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趙穎
“非洲自貿區”和“一帶一路”的利好政策正拉近中國投資者與埃塞俄比亞制造業者的距離
據 埃塞芳納廣播公司近日報道,來自中國江蘇省昆山市的投資者計劃在埃塞俄比亞德雷達瓦市投資5 億美元,用于建設紡織工業園。
據了解,該中國投資者將于未來兩年內在此建設紡織工業園,并向當地分享工業園的發展經驗。德雷達瓦市工業投資局局長科德爾表示,市政府將全力以赴支持工業園建設。埃塞俄比亞工業園發展公司首席執行官萊麗絲表示,投資者將幫助埃塞俄比亞創造就業,且搭建起工業園和大學之間的橋梁(工業園將作為大學生實踐基地)。
被譽為“非洲屋脊”的埃塞俄比亞究竟有何魅力,頻頻吸引中國投資者的目光?這片熱土上是否一片坦途?又存在著哪些投資隱患?
2.3萬億美元
2018年,非洲大陸整體GDP 總量在2.3 萬億美元,預計2019年非洲經濟GDP 實際增長率將達到4%,創近7年新高,并成為繼亞洲之后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
埃塞俄比亞作為東非地區重要的國家之一,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協議的實施推動其引資能力再獲提升。7月7日,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協議正式落地實施。該協議實施后,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成員國之間的進出口貨物貿易將實現自由化,零關稅、零配額、自由流通,有助于非洲各國參與全球市場競爭。
近年來,非洲經濟整體發展勢頭良好,2018年,非洲大陸整體GDP 總量在2.3 萬億美元,預計2019年非洲經濟GDP 實際增長率將達到4%,創下最近7年的新高,并成為繼亞洲之后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
在這股良好的發展勢頭下,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協議的實施將推動該地區經濟的進一步提升。其利好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自貿區將極大地促進非洲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其次,由于非洲國家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大市場,這極大地增強了非洲市場對于外資的吸引力,有利于非洲各國吸引外資。據了解,目前,非盟55 個成員中,除尼日利亞、厄立特里亞和貝寧等3 國外,52 個成員國已簽署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協議。
分析指出,非洲自貿區建成后將大大提升非洲內部的貿易量,促進區域內貿易和投資,實現商品、服務、資金和人員在各國之間的自由流動,而一個單一的市場將更加有助于非洲參與全球產業鏈。標準銀行集團經濟學家倪杰瑞(Jeremy Stevens)表示:“非洲大陸市場準入便利將促使資源進行更好的重新分配,將使一些非洲國家轉變為區域貿易投資中心,為勞動密集型制造業招商引資。”倪杰瑞表示。
再次,非洲大陸自貿區建成后,非洲的營商環境將進一步改善。當前大部分非洲國家均奉行高保護政策,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森嚴,并采取外匯管制,這極大限制了外資進入非洲的熱情。而非洲自貿區建成后,非洲國家將加速市場化改革和經濟結構轉型,為外資提供便利。
可見,非洲自貿區建成后,成員國的引資能力將獲得提升,而對于投資者來說,最直接的影響是營商環境將進一步改善。作為東非經濟引擎之一,埃塞俄比亞制造業近年來得到了長足發展,尤其是以紡織服裝為代表的輕工制造業。埃塞俄比亞總理阿比認識到自貿協定將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他強調,非洲大陸自貿協定的協商和執行應當以為非洲國家創造就業、加速工業化進程為目標。

埃塞俄比亞哈瓦薩工業園。
近年來,我國國內部分紡織服裝加工環節向越南、柬埔寨等國轉移后,遇到了當地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的情況。伴隨著這一現狀,很多企業開始著眼于勞動力資源豐富且價格較低的非洲大陸,并將其視為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最終目的地。
非洲自貿區的建成使得埃塞俄比亞這樣的國家營商環境更加透明,而“一帶一路”的實施更為中國與埃塞俄比亞產業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在當前形勢與機遇之下,中埃兩國紡織行業之間有望利用好雙方資源,取長補短,實現共同發展。
埃塞俄比亞紡織服裝產業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近幾年來,埃塞俄比亞政府為振興紡織服裝業進行了一系列政策及規制改革,使其具有國際競爭力,力圖將埃塞俄比亞打造成全球紡織和服裝業的新興市場生產中心和OEM 制造商集聚的區域性中心。目前,紡織服裝業已經成為埃塞俄比亞政府在引進外商直接投資、促進出口以及整體產業發展規劃中的重中之重。在該國政府出臺的增長與轉型計劃(GTP)第二階段中,提出了到2020年埃塞俄比亞紡織服裝行業出口創匯達10 億美元和解決30 萬人就業的目標。
埃塞俄比亞的棉花種植潛力巨大,具有發展從棉花到服裝全紡織產業鏈的可能性。該國目前的皮棉產量只有約7 萬噸/年,但是可種植棉花的土地面積高達300 萬公頃,目前利用率不到10%,潛力很大。
近幾年,埃塞俄比亞紡織品服裝出口急劇增加,出口產品主要以服裝、紗線、紡織面料以及文化服飾為主;行業吸引外來投資大幅增長,目前已經成功引進國際領先品牌如PVH、H&M、無錫一棉以及江蘇陽光集團等,并依托國際知名企業實現了紡織垂直產業鏈的一體化整合,紡織服裝項目中約50%由中國獨資或部分出資建立。
近幾年,埃塞俄比亞學習中國大力發展工業園區,并對工業園內的外資企業提供了土地、多種稅收(企業所得稅、消費稅、物業稅、營業稅等)、機器和原料進口免稅、“一站式”服務等多項優惠激勵政策。就產業投資而言,埃塞俄比亞政府把紡織服裝作為優先發展產業,推進以專項工業園為依托、多種激勵政策為重點內容的發展戰略思路。其具體優勢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勞動力成本低廉。埃塞俄比亞人口眾多,有充足的勞動力,潛在勞動力資源豐富,薪資水平較低。普通勞動者月工資30~70 美元,熟練技術人員70~130 美元,高級管理人員130~350美元。因此,埃塞俄比亞的用工成本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基礎能源充沛。埃塞俄比亞水能資源充足,電價很低。埃塞俄比亞具有非洲獨一無二的水電能源發展優勢,其在建的復興大壩年發電量將達到600萬千瓦,該國的年發電量將很快達到800 萬千瓦。低成本的水電給工業發展帶來巨大成本優勢,據了解,目前埃塞俄比亞的電價可低至3 美分一度,這對耗電量巨大的棉紡等產業具有巨大吸引力。

紡織服裝產業已經成為埃塞俄比亞吸引外商投資的重點產業。
棉花種植潛力巨大。如果埃塞俄比亞的棉花種植、產能與棉紡工業一道步入良性循環,其資源和成本優勢有望得到充分發揮。此外,該國的毛、麻原料資源也很豐富。
雖然埃塞俄比亞有著種種引資優勢,但是由于勞動力成本低廉帶來的員工流動性大,以及長期以來的產業結構發展不平衡等風險因素都應當引起投資者的關注。
據外媒報道,近幾個月來,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以南140 英里的哈瓦薩工業園的幾家工廠工人流動頻繁。該園區是該國政府自2014年以來成立的5 個工業園區之一,目前擁有約25000 名員工,員工總數預計將增長至60000 人。該園區為Levi’Strauss、Guess、PvH、H&M 和Hanesbrands 等品牌和零售商生產產品。
造成該園區工人頻繁流動的主要原因是較低的基本工資。據了解,該園區服裝制造業的初級工人(大多數是年輕女性)通常每月只有26 美元的基本工資,這使得她們很難生存。
在埃塞俄比亞,沒有法律規定私營企業的最低工資標準。該園區2017年運營的第一年中,整體人員流失率徘徊在100%左右,這意味著工廠每12 個月更換一次工人,提高培訓成本,降低效率。從這個角度看,在哈瓦薩做一件基本的T 恤比在孟加拉國的成本要高。
除了勞動力問題外,埃塞俄比亞的產業不配套問題也較為突出。目前埃塞俄比亞的服裝企業所需要的面輔料基本需要進口,這樣會造成制造周期較長,不能滿足要求嚴格的快速反應訂單。對于面料企業也存在同樣問題,埃塞俄比亞國內的紗線數量、質量較難得到保障。
綜合來看,赴埃塞俄比亞投資正逢好時光,“非洲自貿區”和“一帶一路”的利好政策正拉近中國投資者與埃塞俄比亞制造業者的距離。但我國紡企意欲投資的同時,也應當注意一些問題:比如制訂適宜的薪資水平、關懷當地員工需求,同時在建設紡織工廠的時候,要合理規劃,規避產業鏈不完善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