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燕 邱范君
中紡協東莞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廣東 523900
紡織品表面發生顏色泛黃或出現黃斑現象通常被稱為黃變,其主要發生在白色、淺色、淺亮色、漂白、增白、熒光織物上。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工使用的各個環節黃變問題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且一旦發生黃變,勢必會對產品的外觀產生影響,使企業和消費者也都蒙受損失。因此,預防黃變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根據日常檢測過程中發現的黃變問題與企業進行溝通,了解紡織產品發生黃變的原因,并對紡織品的黃變進行分類。針對黃變產生的原理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為企業提出減少和改善紡織品黃變的改善措施。
光黃變是指紡織產品在太陽光或紫外光照射下表面出現的泛黃現象。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染料吸收光能導致染料體系發生改變,藍色或藍紫色減弱或消失,紡織產品變暗或變黃,從而呈現黃色。可見光和紫外光都會引起光褪色。容易發生光黃變的織物主要是棉及其混紡產品上,某些中淺色產品的耐光色牢度問題也比較嚴重,而且耐光色牢度與產品染色的色澤深淺成正比關系,即色澤越深,耐光色牢度越好,色澤越淺,耐光色牢度越差。這是由于染料在纖維上的濃度越高,染料分子的聚集度越大,同樣數量的染料接觸空氣、水分和光照的表面積就越小,染料被光氧化的幾率也越低。反之,色澤越淺,染料在纖維上大多呈高度分散狀態,受光照的幾率就越高,最終使耐光色牢度明顯下降。
漂白或增白紡織產品也容易發生光黃變,是因為漂白織物纖維上殘留的天然黃色素被漂白加工過程中的漂白劑氧化了,黃色減弱或消失。受到溫濕度、光照作用影響,部分黃色素又被還原,從而呈現出黃變。一般來說深色織物發生黃變的概率小一些。但是在大量的測試過程中發現,越來越多的深色織物也會發生光黃變,只是耐光的時間比淺色的長,所以相應產品標準中規定的深色耐日曬等級會比淺色的高。
光黃變的測試方法主要分為耐自然光和耐紫外光。實驗室常用的是國家推薦標準GB/T 8427-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進行測試。
合理選用染料。由光黃變產生的原因可以得知,染料是影響日曬牢度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合理選用染料非常重要。
2.2.1 根據纖維性質和紡織品用途選用染料
纖維素纖維織物,選用抗氧化性較好的染料;蛋白質纖維,選用抗還原性較好或含有弱氧化性添加劑的染料;其它纖維則根據對褪色的影響來選用染料,最終提高染料的耐光色牢度。
2.2.2 根據顏色深度選用染料
染淺色紡織品,應選用耐光牢度較高的染料。此外,織物后整理劑如柔軟劑、抗皺整理劑等,也會降低產品的耐光牢度。因此,應選用對這些整理劑不敏感的染料。
2.2.3 選用耐光穩定性、配伍性好的染料拼色
不同染料的褪色性能不同,甚至光褪色機理也不同。有時,一種染料的存在會敏化另一種染料的褪色。三原色中的一只染料過快褪色,將很快導致染色纖維或織物發生變色,而褪色的染料殘余物還會影響另外兩只未褪色染料的光穩定性。選用染料進行拼色組合時,一定要使選用的每個組份染料的耐光牢度水平相當,只要其中任何一個組分,尤其是用量最少的組分的耐光牢度達不到淺色染色物的要求,就會使最終染色物的耐光牢度無法達標。合理控制染色工藝,使染料與纖維充分結合,盡量避免水解染料和未固著染料殘留在纖維上,是獲得較高耐光色牢度的重要途徑。
酚黃變主要是由氧化氮或酚類化合物引起的織物表面泛黃,通常通過包裝材料或其他方式接觸轉移引起。紡織品在包裝、運輸或貯存過程中,包裝材料中含有酚類抗氧化劑BHT (2,6-二叔丁基對甲酚) 與空氣中的氮氧化物(NOX)反應生成了DTNP(2,6-二叔丁基對硝基苯酚),而DTNP 極易發生升華,就會遷移到紡織品上。在堿性條件下,DTNP 會轉化成為黃色的陰離子酚鹽,從而使紡織品產生黃變。酚醛黃變對所有織物都有影響,例如棉、化纖等。一些纖維材料本身,如錦綸及其混紡織物的原材料TDI(甲苯二異氰酸酯)往往會加入BHT,來防止在貯存和使用過程中的光老化,但如果BHT 游離到纖維表面很容易引起織物黃變。由于錦綸在紡織產品中廣泛應用,且包裝運輸又是紡織產品生產銷售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所以錦綸面料的紡織產品,發生黃變的問題比較多。實驗室常用國家推薦標準GB/T 29778-2013《紡織品色牢度試驗潛在酚黃變的評估》,幫助企業進行質量控制的檢測。
根據測試原理,將試樣用含有苯酚的測試紙包裹后置于試驗箱中一定時間,最后評定紡織品酚黃變色牢度,協助企業對影響酚黃變的因素進行了以下分析:
由表1可知,pH 值越小,其抗酚黃變效果越好。這是由于在不同的pH值條件下,聚酰胺纖維所帶電荷不同所致。酸性越強,其正電性越強,對陰離子型抗酚黃變劑的吸附能力就越強。
由表2可知,溫度越高,抗酚醛黃變效果越好,但不超過80℃。
其他整理劑的選用也對抗酚醛黃變的效果有顯著影響。如硅油的抗酚醛黃變能力,柔軟劑的抗酚醛黃變能力等都會對紡織品最終的抗酚醛黃變等級有一定影響,需選用穩定性好及本身抗酚醛黃變能力較強的整理劑。

表1 紡織面料的pH 對抗酚黃變效果的影響

表2 溫度對抗酚黃變效果的影響
針對酚黃變產生的原因,提出以下預防和改善措施:
1)選用不含 BHT 的包裝材料(紙箱等非塑膠材質);
2)降低空氣中氮氧化物的濃度;
3)避免或減少紡織品對DTNP 的吸收;
4)使紡織品的pH 值保持在酸性范圍內;
5)紡織品在加工時,加入抗酚醛黃變整理劑;
6)選用耐酸穩定性好的熒光增白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