。
高職院校缺乏專門組織機構對通識教育理論實踐進行研究與評估,通識教育課程設置就容易喪失通識教育精神,就容易造成教學效果偏離教學目標。高職教育應健全通識教育的監督體系,評估標準,使通識教育能得到確實有效的貫徹實施。無論是教學上,還是對學生學習方面,都有待于建立合理科學有效的考核評估體系。避免通識教育管理的混亂,教學的松散,學習的松懈,效果的不佳。
2.3 傳統的語文教育已不適用新時代高職醫學教育發展的需要
高職醫學院校的語文教學效果不盡如意,醫學生的人文知識結構也沒有很好的構建,造成其人文精神修養欠佳。但高職醫學生也有學好語文的欲念,需要我們教育者去挖掘原因,分析問題,找準對策。
高職醫學院校語文教學內容應有區別于傳統的應試教育,要能體現醫學職業教育的特征。但我們的教材編寫沒有很好地結合高職醫學生發展的需要,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材,因材施教。高職醫學語文教育,應努力實現語文教育與醫學專業的融合,以醫學文化為載體,以醫學生為中心,注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長期以來,我們用一份試卷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強調終結性評價。考核形式單一,缺乏過程評價,不能激發高職醫學生學習的興趣。
2.4 高校醫學生對醫古文素養欠缺
高職醫學生一般學習基礎較薄弱,學習能力不強,學習動力不主動,甚至缺乏理想追求。在面對古文面前,就是退縮,就是一個字“難”。對醫古文知識的了解幾乎是空白,更談不上深刻了解。我們應努力探尋最佳的教育途徑,循循善誘,由易而難,培養高職醫學生熱愛傳統醫學文化的熱情,不畏艱難,勤于思考,勇于挑戰,激發廣大高職醫學生學習經典醫古文的熱情與興趣。
高職醫學生對醫古文的學習狀況不佳,學習積極性不高,醫古文綜合修養欠缺。在醫古文教學中,教學者應合理引導高職醫學生對醫古文的正確認識,了解我國傳統醫學的輝煌成就,感悟千古名醫風范。傳統文化蘊含經典與智慧,是廣大醫學生進行自我醫學職業修養的必備精神良方。
2.5 高職醫學院校醫古文地位被忽視
高職醫學院校雖然開設了一系列的公共課基礎課,具有一定的通識性人文性。沒有充分地考慮到高職醫學生的醫學專業特征,實現人文基礎課與醫學專業的融合,實現高職通識教育作用功能的最大化。
醫古文的內涵博大精深,是我國古代人們在與自然與疾病斗爭的總結,對后人教育特別是醫學者的教育有著獨特的功能價值。但醫古文備受冷落,在高職醫學教學課程中被邊緣化,沒有找到自己的合理位置。醫古文應不僅是中醫學生的必修課,也應是廣大醫學生的必修之課,是所有醫學生必備醫學人文素養。
本文系2015江西江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通識教育理念下的醫古文對培養高職醫學生職業素養研究》的成果之一,項目批準號:JY1552。
(作者單位:江西衛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