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梅
摘要? ? 欒樹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用材價值,同時抵抗不利環境能力比較強,目前主要作為行道樹使用。本文詳細介紹了欒樹的生態習性,總結了其育苗栽培技術,以期為相關苗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 欒樹;生態習性;育苗栽培
中圖分類號? ? S687?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5-0150-02
欒樹在我國廣泛栽培,從東北到西北,包括長江流域都有分布。欒樹一般不適應高海拔氣候,海拔1.5 km以上地區較為少見,生長環境極限不超過海拔3 km。欒樹姿態較為優美,樹干蒼勁有力;春季新生的葉芽和嫩梢呈鮮紅色;花期多為6—7月,呈金黃色,一年四季都較為美觀。現對其生態習性及栽培管理技術進行介紹。
1? ? 生態習性
欒樹,又稱木欒、欒華等,是無患子科欒樹屬植物。國內的欒樹主要分為北欒、黃山欒樹和南欒。其中,北欒生長速度最慢,使用成本較高,一般不用于園林綠化;黃山欒樹原產于江蘇、山東、安徽一帶,具有良好適應性,育苗難度比較低,耐寒的同時生長速度較快,北京、河北等地的欒樹也多為黃山欒樹。北欒和黃山欒樹一般都是在黃河以南地區進行育苗工作,然后再移植到黃河以北地區。近幾年,北方地區的氣候問題日益嚴重,一些黃山欒樹和南欒樹表現出不適應性,因而北欒的應用逐漸增多。
欒樹為落葉喬木或灌木,樹高可以達到16 m;外形特征是樹皮較厚,呈現灰褐色至灰黑色,樹齡較大時縱裂;樹皮的皮孔小,顏色為灰至暗褐色;樹冠類似圓球狀,樹葉呈奇數羽狀復葉,邊緣一般為鋸齒狀,葉基部有深裂片,小葉片多為7~15片,樹葉質地為紙質,樹葉呈橢圓形,長3.5 cm左右,寬度小于長度但一般不小于2.5 cm,樹葉先端呈短尖狀;聚傘圓錐花序,多為金黃色,花序為頂生,形狀較大,總花序最長可達40 cm;花瓣呈淡黃色,中心呈紫色且左右對稱,有5個萼片,邊緣有毛,花瓣上也有絨毛;果實呈蠶豆狀,中間是空的,一般有3個果室,受膜狀果皮(黃色或者棕紅色)覆蓋,果實表面覆有3片薄膜,果實成熟時開裂,共有3粒種子;種子為直徑5 mm的黑色球狀,質地堅硬。
欒樹喜生長于石灰石風化產生的鈣基土壤中,耐寒但不耐水淹,也不能生長在硅基酸性的紅土地區,在我國只分布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下游,在北京以及河北等地常用作行道樹,海河以北和西南地區比較少見。欒樹春季發芽較晚,秋季落葉早,每年的生長時期極為有限,而且樹干比較彎曲,木材一般用來制作小物件。
2? ? 育苗栽培技術
2.1? ? 采集種子
欒樹育苗常常采用播種、插根等方式,國內主要使用播種法。播種法操作簡單、發芽率高,一次性可以產出較多的樹苗。欒樹一般在6—7月開花、9—10月結果,在采集樹種時,要對母樹進行篩選,避開樹干扭曲、樹冠丑陋的樹木,同時要考慮母樹抵抗不利環境的能力以及有無病蟲害等。果實成熟期,在果實呈現成熟的顏色但未開裂時采集種子,然后進行晾曬,同時輕微敲打果實,便于種子脫落。為了去除種子表面的種皮、提高種子的發芽率,一般先用一定濃度的硫酸溶液進行處理(一般浸泡1~2 d),再用清水浸泡2 d后干燥儲存。
2.2? ? 催芽
催芽一般選擇春季進行,在當地平均氣溫穩定在10 ℃以上時,將儲存的種子用棉布包裹,棉布要足夠厚,以起到保濕和保溫的效果。同時,將棉布架起來方便排水,并置于光線較好的地方,保證氣溫維持在10 ℃左右,對棉布淋水以保持棉布的濕潤。10 d左右檢查種子,當露胚和裂開的種子達到一定數量后,準備進行播種工作。
2.3? ? 整地播種
在播種前,對土地進行整理,選擇較深厚的土層提前澆水并適當施加有機肥料,放置一段時間待土地濕度適宜時翻土,確保土壤細致疏松。苗床一般高10 cm、寬1~2 m,長度靈活性較大,同時要留出40 cm過道,以便于后期管理和排水。播種時,一般挖條狀播種溝,溝間距一般為20 cm左右,播種溝內每5 cm覆蓋一層沙土,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并在床面覆膜。注意將周圍的土壤壓實,保持土壤水分和溫度,提高種子的生長能力,縮短出苗期,避免有可能出現的不利因素。
2.4? ? 苗期管理
當幼苗生長至10 cm時,要進行間苗工作,樹苗密度應小于15萬株/hm2。樹苗密集的區域要加強管理,及時拔除生長孱弱的樹苗。施肥方面,前期以尿素為主,后期逐漸增加磷、鉀肥的比例,以適應樹苗不同階段的需求,增強樹苗的營養儲存便于過冬[1]。
幼苗培育期間,要結合苗木生長不同時期的需求,不斷調整灌溉時間和次數。在種子發芽階段,土壤要經常澆水,少量多次,保持濕潤即可;在幼苗破土之后,進入快速生長的階段,這期間要適當增加灌溉量,同時減少灌溉次數,大約7 d灌溉 1次,水量要充足,要讓水分抵達深層土壤,灌溉時間一般選擇早上或者晚上。如果當地的降水過于頻繁或者降雨量過大,要及時排水。苗圃環境條件較好,雜草生長速度比較快,容易爭奪幼苗生長所需要的水分和養分,要及時去除雜草,防止雜草生長范圍擴大。可以將除草和松土工作同時進行,要選用適當的農具(比較窄的鐵锨或者鋤頭)等進行松土,作業由淺入深,但是不得超過20 cm,作業期間要注意避開樹苗根部。隨著苗木生長,繼續開展除草作業,但要減少松土次數或者不再松土,促進苗木木質化,增強苗木的硬度。
2.5? ?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也非常重要,在幼苗培育的整個過程中(翻土、種子消毒、肥水管理、后期管理)都要注意病蟲害的防治。欒樹常見的病害主要有流膠病,主要發生在欒樹的主干和主枝上,雨后樹膠與空氣接觸變成茶褐色硬質琥珀狀膠塊。該病分為生理性和侵染性,雖然幼樹一般發病較輕,但發病后會嚴重影響樹苗的長勢,可在病害易發季節噴稀釋800~1 000倍的百菌清或者多菌靈。蟲害方面,欒樹幼苗常見的蟲害為蚜蟲,蚜蟲為害欒樹的嫩梢、嫩芽、嫩葉,發生嚴重時樹梢、葉片布滿蟲體,嫩葉皺縮成團,嫩梢彎曲不長,并有大量分泌物[2]。在蚜蟲孵化初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噴灑蚜虱凈 2 000倍液等吡蟲啉類藥劑,及時剪除蚜蟲聚集的樹枝,并將其集中燒毀,防止蚜蟲大范圍擴散,同時注意保持瓢蟲和草蛉的數量[3]。六星黑點豹蠹蛾蟲害會導致欒樹枝條枯萎,可以使用見蟲殺、吡蟲啉等藥劑防治。紅頸天牛一般使用內吸性殺蟲劑防治。此外,還要注意預防棗龜蠟蚧和雙齒長蠹。
2.6? ? 苗木出圃
在幼苗長至80 cm左右時即可出圃,挑選其中長勢較好、木質化程度高、樹干質地較硬的優先移植。在外調時,一般以50株為1捆,并注意保護苗木根部,防止水分流失。發育較差的樹苗繼續在苗圃培育。
2.7? ? 移植后管理
欒樹較喜肥,在移植時應施加足夠的底肥,后續定期對土壤增肥或者對葉面噴肥。移植后,當年冬季來臨之前,要注意澆水準備越冬,并施加發酵過的腐熟有機肥或者餅肥。欒樹在濕潤的土壤中生長比較迅速,在樹苗移植后要及時灌溉,促進樹苗定植和樹根發育,持續短暫的時間后,根據樹苗的長勢每個月灌溉1~2次,保證土壤濕潤。同時,注意汛期排水,若土壤長期含水量高,則會降低土壤透氣性,造成欒樹根部腐爛。
3? ? 結語
欒樹春季會長出紅色嫩葉,夏季開滿金色的花,秋、冬季節結出果實,可以說四季皆美,被廣泛用于城市公共綠化,可作這行道樹,現在也逐漸用于居民區綠化[4];同時也可作功能性樹種,用于防沙固土。此外,欒樹木材加工難度比較低,可以制作小型的器具,樹葉、花瓣、種子都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4? ? 參考文獻
[1] 申寶卿.豐寧縣欒樹開發現狀與栽培技術探討[J].農技服務,2015(12):168.
[2] 張新芳.欒樹蚜蟲發生規律及防治新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8(23):148.
[3] 徐耀強,張莉香.欒樹病蟲害防治技術[J].現代園藝,2018(21):176-177.
[4] 李馨,姜衛兵,翁忙玲.欒樹的園林特性及開發利用[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1):14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