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梳羽
跟隨著眼前的這本書,時光把帶我到了1942年的荷蘭阿姆斯特丹。那里氣候溫潤,充滿著田園詩情,我幻想著那色彩明麗的郁金香成片成片地開放,郁郁蔥蔥。
六月的一個夜晚,我走過一個庭院,看見一戶人家正在舉行生日派對,一個看上去和我差不多大、名叫安妮的女孩是晚會的主角。只見她明鏡般的眼睛里洋溢出幸福的光芒。她收到來自朋友的禮物——一本精美的日記本,安妮很高興,寶貝兒似的珍藏著,并給它取名為“吉蒂”。
“你是誰?”安妮突然看見了流連在籬墻外的我。
“一個來自中國的女孩。”我小聲答道。
“你為什么來到這么遠的荷蘭?”
“因為,因為,我的祖國,正在遭受磨難……”
安妮的眼睛里閃爍出一絲不解,把我拉進了她的庭院,我們密切地交流著,毫無障礙……
幾天以后,我按照之前的約定,再次與安妮相見。小院的門敞開著,里面一片狼藉,不見任何人……
我呆立在街角,看見德國納粹士兵荷槍實彈,驚恐的猶太人四處逃散。
安妮,和我同歲的猶太女孩,你在哪里?
我想起我的祖國,此時,她的每一寸土地也正在日寇鐵蹄蹂躪之下,痛苦呻吟……
安妮,和我同歲的猶太女孩,你在哪里?
有一個聲音,沉悶卻透著堅強,她平靜地說——中國朋友,我在小屋的秘密閣樓里。我們藏起來了,不過,我還能讀書看報,我們有三家人躲在一起,相處融洽,我還交了新朋友。不用擔心我們的食物,有好心人幫助我們。我希望納粹的統治快點結束,讓我們回到自由的家園,我好久沒有看見陽光和雨露……
然而,納粹的統治并沒有馬上結束。
安妮,和我同歲的猶太女孩,你在哪里?
有一個聲音,氣若游絲,她時斷時續,艱難述說——中國朋友,他們把我們全部抓到了奧斯辛維集中營,用盡非人的手段折磨我們。焚尸爐里整天冒著青煙。我不知道我的父母、姐姐是不是還活著……此刻,我已經奄奄一息。如果你還在阿姆斯特丹,請你去我的秘密小屋,去尋找我的“吉蒂”,那上面記錄著一段歷史的見證……
許多年以后,陽光正好,我坐在窗明幾凈的書桌前,面前是一本閱讀了無數次的《安妮日記》。安妮,她似乎并沒有走遠,每一次與她對話,我都會陷入沉思:現在的我們究竟需要什么?不久的將來,我們都長大了,未來究竟需要怎樣的我們?
相關鏈接
《安妮日記》是德籍猶太人安妮·弗蘭克寫的日記,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安妮的日記不僅真實再現了秘密小屋里的人的日常生活,也成為德軍占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