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吳群,*, 彭建超, 王鋒, 劉柄麟, 周文靜
城市綠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估算及功能評價—以南京市為例
張超1,2, 吳群1,2,*, 彭建超1,2, 王鋒3, 劉柄麟4, 周文靜1,2
1. 南京農業大學不動產研究中心, 南京 210095 2. 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南京 210095 3.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 深圳 518055 4. 南京大學, 中國南海研究協同與創新中心, 南京 210023
城市綠地作為城市復合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擁有巨大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對改善城市環境、促進人體健康、維持生態穩定具有重要作用。以南京市為例, 在統計該市綠地面積的基礎上, 根據生態經濟學原理和方法, 對該市2006—2015各年度的城市綠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進行了估算, 并采用全排列多邊形圖示法對該市綠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行評價。結果表明: (1)就南京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總價值而言, 2006—2015年該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總價值總體呈上升趨勢, 由2006年的125.2144億元上漲到2015年的164.3537億元, 凈增加了約39.1392億元, 表明該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價值巨大, 且隨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值。(2)就南京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價值構成而言, 該市綠地系統各項生態服務價值歷年均值由大到小依次為: 降溫(調節氣溫)>涵養水源>釋氧>固碳>減噪>滯塵>吸收氮氧化物>吸收二氧化硫。(3)就南京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功能而言, 該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功能由弱變強, 不斷改善。通過本文研究, 可為該市綠地系統的科學規劃提供理論依據。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與功能; 城市綠地; 全排列多邊形圖示法; 南京市
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 城市的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資源環境問題, 尤其是近年來的大氣污染、城市內澇、熱島效應等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構成了嚴重威脅[1]。作為長三角城市群重要一員的南京市, 伴隨持續多年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 其生態環境問題也日益顯現。尤其是近年來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 使得該市建筑物逐年增加, 綠色植被覆蓋的下墊面日趨減少, 打破了城市生態系統固有的平衡, 導致該市霧霾事件頻頻發生、熱島效應愈發明顯。城市生態環境的日趨惡化使人們更加清晰地意識到綠地生態系統在促進城市生態系統健康、優化城市生態系統結構、提高城市生態系統功能方面具有重要意義[2]。城市綠地是城市復合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改善城市環境質量、促進人體健康發展、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被譽為城市環境的“綠色衛士”[3]。因此, 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南京市綠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與功能是對該市綠地系統進行合理規劃和有效管理的前提, 也是該地創建生態文明城市、實現綠色發展的必要條件[4]。而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該市綠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與功能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深刻理解生態系統服務的內涵。
生態系統服務這一概念, 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 由Holden和Ehrlich提出[5]。
隨后, 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這一領域, 對生態系統服務開展了相關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當屬Daily[6]和Robert Costanza[7], 1997年Daily主編的《自然的服務——社會對自然生態系統的依賴》的問世和Costanza撰寫的《世界生態系統服務與自然資本的價值》的發表[8], 對生態系統服務的研究具有劃時代意義, 開創了生態服務價值研究的里程碑[2], 在全球范圍掀起了研究熱潮。此后, 國內外學者針對不同的生態系統選取不同的價值評估方法, 對各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與功能做出評價。就城市綠地生態系統而言, 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對城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價值與功能進行了監測與評價[4]。McPherson于上世紀90年代初根據綠地投入產出的時空變化評價了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 為城市綠地的規劃、建設、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9]; Zoulia等人以雅典城市為例, 監測評估了該市綠地系統對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作用[10]; Mitchell and Popham認為城市綠地系統與人類身心健康密切相關, 揭示了健康的城市綠地系統對人類機體活動和心理調節具有促進作用[11]。Hamada和Ohta則以日本名古屋為例, 探究了城市綠地系統對該市的溫度調節作用[12]。我國學者在借鑒國外研究的基礎上, 對我國不同城市的綠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進行了估算。張文娟等人以蘭州市為例, 采用多種生態經濟模型對該市綠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進行了估算, 但未能系統考慮各類型生態服務產生的綜合效應[13]; 柳云龍等人綜合運用多種生態經濟學研究方法對上海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價值進行了估算, 也未能從系統角度綜合評價各類型生態服務的整體功能[14]; 張緒良等人從固碳釋氧、滯塵減噪等多方面估算了青島市綠地系統的環境凈化服務價值, 但就城市綠地系統各類型服務的整體功能未做進一步研究[15]; 胡小飛和傅春則以南昌市為例, 運用多種核算方法對該市綠地系統的生態調節服務價值進行了估算, 也未能進一步綜合評價該市綠地系統的整體服務功能[4]。此外, 還有一些學者對校園綠地系統[16-17]、城市風景名勝區[18-19]綠地系統開展了生態系統服務的相關研究。縱觀上述研究, 國內外學者為我們進行城市綠地生態價值測算與功能評估提供了較好的理論框架和價值評估方法, 但根據估算方法測算的服務價值與實際價值存在偏差, 或偏高或偏低, 精確性不夠。盡管如此, 這些估算值還是可以較好地反映城市綠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強弱。但今后在研究城市綠地生態系統服務時, 要注重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不能僅估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這一偏差較大的絕對量, 而更應該在價值量測算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方法消除或減小絕對量偏差的干擾, 使評價更具科學性。全排列多邊形圖示法對克服上述缺陷具有一定的優勢, 它從系統角度出發, 綜合評價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整體效益, 并通過定量的方法來定性描述系統功能的強弱。近年來該方法已應用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評價[20-21]、土地集約利用評價[22-24]、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25]等與土地評價相關的領域, 但鮮見于生態系統服務的相關研究。
本文以南京市綠地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 在估算綠地系統不同類型生態服務價值的基礎上, 通過全排列多邊形圖示法對不同類型生態服務價值進行標準化, 測算綜合指數, 并根據綜合指數的大小來定性反映生態服務功能的強弱, 有利于克服絕對量計算產生的偏差。本文的研究不僅填補了南京市綠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估算的空白, 而且科學地揭示了該市綠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強弱的年際變化, 還有利于督導該市合理地規劃、建設和管理城市綠地系統, 為該市的生態構建、綠色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南京市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 位于東經118°22′—119°14′, 北緯31°14′—32°37′,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冬冷夏熱, 四季分明。該市坐落在江蘇省西南部, 市域面積約為6597 km2。截至2015年, 該市的建成區面積約為755 km2, 常住人口約為823.59萬人, 其中城鎮人口約670.4萬人, 城鎮人口比重高達81.4%。該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也遙遙領先, 2015年該市的地區生產總值高達9720.77億元, 位列全省第一,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約為11.82萬元, 第三產業占比高達57.32%, 正向以服務業為主導的后工業化時代邁進。就園林綠化情況而言, 該市的園林綠地面積由2006年的74276 hm2增長至2015年的88910 hm2, 年均增長約1463.4 hm2,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2006年的13.2 m2增長至2015年的15.1 m2, 凈增長了約1.9 m2, 截至2015年, 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高達44.5%, 接近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標準(≥45%)。
本文選用的數據大部分來自《南京市統計年鑒》[26]和《江蘇省統計年鑒》[27], 部分參數的選取參考了公開發表的文獻資料[28]。
3.2.1 綠地系統生態服務指標體系構建
本文在選取指標時充分考慮數據的可得性、連續性和可用性, 遵循科學、合理、可操作等原則, 結合南京市的地域特點, 借鑒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 選取涵養水源、固定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吸收氮氧化物、吸收二氧化硫、滯塵、降溫、減噪8個指標來構建綠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體系。本文先根據生態經濟學原理和價值估算方法測算出8個指標的價值量, 再運用全排列多邊形圖示法測算生態服務價值的綜合指數, 最后根據綜合指數的大小定性評估綠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強弱。
3.2.2 綠地系統生態服務價值估算
(1)綠地系統涵養水源的價值
本文采用影子工程法對南京市綠地系統水源涵養價值進行估算, 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Yw為城市綠地涵養水源的價值; A表示綠地的面積(hm2); P為降水量(mm); λ為涵水系數, 有研究結果表明: 我國林地年蒸散量占年降水量的30%-80%, 年平均蒸散量約為年降水量的56%[29], 本文以此為參考, 取λ為44%; Fw為水庫單位庫容造價, 取6.1107 yuan·m-3。
(2)綠地系統固定CO2的價值
本文采用國際通用的碳稅法對南京市綠地系統固碳價值進行估算, 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Yc為城市綠地固碳價值; A為綠地面積; Qc為單位綠地面積固碳量(t·hm-2), 本文參考王駟鷂、劉振波的研究成果[30], 取5.5015 t·hm-2; Tc為碳稅率(yuan·t-1), 本文采用得到較多國家環境經濟學家認可的瑞典碳稅率[14], 取值150 $·t-1, 但不同年份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會有變動, 因此在計算的過程中要進行折算。
(3)綠地系統釋放O2的價值
本文采用工業制氧影子價格法對南京市綠地系統的釋氧價值進行估算, 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Yo表示城市綠地釋氧價值; A為綠地面積; Qo為單位綠地面積釋氧量(t·hm-2), 本文參考王駟鷂、劉振波的研究成果[30], 利用碳氧轉化系數求得其值, 約為14.67 t·hm-2; Po中國近年來平均工業制氧價格, 取值為700 yuan·t-1[15]。
(4)綠地系統吸收NOx的價值
本文在估算綠地系統吸收NOx的價值時采用恢復成本法, 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YN表示城市綠地吸收NOx的價值; A為綠地面積; QN為單位綠地面積吸收NOx的量(t·hm-2), 本文參照相關研究成果[31], 取值為0.38 t·hm-2; PN為NOx的治理費用, 取值為630 yuan·t-1[2]。
(5)綠地系統吸收SO2的價值
本文在估算綠地系統吸收SO2的價值時也采用恢復成本法, 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YS表示城市綠地吸收SO2的價值; A為綠地面積; QS為單位綠地面積吸收SO2的量(t·hm-2), 本文參考相關文獻[4], 根據闊葉林對SO2的吸收量進行估算, 取值為88.65 kg·hm-2; PS為SO2的治理費用, 取值1200 yuan·t-1[2]。
(6)綠地系統滯塵的價值
本文在估算綠地系統的滯塵價值時同樣采用恢復成本法, 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YD表示城市綠地滯塵的價值; A為綠地面積; QD為單位綠地面積滯塵量(t·hm-2), 本文參考相關文獻[32], 根據闊葉林滯塵的平均能力進行估算, 取值為10.11 t·hm-2; PD為除塵費用, 本文用工業削減粉塵費用進行估算, 取值為170 yuan·t-1[2]。
(7)綠地系統降溫的價值
根據國內外相關研究測定, 每公頃綠地在夏天平均每日可從環境中吸熱81.8MJ, 相當于189臺空調全天工作的制冷效果[33]。因此, 本文將空調器作為城市綠地降溫功能的替代物, 測算空調器降低同樣溫度的耗電費, 以此作為城市綠地系統的降溫價值[19]。其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YM表示城市綠地降溫的價值; A為綠地面積; DM為降溫天數, 本文取60 d[19]; M為單位面積空調的數量; G為空調的功率(kW), 本文參照相關資料[33],取0.86 kW; PG表示電價, 本文選取南京市近十年的電價平均值0.5 yuan·kWh-1。
(8)綠地系統減噪的價值
綠地系統在減弱城市噪音方面作用巨大, 能為城市居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34]。本文在估算綠地系統減噪價值時采用目前運用較多的造林成本法, 綠地系統的減噪價值以造林成本的15%計[15], 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YJ表示城市綠地減噪的價值; A為綠地面積; B為單位面積成熟林木材蓄積量, 值為80 m3·hm-2; C為中國平均造林成本, 值為240.03 yuan·m-3。
3.2.3 綠地系統生態服務功能評估
本文在綠地系統生態服務價值測算的基礎上, 運用全排列多邊形圖示法對城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功能進行評估。全排列多邊形圖示法有其自身的優點: 該方法既能表征單項指標, 又能表征綜合指標; 既有直觀圖示, 又有數值表示; 只需確定最大值、最小值和臨界值而無需考慮權重系數的確定[2]。其基本原理是將各個分指標進行標準化后的值按不同的排列方式進行首尾相連, 組成多個不規則的多邊形, 求出多個不規則多邊形的平均面積, 然后將平均面積與標準多邊形(正多邊形)的面積作比, 最后根據比值的大小來劃分等級進行評價[35-37]。
首先, 對估算的8類生態服務價值進行標準化, 其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Si表示第i項生態服務價值經標準化的數值, 依照全排列多邊形的原理, 其值所屬區間為[-1,1]; Ui、Li和Ti分別表示第i項生態服務價值的最大值、最小值和臨界值, 本文的臨界值取評價對象的均值; Xi為某年第i項生態服務的實際價值。
各指標經標準化后, 進行生態服務價值綜合指數的計算, 其公式如下:

式中: Si和Sj分別代表第i和第j個分項指標指數; S為各分項指標的綜合指數, 這一綜合指數結合了各個分項指標能全方位地評估城市綠地系統生態服務功能的強弱[2]; n為指標個數, 本文取8。
依據全排列多邊形圖示法的原理, 可知S的取值在[0,1]之間, 且S值越大越好, 我們參照相關研究成果[38], 將S值劃分為4個等級, 對城市綠地生態服務功能做出定性評價, 如表1所示:
本文根據上述價值評估方法計算了2006——2015年南京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價值, 其結果見表2:

表1 城市綠地生態服務功能等級劃分標準

表2 2006—2015年南京市綠地系統生態服務實際價值(單位: 億元)
根據表2, 可以得知: 2006—2015年南京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總價值整體上呈上升趨勢, 由2006年的125.2144億元上漲到2015年的164.3537億元, 凈增加了約39.1392億元, 年均增幅近4億元, 年均增長率約為3.14%, 表明南京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價值巨大, 且隨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值; 就不同的階段而言, 2012年之前, 該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價值增長較為緩慢, 自2006至2012年, 總價值僅增加了8.6861億元, 平均每年增長不到1.5億元, 而2012到2015年, 總價值就增加了30.4531億元, 平均每年增長高達10.15億元, 該階段的增加值約為上階段的7倍, 表明自十八大以來, 南京市積極響應中央號召, 全面推行生態文明創建, 不斷加強城市綠地建設, 成果頗為顯著。
為了直觀表達歷年來南京市綠地系統各項生態服務價值所占的比重, 可根據表2數據繪制百分比堆積柱形圖, 如圖1所示:

圖1 2006—2015年南京市綠地系統各項生態服務價值構成
Figure 1 The composition of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in Nanjing from 2006 to 2015
根據圖1, 可以清晰地發現: 就同一年份各項生態服務價值構成而言, 南京市綠地系統的降溫(調節溫度)的價值所占比重最大, 其次是涵養水源的價值占比, 再次是釋氧價值占比, 這三項價值占比已超90%, 余下各項生態服務價值占比不到10%; 就不同年份各項生態服務價值比重的變化而言, 2006—2015年該市綠地系統各項生態服務價值的占比變化并不顯著, 比值相對穩定; 就該市綠地系統各項生態服務價值占比的歷年平均值而言, 其值由大到小依次為: 降溫(調節氣溫)>涵養水源>釋氧>固碳>減噪>滯塵>吸收氮氧化物>吸收二氧化硫。綜上分析, 可以發現南京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總價值主要體現在降溫、涵養水源和釋氧三個方面, 相較固碳釋氧價值而言, 城市綠地的降溫和涵養水源作用具有空間的不可移動性, 對所在地生態系統影響巨大, 經估算我們發現南京市的降溫和涵養水源價值巨大, 它們在減輕城市熱島效應、保育水土、調節微氣候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對南京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人體健康的保障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根據南京市綠地系統各項生態服務價值的估算結果, 采用全排列多邊形圖示法表征綠地系統生態服務的各分項指數, 進而測算出該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綜合指數, 其結果見圖2和圖3。
根據圖2, 可以得知: 就南京市綠地系統生態服務價值的分項指數而言, 固碳指數和涵養水源指數忽高忽低, 年際波動較大, 究其原因主要是固碳價值的估算受不同年份的匯率變動影響較大, 而涵養水源的價值則與不同年份的降水量多少有關; 除固碳指數和涵養水源指數外, 其余分項指數均呈逐年遞增態勢, 表明這些分項生態服務功能正不斷趨好增強; 就分項指數首尾連接圍成的面積大小而言, 多邊形的面積呈逐年擴大的態勢, 這表明各分項生態服務功能形成的綜合服務功能在不斷趨好增強。

圖2 2006—2015年南京市綠地系統生態服務價值分項指數
Figure 2 Each individual index of the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from 2006 to 2015
根據圖3, 可以清晰地發現: 就南京市綠地系統生態服務綜合指數的動態變化趨勢而言, 2006—2015年南京市綠地系統生態服務綜合指數總體呈上升態勢, 其值由2006年的0.009增至2015年的0.916, 表明南京市綠地系統生態服務功能在不斷增強, 對該市生態化建設與發展的作用愈來愈大; 就不同的時間段而言, 南京市綠地系統生態服務綜合指數的增幅也不同, 2006—2009年綜合指數的增幅微乎其微, 經2007年的微小增長后連續兩年下跌, 至2009年綜合指數僅為0.022, 相比2006年僅提高了約0.013, 2009—2012年綜合指數的增幅較為明顯, 由2009年的0.022增至2012年的0.244, 增加了約0.222, 增加量約為上一階段17.23倍, 2012—2015年綜合指數的增幅最為顯著, 由2012年的0.244躍升到2015年的0.916, 增加了約0.672, 增加量約為第一階段的52.13倍、第二階段的3.03倍。綜上分析, 可以發現南京市自十八大以來, 積極貫徹生態文明理念, 不斷加強城市綠地建設, 對城市綠地系統進行了合理地規劃和科學地管理, 獲得的成效十分顯著。

圖3 2006—2015年南京市綠地系統生態服務綜合指數
Figure 3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s from 2006 to 2015
本文根據綜合指數測算的結果, 按照全排列多邊形圖示法的原理, 來定性評價該市綠地系統生態服務功能的強弱, 其結果見表3。
根據表3, 可以得知: 就南京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等級而言, 該市從2006至2012始終穩定在第4等級, 這種狀態維持了7年, 但2012年后這種狀態迅速被打破, 一年一級跳, 2013年變為第3等級, 2014年變為第2等級, 2015年更是躍為第1等級; 就南京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功能而言, 類似于生態服務等級的變化特征, 經歷了由弱到強的過程, 以2012年為分界點, 之前生態服務功能始終為弱, 而后迅速趨好、不斷增強。綜上分析, 南京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級別在不斷提升, 生態服務功能在不斷增強。
本文在統計南京市綠地面積的基礎上, 根據生態經濟學原理和方法, 估算了該市2006—2015各年度的城市綠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并采用全排列多邊形圖示法對該市綠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行評價。一方面實現了該市綠地系統生態服務功能的貨幣化, 另一方面從系統的角度對各指標因子的綜合效應做出了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 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為該市綠地系統的科學規劃和有效管理提供了理論依據。通過本文研究, 可得出如下基本結論:

表3 南京市綠地生態服務功能等級劃分
(1)就南京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總價值而言, 2006—2015年該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總價值總體呈上升趨勢, 由2006年的125.2144億元上漲到2015年的164.3537億元, 凈增加了約39.1392億元, 表明該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價值巨大, 且隨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值。
(2)就南京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價值構成而言, 該市綠地系統各項生態服務價值歷年均值由大到小依次為: 降溫(調節氣溫)>涵養水源>釋氧>固碳>減噪>滯塵>吸收氮氧化物>吸收二氧化硫。
(3)就南京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功能而言, 該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功能由弱變強, 不斷改善。
當然, 本文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由于部分指標難以量化、相關數據缺失, 僅選擇了8項指標來衡量城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價值與功能, 未對城市綠地的娛樂休閑、生物多樣性保護、景觀美學等生態服務價值進行估算。因此, 本文估算的南京市綠地系統生態服務總價值比實際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總價值要低。此外, 本文在進行城市綠地系統生態服務功能評價時, 僅以各項生態服務價值為基礎, 今后還需從城市綠地的類型、結構、空間布局等多角度綜合評價, 這樣的評價結果會更加客觀真實。相比前人對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的研究, 本文在估算綠地系統各類型生態服務價值后又從系統角度運用全排列多邊形圖示法綜合評價各類型生態服務的整體功能, 實現了整體與部分的有機結合, 對其他城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功能綜合評價具有借鑒意義。
[1] 劉柄麟, 張超. 城市能源消耗碳足跡研究述評[J]. 綠色科技, 2016, 12: 68–69.
[2] 段彥博, 雷雅凱, 吳寶軍, 彭丹丹, 田國行. 鄭州市綠地系統生態服務價值評價及動態研究[J]. 生態科學, 2016, 35(2): 81–88.
[3] 趙煜, 趙千鈞, 崔勝輝, 等. 城市森林生態服務價值評估研究進展[J]. 生態學報, 2009, 29(12): 6723– 6732.
[4] 胡小飛, 傅春. 南昌城市綠地系統生態調節服務功能價值動態分析[J].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2014, 36(1): 230– 237.
[5] HOLDEN J P, EHRLICH P R. Human population and the global environment[J]. American Scientist, 1974, 62(3): 282–297.
[6] DAILY G C. Nature’s service: 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M].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1997.
[7] COSTANZA R, ARGE R D, GROOT R D,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Nature, 1997, 387(6630): 253–260.
[8] 荊克晶, 鞠美庭. 對長春市綠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探討分析[J]. 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 35(6): 13– 17.
[9] MCPHERSON E G. Accounting for benefits and costs of urban greenspace[J]. Landscape & Urban Planning, 1992, 22(1): 41–51.
[10] ZOULIA I, SANTAMOURIS M, DIMOUDI A. Monitoring the effect of urban green areas on the heat island in Athens[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09, 156(1-4): 275–292.
[11] MITCHELL R, POPHAM F. Effect of exposure to natural environment on health inequalities: An observational population study[J]. The Lancet, 2008, 372(9650): 1655– 1660.
[12] HAMADA S, OHTA T.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cooling effect of urban green areas on surrounding urban areas[J]. Urban Forestry &Urban Greening, 2010, 9(1): 15–24.
[13] 張文娟, 張峰, 嚴昭, 等蘭州市綠地生態價值的初步分析[J]. 草業科學, 2006, 23(11): 98–102.
[14] 柳云龍, 朱建青, 施振香, 等. 上海城市綠地凈化服務功能及其價值評估[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9, 19(5): 28–32.
[15] 張緒良, 徐宗軍, 張朝暉, 等. 青島市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的環境凈化服務價值[J]. 生態學報, 2011, 31(9): 2576–2584.
[16] 馮悅怡, 李恩敬, 張力小. 校園綠地夏季小氣候效應分析[J].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 50(5): 812– 818.
[17] 徐華清, 楊水平, 陳玉碧, 等. 城市綠地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評估——以北京林業大學為例[J]. 寧夏農林科技, 2014, 55(02): 48–51.
[18] 劉嬌妹, 李樹華, 楊志峰. 北京公園綠地夏季溫濕效應[J]. 生態學雜志, 2008, 27(11): 1972–1978.
[19] 陳波, 盧山. 杭州西湖風景區綠地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評估[J].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 2009, 35(6): 686–690.
[20] 張路路, 鄭新奇, 原智遠, 等. 基于全排列多邊形綜合圖示法的唐山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評價[J]. 中國土地科學, 2016, 30(06): 23–32.
[21] 張路路, 鄭新奇, 蔡玉梅, 等. 基于全排列多邊形圖示指標法的湖南省土地多功能性評價[J]. 水土保持研究, 2016, 23(5): 298–303.
[22] 周偉, 曹銀貴, 喬陸印. 基于全排列多邊形圖示指標法的西寧市土地集約利用評價[J]. 中國土地科學, 2012, 26(04): 84–90.
[23] 程龍, 董捷. 基于全排列多邊形綜合圖示指標法的武漢城市圈土地集約利用評價[J]. 水土保持研究, 2014, 21(1): 183–187.
[24] 張禾裕, 張建勇, 陳亞凱, 等. 基于GIS與全排列多邊形的長沙市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J]. 湖北農業科學, 2016, 55(8): 1943–1948.
[25] 余光英, 員開奇. 基于兩型社會建設的武漢城市圈土地可持續利用評價[J]. 國土資源科技管理, 2013, 30(5): 46–52.
[26] 2007-2015年南京市統計年鑒[M]. 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
[27] 2007-2016年江蘇省統計年鑒[M]. 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
[28] 國家林業局. 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規范(LY/T 1721-2008)[M].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8.
[29] 毛文永, 自選宏, 李忠. 資源環境常用數據手冊[M].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2.
[30] 王駟鷂, 劉振波. 江蘇省植被凈初級生產力時空分布格局研究[J].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 4(4): 321–325.
[31] 彭建, 王仰麟, 陳燕飛, 等. 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初探——以深圳市為例[J]. 北京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5, 41(4): 594–604.
[32] 歐陽志云, 王效科, 苗鴻.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生態經濟價值的初步研究[J]. 生態學報, 1999, 19 (5): 607–613.
[33] 王如松, 胡聃, 王祥榮, 等. 城市生態服務[M]. 北京: 氣象出版社, 2004.
[34] 肖滋民, 王立華, 郝亮, 等. 濰坊市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環境凈化服務價值研究[J]. 湖北農業科學, 2011, 50(19): 3929–3933.
[35] 吳瓊, 王如松, 李宏卿. 生態城市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J].生態學報, 2005, 25(8): 2090–2095.
[36] 龔艷冰, 張繼國, 梁雪春. 基于全排列多邊形綜合圖示法的水質評價[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1, 21(9): 26–31.
[37] 喬艷麗, 王振興, 王燁. 全排列多邊形圖示指標法區域能效評價[J]. 煤氣與熱力, 2015, 35(4): 24–29.
[38] 李鋒, 王如松. 城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功能評價、規劃與預測研究——以揚州市為例[J]. 生態學報, 2003, 23(9): 1929–1936.
Calculation of the value and evaluation of the function for ecosystem services of urban green space: acase study in Nanjing
ZHANG Chao1,2, WU Qun1,2,*, PENG Jianchao1,2,WANG Feng3, LIU Binglin4, ZHOU Wenjing1,2
1. Real Estate Research Center,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2.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3. School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enzhen 518055, China 4. Nanjing Universit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the South China Sea Studies, Nanjing 210023, China
Urban green spa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compound ecological system, having great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beneficial to improving the urban environment,promoting human health and maintaining ecological stability.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the city green space area,this paper taking Nanjing as an example,estimated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of urban green space from 2006 to 2015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and the methods of ecological economics,and used the method of entire-array-polygon diagram to evaluate the function of the ecosystem services of urban green space.The results show that:(1) In terms of the total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of Nanjing green space, from 2006 to 2015, the total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of Nanjing green space was on the rise in general, rising from 12.52144 billion yuan (2006) to 16.43537 billion yuan (2015), and net value increased about 3.91392 billion yuan, showing that the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of Nanjing green space was very high and on the rise over time. (2)In terms of the composition of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of Nanjing green space, average of various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s were arranged as cooling(temperaturereduction)>water conservation>oxygen releasing>carbon sequestration>noise reduction>dust detention>Noxabsor-ption>SO2absorption.(3)In terms of the function of ecological service of Nanjing green space, the function of ecological service of Nanjing green space experienced the changing process from weak to strong,and the function gradually got better.Through this study, we can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cientific planning of the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value and func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urban green space; entire-array-polygon diagrammethod; Nanjing city
10.14108/j.cnki.1008-8873.2019.04.020
X196
A
1008-8873(2019)04-142-08
2017-03-14;
2019-07-2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我國土地資源效率提升能力與系統建設研究——基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視角”(7123300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后土地財政’制度環境下地方政府土地財稅策略選擇及其行為響應”(71673140)
張超(1993—), 男, 江蘇省南京市人, 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為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E-mail: 1247555640@qq.com
吳群, 博士, 教授, 博導, 主要從事資源環境經濟學、地價與不動產研究, Email: wuqun@njau.edu.cn
張超, 吳群, 彭建超, 等. 城市綠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估算及功能評價—以南京市為例[J]. 生態科學, 2019, 38(4): 142-149.
ZHANG Chao, WU Qun, PENG Jianchao, et al. Calculation of the value and evaluation of the function for ecosystem services of urban green space: a case study in Nanjing[J]. Ecological Science, 2019, 38(4): 14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