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龍,張 勇,張晶晶
(1.西安電爐研究所有限公司,陜西西安710061;2.陜西省電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陜西西安710061;3.西安中冶新材料有限公司,陜西西安710061)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國內對銅板帶產品量的需求不斷提高。銅板帶產品也在向多品種、多規格、高精度、高性能、高技術含量及高附加值方向發展。有心感應爐組作為銅板帶生產線的龍頭設備,如何優化生產工藝,發揮設備的最佳性能成為生產廠家的實際需求[1]。某公司設計制造了一套有心感應熔化保溫爐組,該設備用于銅合金的熔化、保溫及澆注。設備投產初期,生產能力未能達到最大產能。經過收集現場生產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比對,找出了其中影響生產能力的因素,根據影響因素提出了改進措施,經過現場實施后使得設備生產能力達到最大。
有心感應爐組用于銅合金鑄錠的生產,主要包括熔煉爐、保溫爐、轉爐流槽、控溫裝置、液壓系統、冷卻水系統、電源電控系統、半連續鑄造機等。
有心感應爐組主要參數如下:
典型合金牌號:H65;
鑄錠規格/mm×mm×mm:220×630×7 700;
鑄錠質量/t:9;
熔煉溫度/℃:1 060~1 210;
鑄造溫度/℃:1 060~1 200;
有心熔化爐:有效容量10 t;感應體功率2×800 kW,熔煉爐熔化速率≥5 t/h;
有心保溫爐:有效容量10 t;感應體功率500 kW;升溫能力≥100 ℃/h;
工藝操作順序:加料→升溫后扒渣→覆蓋干燥木炭→升溫噴火取樣分析→轉爐→保溫爐加細化劑和磷銅→扒渣→覆蓋干燥木炭→升溫噴火→成分微調→靜置、燙爐頭→澆注。
從現場獲得的49根鑄錠的生產過程數據,將其錄入表格中,然后進行統計分析。
生產初期有心感應爐組配備操作工4 人,其中兩人負責在熔化爐工位進行加料、拔渣、取樣、成分調整、轉爐等工作,1 人負責配料,1 人在保溫爐工位負責保溫爐與鑄造機的操作及澆鑄工作。
從圖1可知熔化爐單個生產周期最快2 h,最慢7.65 h(包含故障維修時間)。經過計算得出熔化爐平均生產周期3.9 h。保溫爐單個生產周期最快1.6 h,最慢4.8 h(包含故障維修時間),經過計算保溫爐平均生產周期為3.12 h。

圖1 熔化爐、保溫爐生產時間匯總
從圖2 中可以看出,熔化爐的加料時間決定了熔化爐整個生產周期的時間。從圖2及表1可以看出熔化爐生產周期小于2.5 h的爐次加料時間均小于1.5 h。其中熔化爐單個生產周期中加料最快0.75 h 完成,最慢2.66 h完成。

圖2 熔化爐加料時間及生產時間匯總

表1 熔化爐加料時間分布表
由圖1對比分析可知保溫爐的一個生產周期小于熔化爐的一個生產周期,因此熔化爐的一個生產周期決定了有心感應爐組的生產周期。按照收集的生產數據計算得出一個生產周期平均時間為3.9 h,日平均產能為6根鑄錠,每天生產鑄錠54 t。
針對有心感應爐組生產周期長產能低的情況,經過分析現場數據發現存在以下影響因素:
(1)熔化爐配料速度不滿足加料要求,連續生產時熔化爐加料時長期出現一邊配料一邊加料的情況,造成加料時間過長,加料速度小于熔化速度,造成爐內銅液溫度持續升高后被迫手動操作降低熔化功率。
(2)熔化爐拔渣、升溫噴火、取樣分析等相關工藝時間無標準作業時間,造成生產周期不固定。
(3)其他設備占用、故障維修等造成生產停頓。
(4)操作人員的操作熟練程度直接影響具體操作時間。
(5)操作工藝不一致造成的工藝時間不一致。
經過分析收集的多組數據,形成在生產初期熔化爐及保溫爐合理的工藝周期,見表2、表3。

表2 熔化爐生產周期 min

表3 保溫爐生產周期 min
熔化爐一個生產周期大于保溫爐一個生產周期,因此總的生產周期的時間為熔化爐一個生產周期的時間,按現有生產條件熔化爐一個生產周期為2.5 h,保溫爐一個生產周期為2.3 h。每天實際可以生產9 根鑄錠。將分析數據反饋給生產現場,在生產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現場進行充分準備后每天可以生產9 根鑄錠,與分析數據一致。
綜上所述,為了能夠達到最大產能具體采取的措施如下:
(1)熔化爐加料單爐次50 min內加完。
(2)70 min內完成液面浮料下沉,使液面上部沒有漂浮料,確認液面高度,保證低溫熔化。
(3)90~105 min 左右扒渣及取樣分析(扒渣15 min 內完成,成分化驗10 min內完成)。
(4)110~115 min左右噴火出爐。
(5)120~130 min 內轉爐完成,每班轉爐完成后需清理流槽及熔化爐轉注口。
(1)保證熔化爐內有一爐合格的銅水。
(2)保證加料平臺上有5箱配好的原料。
(3)保證流槽及熔化爐轉注口清理完成。
操作工人的操作水平直接影響設備的生產能力,通過加強對工人的專業技能的培訓,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并且制定合理的工藝,強化技術人員的跟蹤管理,完善考核機制,不僅能夠達到設備的最大產能,而且還能夠擁有穩定的產品質量。
根據設備特點制定定期檢查維護制度,建立設備點檢表,落實檢查維護責任,安排專業檢查維護人員進行設備的檢查維護。將設備的故障率納入日常考核機制,促使設備使用及維護人員努力降低設備故障率,從而將設備的生產能力發揮到最大。
有心感應爐組的生產能力是銅板帶生產中的一項重要指標,影響有心感應爐組生產能力的因素涵蓋設備、生產工藝、操作、人員管理等各個方面,需要各個方面的精確配合。從生產情況及數據分析得出,在有心感應爐組生產時需要規范操作時間、規范交接班條件、加強管理提高操作水平、加強生產維護降低設備故障率。只有將各個環節做到位,才可以發揮設備的最大生產能力。按照上述改進措施實施后,最終有心感應爐組達可以達到每天生產11根鑄錠的最大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