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少楠 劉玲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藝術的需求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當代中國的大提琴音樂創作上面,還必須將創作思路進行改善,創新出新思路才能夠促進大提琴演奏事業的發展與進步。本文就對當代中國大提琴音樂創作觀念新思路的開辟與發展進行分析,供參考。
早在上世紀的時候,就開始了大提琴演奏事業,雖然在起初的時候經歷還比較坎坷,但是,在近年來,人們的思想觀念有了很大的改變,隨著音樂家的出現以及在大提琴音樂創作過程當中的觀念發展,專業領域開始對音樂創作新思路的開辟進行研究,一直到目前為止,仍然在不停的研究之中。
1 當代中國大提琴音樂創作觀念新思路的形成
自從新中國成立之后,一直到目前為止,我國人民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程度上的上升,在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鼓舞之下,音樂家們開始了對音樂的創作,外來器樂形式的民族化創作已經成為了很多音樂家們重視的創作方面。因為在新中國成立之時,大提琴還是一件西洋樂器,我國還不是特別了解,因此,在那個時候還沒有受到多大的關注,也正是因為這樣,使得在國際上有顯著成果的樂器都是來自外國的,尤其是在小提琴的獨奏、交響樂等方面。在大提琴音樂創作過程當中,因為對于樂器的了解程度還比較有限,就使得我國在大提琴音樂創作方面的專家很少。而另一方面,因為大提琴畢竟屬于西洋樂器,和我國的音樂創作思想有著很大的差異,就使得在音樂創作過程當中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包括在之后的很多實際演奏過程當中,大部分的作品都缺少了一定的年代感,也正是因為這樣原因,使得音樂創作失去了原本的歷史感。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新中國成立之時,也有一些比較好的大提琴音樂作品,比如,劉莊的《浪漫曲》以及桑桐的《幻想曲》等等,如今,這些作品依舊深受人們的喜愛。然而,這樣的作品并沒有太多,就使得在創作和演奏的時候,沒有多大的影響力。直到當代社會,我國在思想上的進化,使得大提琴音樂創作新思路有了很大的進步。
2 當代中國大提琴音樂創作觀念新思路的開辟和發展
2.1 對民族化創作的重新理解
在大提琴音樂創作上,必須要融入我國的民族特色,大提琴音樂創作專家必須要了解什么叫做傳統音樂,什么叫做外來器樂創作民族化,怎樣做才能夠實現真正的民族化,這些問題在大提琴音樂創作領域當中已經進行了很久的研究,諸如類似的問題其實都是見仁見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自然也是我國大提琴音樂創作專家們深思的問題。在1960年至1970年之間,文藝創作思想還遭受著禁錮,對于民族化的理解也比較狹隘,隨著后來思想的解放,就提出了這些問題,而專家們也在一步步的解答過程之中,他們在經過求證之后,將答案寫成了很多的音符。在1980年初期的時候,大提琴音樂創作專家們已經開發出了很多朝氣蓬勃的大提琴作品,而在那個時候,有很多新型思想也就問世了,這對于那時候的音樂領域來說,無疑是一件較為轟動的事件,也因而引發了一系列比較激烈的爭論。就比如,當時的劉索拉,在當年,青年作曲家在創作生活和思想活動的小說“你別無選擇”當中,其在創作的時候,就是著重以脫離生活、傳統、民族為主的。但是,也有很多專家不這樣認為,他們的想法恰好是背道而馳的,這也足以證明全新的民族化思想。
2.2 在現代音樂創作觀念上的發展
當實現對外開放之后,不僅是語言上的傳遞,還是音樂上的傳遞,當大提琴音樂創作過程當中,也融入進了很多的西方思想、概念,一直發展至今,可以說經歷了一場十分曲折且艱難的道路。在上世紀初期的時候,我國的現代化音樂創作就開始了,但那是還處于啟蒙階段,之后不久,我國在音樂創作歷史上面就有了一段比較長的囚禁,而造成囚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思想政治的約束。類似的狀態一直到了1970年,國家和國家之間的交流也逐漸變得多了起來,我國在大提琴音樂的創作上才有了一定的起色。在上世紀,現代化音樂不管是從聽覺上來說,還是從表達方式來看,都和我國傳統音樂教育有著極大的差異。再加上那個時候很多人都還沒有全面的認識新思維,現代化音樂自然是很難發展起來的,甚至還有一些人在現代化音樂上會存在著偏見。特別是在那時,人們的思想還沒有傳統,沒有從戰爭中走出來,他們認為大提琴音樂是屬于西洋樂器,在我國自然是不能立足的。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對于該音樂都有偏見,在我國,有一些比較年輕的創作者對大提琴音樂創作有著非常大的興趣感,特別是當人們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這種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善,有的家庭還提倡孩子學習大提琴,我國也開展了很多有關大提琴音樂創作的公共活動,因此,可以說,中國現代化音樂的創作才正式開始。
3 結束語
在當代社會,人們已經迎來了全新的時期,在當下,我國實現了對外開放,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這無一不代表著我國在思想上的進化,在今后的發展之中,大提琴音樂創作在觀念和思路上都應當得到改革,開辟出全新的發展途徑,融入民族化元素,在創作觀念這一塊進行發展。
通訊作者:劉玲
(作者單位: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