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準準
1 注重養成教育
1.1 充分利用軍訓,貫徹半軍事化管理理念
在高校開學之際,學校要為學生安排必要的軍訓,這一階段是實施養成教育的重要時期,具體而言,就是要利用軍訓貫徹半軍事管理理念。在軍訓結束之后,要將這一理念繼續貫徹到學生的日常管理中,從而實現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求學生每天的日常管理按照軍訓期間的要求進行,包括作息、整理內務、集體活動以及學習方面,要通過這種方式鍛煉學生的意志力,逐步培養勇于面對困難并努力克服困難的品質,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促進自身的發展。而且要通過這一管理模式,促使學生養成嚴于律己的習慣,這對其后期的學習或走向社會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1.2 嚴格依據相關細則辦法,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
在高校學生的管理中,要能夠將具體的管理工作不斷細化,進而建立起完善的學生管理制度。為此,高校輔導員要能夠針對學生的日常活動進行嚴格考核,如上課出勤、宿舍衛生等,根據特定的考核標準進行逐一對照,如果存在不達標的情況,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批評指正,通過這種方式,促使高校學生養成嚴格要求自己的習慣。另外,通過高校學生手冊,嚴格公開選拔培養學生干部,協同輔導員開展相應的學生管理工作。通過這種方式,發掘一批有特殊才能的學生,或者通過這種方式對學生進行鍛煉,促使學生能夠通過擔任學生干部,逐步增強其責任心,并不斷提升其與人交往的能力,這對于學生今后更好的融入社會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2 進一步完善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
對于高校而言,由于課程教學工作的不完善,導致學生的學習成效不明顯,在教學實踐中,由于忽略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導致學生專業素質達不到專業要求,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就業。具體而言,在課程教學中,很多學院校忽略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將課程教學重點放在了理論知識傳遞方面,由于教學方法的不合理,導致學生無法通過課堂學習將理論知識與本專業實踐活動進行有效融合,整體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專業素質得不到提升。在學校的實訓教學中,很多學校并沒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訓時間,導致學生無法通過實訓來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相互融合,專業素質提升緩慢。為此,高校必須對其教學管理工作進行改進,在教學實踐中,應該以提升學生專業素質為主要目標,所有的教學管理活動都應該圍繞這一目標進行,通過這一方式,為學生就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具體而言,學校教師要通過教學工作的開展,重點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了實現教學管理的創新,首先,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將學生每一學期的成績分為平時成績和期末筆試成績的總和,其中,期末筆試分數占總成績的70%,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而日常成績主要來源于教師為學生定期安排的課外實踐活動,如進行特定企業管理模式調查并為企業管理體系的完善策略提供建議,教師根據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給出成績。通過這一調整方式,促使學生適當改進傳統應試教育下的學習方式,在專業知識學習過程中,更加注重自身實踐能力的培養。
其次,為了實現教學管理的創新,可以將案例教學法融入到課程教學中,而案例教學法的運用,不僅僅是簡單案例的分析,而是分階段實施。具體而言,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其分為引入案例、呈現問題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對案例內容進行總體概述,引導學生從本專業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第二階段,引導學生針對案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探討過程中可以進行分組討論;第三階段,針對案例中出現的問題,從本專業所學習的知識角度提出解決建議;最后教師再對學生所提出的建議進行客觀點評,結合本專業理論知識,幫助學生進一步豐富其觀點內容,使其能夠更加客觀的看待問題,并通過這種方式,不斷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通過科學的案例運用,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提前熟悉企業工作環境,結合學生所學習的專業知識,探討如何將所學習的專業知識更好的應用于工作實踐中。
再者,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加強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進而實現傳統知識能力培養模式的突破和創新,促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參與到學術研究活動中。在高校專業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探究活動中,促使學生思維得到鍛煉,并在探究活動中不斷獲得啟迪,使其不論在學習中還是將來走向社會,都能夠通過積極探索來解決實際問題。就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科學開展教學討論課,例如工商慣例專業教學中,在交流課程上,圍繞企業成本管理這一問題,鼓勵學生表達觀點,說出自己的理解,如針對然后再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共同的探究,直至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教師要為學生安排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然后全面而嚴謹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某一觀點呈現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充分的事實論據證實自己觀點的正確性,也要鼓勵其他學生通過補充或反例來探尋更加有效的解決方法,然后再進行深入探究,通過上述過程的反復進行,促使學生能夠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其探究能力。
最后,學校要安排學生定期到企業進行實習,而且實習時間控制在4—6個月,通過這一階段的實習活動,引導學生了解企業工作環境,并鍛煉自身的工作能力,使其在后期的學習過程中更具針對性,以此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在畢業之后為更好的融入職場奠定良好的基礎。崗位實習是高校實踐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學校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通過正式的實習活動,促使學生對職業環境有一個真切的感受,并能夠將其專業所學與企業工作實踐進行有效融合,利用所學知識指導其高效開展工作,并通過工作實踐完成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檢驗和補充。在實習過程中,實習企業要對學生進行明確的任務安排,為了確保所安排任務的合理性,在實習之前,教師需要聯合企業相關人員對所要參與的學生進行全面的調查走訪,了解每一名學生的特長,其崗位工作的安排應該以此為重要依據。企業方面需要安排專門的人員對這一批學生進行管理和引導,學校方面也應該安排教師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監督,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能夠按照企業要求認真開展工作,教師在對學生監督管理過程中,還要針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教學指導,幫助學生更好的將理論與實際進行融合。特定階段的企業實習活動結束后,要求每一名學生對其實習工作進行總結,并整理成相應的文字材料,這是檢驗學生實習效果的重要依據。為了進一步提升實踐教學效果,高校要能夠主動對接就業市場,根據市場調整教學方案。在高校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自身就業能力的意識。在對學生就業能力培養過程中,要不斷強化學生就業意識的培養。針對學生的就業指導,要不斷拓寬其內容,在相關課程開設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做好職業測試和職業能力測試工作,通過開展測試工作,教師要對學生所具備的職業能力進行全面評估,讓學生對對自身所具備的職業能力有一個確切的認識,其中包括對自身的不足之處有一個確切地認識,然后教師要根據評測結果,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出改進意見,針對學生的不足之處,在后期的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進行完善。
3 總結
綜上所述,在高校學生工作管理中,必須對傳統的管理模式進行適當的改進,首先通過對日常管理工作的適當調整,進一步突顯對學生的養成教育,其次通過對課程教學工作的適當調整,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其走向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錦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