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
中國作為世界上航運線路最繁忙的出入口之一,航運業的快速發展導致了船舶安全事故頻發,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船舶事故發生的原因,既有全球氣候變暖,導致了災害性天氣頻發;也有船舶本身老化帶來的船舶解體、漏油等事故;也有復雜的通航條件導致的船員操作出現失誤帶來的碰撞等問題。
但根據官方單位統計,海上事故發生案例約有80%是由于人為因素,或因為心理狀態差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或因為長時間的遠洋航行帶來的生理疲勞,或因為專業技能不強在操作不規范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損失等等。面對日趨復雜的航運內外環境,加強船員的隨機應變的能力至關重要,是保證船舶安全行駛的關鍵。
1 如何提升船舶駕駛員的隨機應變能力
1.1要提升對突發氣候的預判能力
船員長時間在外遠航,四季交替,寒暑變化,應該熟練掌握各個時期可能帶來的氣象災害。首先密切關注官方氣象預警信息,隨時掌握所在地方可能會遇到的突發氣候。其次,要提前預知受氣候、潮汐、洋流、近岸霧霾各種不利導致的影響航道通行的因素。
1.2要提升船員防碰撞的駕駛能力
船舶事故多發生在近海,特別是離岸10海里左右的海域,因船舶通行密度大帶來的碰撞事故屢見不鮮。船員要練就近海防碰撞的本領,一是要采用安全航速和實行“駛過讓清”行駛原則,采用瞭望提前發現其它船只動態;二是要提高警惕,防止與漁船、暗礁、船閘等發生碰撞;三是要熟練掌握在狹長水道、港口出入點等水深受限、水流湍急的地方的駕駛技能。
1.3要提升船員團隊協作的配合能力
面對突發事故,只有船員其心協力,力往一處使,才會將損失降到最小。這就需要船員緊密的配合船長的指示,特別是在船舶安全航行的各個環節,如瞭望、拋錨、使用導航定位、需要幾名甚至十幾名船員密切配合,排除雜念,本著船舶、人員、貨物“三安全”的原則,團結一致規避一切風險。
1.4要提升船員面對復雜環境的心理素質
航運事業離家遠、時間長,長期漂在海上,寂寞會帶來內心的抑郁,孤獨會導致情緒的落寞,這樣勢必會給船員在操作船只時,由于心態的負能量帶來行動的遲緩,配合的不默契,這間接增加了船舶事故的風險。要抑制這種風險,一個是要利用現代科技,如北斗衛星電話,讓船員能夠隨時與家人朋友進行視頻電話,通過親情友情的感染提升船員對事業的熱愛;二是要注重培養船員的興趣愛好,既陶冶了情操,又打發了時間;三是增強船員之間的同事情誼,時常以聯誼會、聚餐等方式,讓大家在一起打成一片,增強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也激發了船員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1.5要經常通過預警演習提升船員的防控應變能力
安全航行,警鐘長鳴。要經常不定期的舉行船舶安全演練,讓船員通過演習帶動船舶應急能力的提升,熟悉操作流程,了解相關規章制度,加強安全防范意識,杜絕麻痹僥幸思維,做到心中有預案,行動有方法,執行有效率。
1.6要加強船員對航運知識的學習能力
船員是專業性非常強的職業,應以交通院校海航類畢業生為招聘對象,建設“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船員隊伍。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航運知識培訓,在船操作培訓,國內國際規章制度培訓、各種應急情況培訓。同時進行成績考核,給于懲獎,激發船員的學習動力和競爭意識。
2 為船舶安全航行創造有利條件
2.1加強船舶維修人員建設,保證船舶保養質量
維修人員應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對船舶進行定期的檢修保養任務,根據專業知識對安全隱患進行有效排故,避免由于人為的操作不當導致的設備損壞。
2.2相關部門要創造良好的航行條件
船舶的安全航行離不開外部環境的影響,特別是航道安全。有關部門應該定期進行航道排淤,保證正常的航行水深;排查暗礁,避免發生觸碰擱淺、漏油事故;及時報道突發氣象,如臺風預警、海嘯預警、由于潮汐、大風大浪導致的航運危險等情況,及時通報給船員,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2.3相關單位要與時俱進掌握當下最先進的航運技術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也是安全的有力保證。航運技術對船舶安全航行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可以提升船舶質量,因其構造的科學以及建造材質的精良,能夠有效的抵御惡劣的環境或者突發的狀況;二是高科技的裝備能夠讓船員在處理突發事故時事半功倍,省時省力。
3 結語
加強船員在航運中隨機應變的能力與本領,同時創造有利于船舶安全航行的條件,天時地利人和,才能減少航運事故發生,在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事業上有效保障生命財產安全!
(作者單位:鹽城交通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