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堅 金 斌 黃 俊
運動性中暑(exertional heatstroke,EH)是高溫訓練中常見的運動性疾病之一,多見于年輕的體育鍛煉者、馬拉松跑者、鐵人三項運動員等,主要由于高溫環境下,劇烈運動產生大量的熱,尤其是在悶熱、潮濕的環境中,引起機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水電解質丟失過多,從而導致代謝紊亂,并造成其心血管和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身熱汗多,心煩口渴,小便短赤,體倦少氣,精神不振[1]。運動員發生輕型中暑可以影響正常訓練計劃,重癥中暑則可能終止訓練,甚至有生命危險。近年來,筆者在擔任浙江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隊醫期間采用王氏清暑益氣湯加減治療運動性中暑,取得較好療效,茲報道如下。
選取2017 年6 月—2018 年10 月期間在浙江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體育醫院急診接受治療的運動性中暑[1]患者66 例,所有患者健康狀況良好,無吸煙、飲酒等嗜好,無家族遺傳病史。采用抽簽法隨機分為觀察組36 例,對照組30 例。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療法,即快速將患者移到陰涼處,通過冷水浸濕毛巾后擦拭患者身體等進行物理降溫,飲用口服補液鹽沖劑(每袋沖劑含氯化鈉2.6g、氯化鉀1.5g、枸櫞酸鈉2.9g、無水葡萄糖13.5g),嚴重者于靜脈處輸注氯丙嗪,吸氧以及注射腎上腺皮質激素以改善其中暑癥狀。觀察組在常規療法基礎上給予王氏清暑益氣湯加減口服,擬方:西洋參6g,石斛、麥冬各10g,竹葉6g,荷葉5g,知母6g,甘草、黃連各3g,粳米15g,西瓜翠衣30g,隨證加減:若暑熱較高,可加生石膏30g;暑熱夾濕、苔白膩者,可去麥冬、石斛、知母,加藿香、六一散各10g;暑熱不盛者,去黃連。每天1 劑,煎服,1 天2 次,連用3~7 劑。治療5 天后進行療效評價。
2.2 觀察指標 臨床觀察治療后體溫恢復情況、意識狀態、生命體征;實驗室檢測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中性粒細胞計數(NEUT)。
2.3 療效標準[1-2]治愈:體溫恢復正常,意識清醒,生命體征平穩,能正常參加訓練;好轉:體溫低于39℃,部分意識恢復,生命體溫相比治療前有所平穩,能接受一些基礎訓練;無效:體溫、自主意識以及生命體征無明顯改善,不能參加訓練。治愈率=治愈例數/總例數×100%,總有效率=(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2.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男20 例,女16 例,年齡15~24 歲,平均(19.61±2.15)歲,訓練年限5~12 年,平均(6.82±3.20)年;對照組男17 例,女13 例,年齡14~25 歲,平均(18.54±3.22)歲,訓練年限4~12 年,平均(7.02±2.88)年,兩組運動員年齡、訓練年限等計數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3.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36 例中治愈30 例,好轉5 例,無效1 例,治愈率83.33%,總有效率97.22%;對照組30 例中治愈16 例,好轉12 例,無效2 例,治愈率53.33%,總有效率93.33%。觀察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hs-CRP、NEUT 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hs-CRP、NEUT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血hs-CRP、NEUT 均明顯改善(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hs-CRP、NEUT 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運動性中暑患者治療前后血hs-CRP、NEUT比較

表1 兩組運動性中暑患者治療前后血hs-CRP、NEUT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對照組行常規療法;觀察組在常規療法基礎上給予王氏清暑益氣湯加減口服;hs-CRP:超敏C 反應蛋白;NEUT:中性粒細胞計數
組別觀察組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例數36 hs-CRP(mg/L)NEUT(109/L)60.26±6.31 20.39±6.08*△13.25±4.66 6.12±2.15*△30 61.02±6.31 44.36±5.84*12.84±4.32 9.08±2.39*
運動性中暑常發生于在熱環境中進行緊張比賽、訓練的運動員及體育愛好者,可造成組織和器官細胞廣泛性破壞,導致機體部分器官的功能隨之發生障礙,嚴重影響訓練、比賽的正常進行。因此,針對病情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可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及預后。運動性中暑的治療可視其病情程度的不同而分別采取常規降溫、補液或藥物治療。
中醫認為,運動性中暑乃受熱勞作導致氣津兩傷,而見身熱心煩,尿赤,脈數,多汗,口渴喜飲,體倦少氣,精神不振,脈虛等癥狀,王氏清暑益氣湯具有清暑益氣,養陰生津的功效。動物實驗研究證實,小鼠在高溫條件下飼養后,消化道運動功能下降,血液中水分減少而組織間含水量增加,白細胞的吞噬功能降低,灌服王氏清暑益氣湯后上述各項指標均恢復到正常水平,這表明本方具有解暑抗疲勞的作用[3]。
本組資料中觀察組采取常規療法結合王氏清暑益氣湯口服,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常規療法(P<0.05)。楊昭鳳[4]認為,王氏清暑益氣湯能夠有效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提高機體在高溫環境、不同功能狀態下的抗氧化能力,從而使大鼠產生良好的運動適應,推遲運動性疲勞的發生,延長運動時間,這提示王氏清暑益氣湯可以增強熱環境下機體的運動能力,采用王氏清暑益氣湯進行預服用,可以有效的預防熱損傷,提高機體熱適應能力,從而更好的預防運動性中暑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