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明亮
摘要? ? 杉木的經濟價值較高,是舒城地區栽植面積較大的速生優質用材樹種之一。本文結合當地杉木栽植實際,對杉木速生豐產栽培技術進行總結,包括栽培環境選擇、精細整地、苗木選擇、造林、造林后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內容,以期為杉木速生豐產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 杉木;速生豐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 S791.27?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5-0155-02
杉木為柏目杉科喬木,在舒城地區平均樹高15 m左右,是我國特有的用材樹種,耐腐蝕能力強,無明顯的主根,但側根長勢發達,再生能力強,具有生長速度快、材質佳、用途廣泛等多種優點。杉木喜生長在溫暖的地方,喜光怕旱,對土壤條件有較嚴格的要求,一般在土壤肥沃、含水量充足、土層深厚、pH值呈酸性的地區生長良好[1]。為了促進杉木產業的發展,筆者結合多年工作實踐,對其速生豐產栽培技術進行總結。
1? ? 選擇栽培環境
杉木生長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要求年平均降水量超過2 000 mm、平均相對濕度超過80%、平均日照時數1 600 h以上、年均溫22 ℃左右;壤土、輕壤或重壤均可,要求土層厚度至少1 m、表土層的腐殖質含量豐富、土質疏松、含水量適宜、有良好的排灌條件、pH值5~7、坡度低于25°。
2? ? 精細整地
為了改良土壤,在造林前對栽植地進行精細整地,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先將地面上的灌木、雜草等砍倒,平鋪在地面上充分晾干煉山,創造有利于杉木幼林生長的環境,提高其栽植后的成活率[1]。一般在夏、秋季節煉山,之后進行全面深翻整地(深度25 cm左右),將鋪在地面上的雜灌等翻入土壤中促使其進一步熟化。整地的同時,在栽植地周圍提前挖出防火路,并結合造林要求挖好規格為30~40 cm×40~50 cm的栽植穴[2]。
3? ? 苗木選擇
栽植時選擇根系完整、沒有發生病蟲害以及任何機械損傷的杉木超級苗。此類苗木遺傳性狀優良、長勢健壯,早期可快速生長,平均苗高0.8 m左右,平均地徑0.1 m,針葉顏色為灰綠色。
4? ? 造林
造林的密度與杉木產量密切相關,單位面積上如果杉木數量足夠多(以不影響苗木的生長為前提),可以增加蓄積量、提高杉木的產量,因而造林密度要控制合理,確保杉木速生豐產。在適當的造林密度下若林間郁閉度適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林間雜草生長且縮短撫育的年限。土壤立地條件不同,杉木適合的造林密度有所差異,一般在一類林地上杉木的造林密度以3 000~3 300株/hm2為宜,二類林地上造林密度以3 300~3 900株/hm2為宜,三類林地上杉木的密度適宜控制在3 900~4 950株/hm2。
杉木造林的最佳時間為冬末春初,此時溫度相對較低,樹苗蒸發量小,可減少苗木水分的損失,有助于苗木造林后體內水分平衡,盡早返青,延長苗木的生長期[3]。栽植可采取穴植的方法,將苗木端直放入整地時挖好的定植穴中,回填土壤,要將根系全部埋入土壤中;當回填土壤至穴深的1/2左右時適當提苗,確保苗根直立、根系處于舒展狀態。杉木苗適當深栽,可以避免根頸產生萌蘗,提高苗木根系的耐旱力。覆土結束后用腳將土壤踏實。
5? ? 造林后管理
5.1? ? 幼林撫育管理
要重視杉木剛造林后的初期管理工作,這是加快杉木成林的重要措施。造林后的1~2年,杉木幼苗的根系一直處于恢復階段,未形成完整的樹冠,適應能力相對較差,雜草等均可影響到杉木苗木的生長。因此,為了給造林后杉木盡快成林創造良好的條件,需要在林地上開展全面松土除草工作,確保土壤疏松,提高土壤透氣性,為幼林苗木生長提供良好的透風、透光條件,加快林分郁閉。一是松土除草。杉木側根數量較多、主根不明顯且根系分布在較淺的土層中,因而除草松土宜淺,防止損傷杉木的根系。造林初期,林間雜草較多,要結合實際情況開展除草工作,一般在杉木幼苗剛返青時結合培土進行第1次除草,除掉的雜草隨著培土直接翻埋到根部土壤下,經過堆漚后可以適當補充土壤養分。除草盡量不要在雨天進行。杉木幼林還可與其他作物進行間作,一方面可以防止雜草蔓延,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杉木林的經濟效益。二是補植除蘗。杉木造林后及時觀察,如發現有枯萎、發病的幼苗,則需要進行補植(選擇同期的苗木),以提高造林成活率。發病的幼苗換植時要先用生石灰對定植穴周圍土壤進行消毒,避免換植的幼苗再次發病。杉樹的不定芽有很強的萌發力,可產生很多萌蘗,為了防止其對主干生長產生不利影響,在主干選定后及時鏟除其余萌蘗,并做好培土工作,防止再次萌蘗。三是科學施肥。杉木要實現速生豐產,必須保證有充足的營養條件,因而要科學施肥,結合各階段杉木生長對養分的需求以及土壤的肥力條件施肥。可在整地挖穴同時將林地上的雜草、落葉、枯枝等清理到穴內焚燒,之后將焚燒后的灰土與生土充分拌合均勻后作為造林的底肥。此外,在杉木幼林生長階段施入充分腐熟的人糞尿(或者草木灰、廄肥等)12 t/hm2、鈣鎂磷肥1.5 t/hm2等。坡地上施肥需要在苗木根系周圍20 cm左右的土壤上開施肥溝施入,并在肥料施入后覆蓋一層土壤,避免肥料流失。
5.2? ? 成林撫育管理
杉木成林后,要結合林木長勢及林間密度進行修枝。如果密度較大、郁閉時間早,則修枝可以盡早進行;如果林分還未郁閉,則修枝時間可以適當延遲。修枝一般可在春、秋季進行,修枝時緊貼著樹干用鋒利的刀從下往上修剪,切口要光滑,不能損害到杉木主干,以免對杉木生長造成不利影響。杉木造林后4~6年即可郁閉,如果林分過密,則杉木林木樹冠不斷擠壓,會出現明顯的林分分化現象。為了提高林間透風透光度,為杉木的生長提供必要空間,當枝下高達到樹干的1/3左右即可進行撫育間伐,將長勢不良、徑材小的杉木伐除,保留大徑材的林木,確保林間密度合理[3]。一旦杉木出現病枝,為了避免病原菌的擴散蔓延,及時將病株砍伐運走。砍伐時要求提前在林間踩點,在待伐杉木上做標記,按照標記逐一采伐。杉木林一般都是樹齡一致的純林,每隔一段時間將枯死的、發生病蟲害的、被壓的、雙杈的杉木伐除;如果林間密度過大,也需要伐除一些生長正常的杉木。杉木的快速生長期在栽植后的5~15年之間,根系向更深、更廣的土壤中擴展,此時需要大量的養分,所以要做好此階段的施肥工作。入冬前結合杉木長勢施入適量的鉀肥、磷肥,為根系提供生長所需要的養分,促進枝干的木質化。
6? ? 病蟲害防治
6.1? ? 病害防治
杉木林常發的病害有炭疽病、細菌性葉枯病、生理性黃化病等。炭疽病在剛發生時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癥狀,首先是葉片逐漸枯萎死亡,之后病情擴展到莖干上。炭疽病一般發病原因是種子抗病能力不強、立地條件差等,因而炭疽病防治最為有效的方法即選擇抗逆能力強的品種、提高栽植地的立地條件。細菌性葉斑病發生后,首先是葉片上產生小斑點(褐色),隨著病情的發展,嫩枝、梢等逐漸枯萎死亡。注重對栽植苗木的檢疫工作,是預防細菌性葉枯病發生的有效方法。生理性黃化病在澇災嚴重的杉木幼林中發生較多,要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及時排走林間積水。
6.2? ? 蟲害防治
杉木的蟲害主要有白蟻、雙條杉天牛等。白蟻主要對杉木的樹皮、根莖產生危害,可將甘蔗渣與滅蟻粉劑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放置在杉木林間,對白蟻有很好的誘殺作用[4]。雙條杉天牛發生后,可導致杉木葉片黃化、生長停止,逐漸枯萎死亡,可以采取藥液注射的方法進行防治,將25%樂果乳油300倍液等注射到發病杉木上的蟲孔中,將蟲孔中的幼蟲、成蟲殺死;如果雙條杉天牛的發生規模較大,可將發生蟲害的枝干集中進行焚燒。
7? ? 參考文獻
[1] 林利銘.杉木速生豐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5,46(9):44-45.
[2] 賀果山,程政紅,陳孝,等.杉木速生豐產栽培技術的研究[J].湖南林業科技,1996(1):26-33.
[3] 陳藝輝.杉木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4(5):77.
[4] 劉建畢.淺議杉木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與撫育管理[J].綠色科技,2015(4):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