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坤 高遠 崔偉
摘要? ? 黃河鯉是我國四大名魚之一,該魚病害少、生長快、在皖北銷售市場大。為推廣黃河鯉池塘養殖,2018年研究人員在蕭縣黃河故道區開展黃河鯉池塘養殖試驗示范。結果表明,黃河鯉魚成活率達95.12%,全程飼料系數1.39,投入產出比為1.00∶1.41,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關鍵詞? ? 黃河鯉;池塘;健康養殖;黃河故道區
中圖分類號? ? S965.116?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5-0214-01
黃河鯉是我國四大名魚之一,肉質細膩鮮美,備受人們喜愛[1]。為推廣黃河鯉健康養殖模式,2018年,研究人員在蕭縣黃河故道區進行了黃河鯉健康養殖試驗示范,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F將試驗示范總結如下。
1? ? 材料與方法
1.1? ? 池塘條件
試驗示范池塘位于蕭縣新莊鎮黃河故道上游,面積共有6 670 m2,底質為半沙半淤土質,保水性能好;水源為地表水,水質清新,無污染,符合漁業水質標準。池塘為東西走向,深度為3 m,保水深度2 m左右。池塘供水系統相對完好,供電線路安裝到達塘口,配有自動投餌機和增氧機各2臺。排干池水,采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生石灰用量為2 250 kg/hm2,7 d后向池塘注水80 cm,待放魚[2]。
1.2? ? 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黃河鯉,平均規格為150 g/尾,魚種由安徽萬水源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提供;鰱,平均規格為150 g/尾,魚種從蕭縣西湖漁業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選購;鳙,平均規格為250 g/尾,魚種從蕭縣西湖漁業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選購。
1.3? ? 魚種放養
3月1日投放黃河鯉,放養1.5萬尾/hm2,共10 000尾,實際投放魚種重量1 400 kg。3月15日,投放鰱、鳙,鰱放養密度為1 500尾/hm2,計1 000尾,實際重量為160 kg;鳙放養密度為450尾/hm2,計300尾,實際重量80 kg。放養魚種在下塘前用5%NaCl溶液浸洗消毒10~15 min。
1.4? ? 飼養管理
1.4.1? ? 飼料投喂。飼料以全價膨化顆粒飼料為主,蛋白質含量為28%~30%。3月下旬開始少量投飼,對魚進行馴食,投喂機投料頻率要慢,投料量要少;馴食成功后,轉入正常投喂,水溫逐漸上升后,堅持“定時、定量、定位、定質、定人”投飼原則,日投飼3次(9:00、13:00、16:00)。5月前投餌率為1.5%~2.0%,6月投餌率為3%,7—8月投餌率為3%~4%,9月投餌率為3%,10月投餌率為1.5%。每7~10 d調整1次投飼率,根據天氣、水溫、水質、魚攝食情況及時調整投飼次數和投飼量,以達到精準投喂,避免多余飼料污染養殖水體[3]。
1.4.2? ? 水質調控。5月前水溫較低,水位控制在1 m左右,使魚能更好地集中攝食;6月池塘水位保持在1.3 m,7—8月保持水位為1.8~2.0 m。6月初開始注換水,每7 d換水20 cm;7—8月,氣溫、水溫上升,每5 d換水15 cm,陰雨天氣要適時向塘內注水,使養殖水體透明度保持在35 cm,保持水體肥、活、嫩、爽。同時,開啟增氧機,保證水體溶氧豐富;秋季遇雷雨天氣及時開機增氧,防止因水體缺氧導致塘魚死亡。養殖期間,水質調節以微生物制劑調節為主,從魚種投放后開始,每7 d潑灑1次益生菌,4月和9月上旬全池潑灑解毒凈水王或濁水清阿維菌素,5—8月每15~20 d全池潑灑強氯精1次,按照說明書劑量使用,改良水質和底質;隨時測量水體酸堿度及氨氮、亞硝酸鹽含量。
1.4.3? ? 日常管理。安排專人負責,每天早晚巡塘,檢查池塘是否有漏水現象,經常撈取塘中污物,保持水體清潔;注意觀察水體、水色變化及魚攝食活動情況[4];每15 d投喂1次三黃粉+大蒜素+復合維生素混合藥餌,每次連續投喂3~5 d,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規范用藥,不超量用藥,不濫用藥物,對癥下藥”的原則進行病害綜合防治[5-6];做好池塘日志,遇到暴雨天氣及時檢查池塘水位,水位高時及時進行排水,以免發生決埂現象;定期測量魚體長、體重。
2? ? 結果與分析
至2018年11月30日,經拉網干塘計數,試驗共獲得各類商品魚11 055 kg,產量為16 582.5 kg/hm2。其中,黃河鯉9 495 kg,平均產量14 242.5 kg/hm2,捕獲黃河鯉魚9 512 尾,成活率達95.12%;鰱魚1 040 kg,鳙520 kg。試驗總投入共77 110元,包括魚種費12 510元、飼料56 100元(11 250 kg)、水電費2 160元、魚藥費860元、塘租費3 980元、其他費用1 500元;總產值108 730元,總利潤31 620元,平均利潤達47 430元/hm2,投入產出比1.00∶1.41,全程飼料系數1.39。
3? ? 結論與討論
試驗中黃河鯉商品魚平均產量14 242.5 kg/hm2,平均規格1 kg/尾,此種規格在養殖地較受歡迎。因此,本試驗示范放養規格與放養密度適合當地養殖。試驗示范用黃河鯉魚種體型、色澤等體態特征優良,加之黃河鯉市場行情較好,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平均利潤47 430元/hm2,投入產出比 1.00∶1.41,全程飼料系數1.39。本試驗利用魚類生物學特性,通過采取套養一定量不同食性的魚類達到調節和控制池塘水質、改善水體生態環境的目的,既為黃河鯉魚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整個養殖期黃河鯉魚成活率達95.12%;又增加了鰱、鳙養殖收入,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另外,從收獲濾食性鰱、鳙規格及養殖期水體浮游生物量分析,鳙魚放養規格可提高到500 g/尾,以提升鳙魚攝食浮游生物的效果。黃河鯉是黃河故道中原有的魚類之一,是本地區主要養殖品種和人們喜食的魚類,銷售市場好,在本地區推廣養殖黃河鯉具有重要意義,養殖前景廣闊[7]。
4? ? 參考文獻
[1] 林秀峰.黃河鯉池塘高效健康養殖技術[J].江西水產科技,2017(3):30.
[2] 侯冠軍,蔣業林,張靜,等.黃河鯉池塘健康養殖不同模式比較試驗[J].水產養殖,2014,35(6):9-11.
[3] 張宏振,劉社奇.無公害黃河鯉池塘養殖技術要點[J].水利漁業,2006(2):55.
[4] 弓飛龍,張友凡.黃河鯉夏花養成魚試驗[J].漁業致富指南,2011(17):42-44.
[5] 霍新周.無公害黃河鯉魚池塘養殖技術[J].基層農技推廣,2013,1(11):63-66.
[6] 鹿海鋒,鄒蘭柱,李劍,等.池塘養殖黃河鯉魚技術要點[J].科學養魚,2015(5):83-84.
[7] 宋秀臣.鯉魚養殖現狀及對策[J].現代畜牧科技,2018(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