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汪蘭



摘要? ? 本文對油茶實生苗葉面施肥方式及效果進行了研究。試驗結果表明,間隔10 d,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溶液3次,能有效促進油茶實生苗生長,明顯提高一年生油茶實生苗平均苗高、平均地徑和Ⅰ級苗比率。油茶苗木生產者應該按照相關技術規程實行標準化生產,以產出更多的優質苗。
關鍵詞? ? 油茶;實生苗;葉面施肥;標準化生產
中圖分類號? ? S794.4?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5-0147-02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選擇在安徽省潛山市國營苗圃,位于季風北亞熱帶農業氣候區,多年平均氣溫16.2 ℃,平均相對濕度77%,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488.9 kJ/(cm2·a),平均無霜期242 d。
在潛山市國營苗圃內選擇適合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育苗地塊作為試驗圃地,共6塊,總面積48 829 m2,海拔35~49 m,如圖1、表1所示。
1.2? ? 試驗材料
供試作物為油茶實生苗。復合肥為山東省臨沂市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第四元素復合肥料(17-17-17),總養分含量≥51%。葉面施肥選擇河北德沃多肥料有限公司生產的德沃多肥料磷酸二氫鉀(優等品),質量分數≥99%。
1.3? ?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10個處理(表2),其中含1個對照(CK),每處理重復3次。共設置27塊試驗樣地和3塊對照樣地,磷酸二氫鉀濃度噴施濃度為0.1%、0.2%、0.3%,噴施次數分別為1~3次。對照區不進行葉面施肥,基肥施用量以及其他管理措施與試驗區相同[2-4]。
1.4? ? 試驗實施
所有試驗圃地于試驗前一年冬季翻耕做壟,并施入基肥,基肥施用量為75 g/m2,基肥為1∶1復合肥+腐熟菜籽餅肥[1]。為防止鼠害,采取春播方式,于2月中旬催芽、播種。播種方法采用點播,株行距為10 cm×15 cm。播種后加強管理,及時除草、排灌和防治病蟲害[5-7]。當苗高達到5~6 cm時,開始按試驗設計進行葉面施肥。
1.5? ? 數據處理
1.5.1? ? 數據采集。試驗指標選擇苗木平均高(cm)、平均地徑(cm)和Ⅰ級苗比率(%)。數據采集方法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油茶苗木質量分級》(GB/T 26907—2011)進行采集[8],分別計算試驗樣地和對照樣地的一年生油茶苗木平均高(cm)、平均地徑(cm)和Ⅰ級苗比率(%)。
1.5.2? ? 差異性分析。為了進一步分析各試驗對苗木生長影響的差異性,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對9組試驗和對照苗木的平均苗高、平均地徑、Ⅰ級苗比率進行差異性分析,代碼如下:
SAVE OUTFILE=′D:\油茶育苗試驗數據\油茶實生苗葉面施肥研究.sav′
/COMPRESSED.
DATASET ACTIVATE 數據集0.
SAVE OUTFILE=′D:\D:\油茶育苗試驗數據\油茶實生苗葉面施肥研究.sav′
/COMPRESSED.
GLM 平均苗高 平均地徑 Ⅰ級苗比率
/METHOD=SSTYPE(3)
/INTERCEPT=INCLUDE
/PRINT=DESCRIPTIVE ETASQ OPOWER PARAMETER TEST(SSCP)RSSCP TEST(MMATRIX)HOMOGENEITY LOF GEF
/PLOT=SPREADLEVEL RESIDUALS
/CRITERIA=ALPHA(.05).
2? ? 結果與分析
2.1? ? 不同葉面施肥方式對油茶實生苗生長的影響
試驗結果如表3所示,可見,處理I葉面施肥方式下油茶實生苗的生長情況優于其他處理。
2.2? ? 差異性分析
對表3數據進行差異性分析,結果如表4~6所示。表4描述性統計表明,所有樣地平均苗高為21.52 cm,平均地徑為0.24 cm,Ⅰ級苗比率為24.57%,其中平均地徑標準偏差較小,為0.081 38,這與平均地徑值較小有關。表5中顯著性值均為0.000,接近0,小于α=0.05,表明不同試驗值之間差異顯著。進一步進行不同試驗措施主體間效應差異檢驗,如表6所示,平均苗高、平均地徑、Ⅰ級苗比率3個指標的F值分別為92.103、86.980、27.022,且其顯著性值分別為0.000、0.000、0.001,均小于α=0.05,表明不同葉面施肥措施對油茶一年生實生苗的平均苗高、平均地徑、Ⅰ級苗比率影響較大,差異顯著。
3? ? 結論與討論
以上分析表明,對于油茶實生苗而言,除了施足基肥、加強圃地管理之外,適當葉面追肥可以促進苗木生長和提高優質苗比率。本試驗表明,間隔10 d葉面噴施3次0.3%磷酸二氫鉀溶液具有更為明顯的效果。筆者結合多年來生產實踐認為,油茶苗木生產者應該按照《油茶播種育苗技術規程》(LY/T 2447—2015)等技術規程實行標準化生產,有利于生產出更多的優質苗[9-15]。
4? ? 參考文獻
[1] 王四元.油茶餅肥施肥效益實證試驗分析[J].吉林農業,2018(20):52-53.
[2] 張敏.油茶苗木的培育和栽培管理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8(24):12-13.
[3] 朱先魁,朱磊.油茶育苗及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7(24):59-60.
[4] 莫宇涵.油茶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吉林農業,2015(15):115.
[5] 羅布,馬放中,陳月芳.油茶育苗造林技術研究[J].吉林農業,2012(2):167-168.
[6] 張國慶,丁穎平,汪雪玲.林木育苗新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2004(7):61-63.
[7] 張國慶.森林健康與林業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業科技,2008,29(6):84-87.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油茶苗木質量分級:GB/T 26907-2011[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
[9] 張國慶.林業標準化原理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1):225-226.
[10] 國家林業局.油茶播種育苗技術規程:LY/T 2447-2015[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5.
[11] 王志鵬.林業標準化研究文獻統計分析[J].吉林農業,2018(19):104-105.
[12] 張國慶.標準的分類與命名[J].現代農業科技,2011(21):30.
[13] 張國慶.論標準化原理[J].現代農業科技,2011(21):37.
[14] 梁斌.淺談油茶的種植與管理[J].吉林農業,2011(7):222-223.
[15] 陳秀坤,孫國山,張斌,等.桐柏山區油茶育苗技術[J].特種經濟動植物,2017(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