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肯德基率先登陸北京前門:近1500平方米的場地,占據了3層樓。開業當天,紅底白字“美國肯德基家鄉雞”的招牌下,少女們揮動彩帶起舞,鑼鼓、鞭炮震天響。
“白胡子老頭”不僅給孩子們帶來了如炸雞薯條漢堡等新奇食品,其三樓甚至成為大人爭相舉辦婚禮的場地。為了講排場,感受洋玩意兒,土豪不惜“一擲千金”(肯德基試營業當天,第一位顧客使用了一張10元面值的紙幣,那個年代稱得上“巨款”)。
國際餐飲連鎖巨頭們,完成_二線城市的廣泛落地后,憑借登峰造極的流程化、標準化服務,依靠渠道下沉,踏上低線城市的布局之路。
2004年,甘肅省金昌市當時最繁華的“盤旋路”,肯德基開門迎客。
金昌又被稱作“中國鎳都”“祖國的金娃娃”,城中居民人均消費水平可以趕超省會蘭州市。小城盛產鎳金屬,新中國成立初期,這可是稀罕貨,73噸小麥加15噸優質對蝦才能換回1噸進口鎳。
高中畢業后離開金昌,在一線城市讀大學并定居的劉晨清(化名)仍然記得,作為那時小城中唯一的國際餐飲品牌,肯德基開業一度成為新聞,登上當地各大報紙,受關注度堪比1958年發現那塊特別的“孔雀石”。
此后,每當考完試,這里一定是同學們聚餐的首選地。每個人拿出積攢的優惠券,組合成套餐最優方案,但優惠力度最大的券往往自留。
參加高考的前一天傍晚,劉晨清的母親特意去肯德基買了一個鱈魚堡,21元,當作他第二天的早餐。
如今,如同鎳一般,曾經稀奇的“洋快餐”隨著品牌種類的增多和門店數量的擴張顯得不再神秘。
有張圖片曾廣泛流傳于網絡:一個蒙古包矗立在廣袤的草原上,門頭招牌赫然寫著一一德克士。互聯網時代,即便你真的身處偏遠之地,“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

283個地級市,1735個縣,4.8萬個鎮,69萬個村……越來越多餐飲品牌把目光瞄準生活在這些地方的近10億人口,期望完成市場的下沉,搶占藍海。
四川省遂寧市,學生陳紅(化名)的朋友圈近期被網紅茶飲“鹿角巷”刷了屏,按捺不住好奇,她專門挑了周末從四川職業技術學院趕往萬達廣場,點了一杯“招牌黑糖鹿丸奶茶”。排隊、付錢、等待領取茶飲,之后是仿若完成一場儀式般的拍照并發朋友圈。
假如陳紅再細心點兒,或許會發現,自己來到的這家“鹿角巷”與個別朋友到往的有些區別:有的LOGO是藍底白鹿,而有的是白底黑鹿。
這里要恭喜陳紅,喝到了一杯真正的網紅奶茶……才怪!
事實上,遍布全國的7000多家“鹿角巷”,僅有不到150家經過官方承認。
但對于陳紅這類消費者來說,孰真孰假無所謂,他們需要的只是湊夠“九宮格”,并將此作為吸引朋友點贊和下次朋友聚會的談資。
不僅“鹿角巷”,很多品牌在低線城市都遇到過山寨的困境。
市場大,毛利高,門檻低,“天高皇帝遠”,很少擔心被正版商家以侵權訴諸法律,一切都讓山寨店以極其兇殘的速度瓜分著小城市場的各種紅利。
相比Z.線城市動輒25元以上的“鹿角巷”飲品,陳紅這杯“網紅款”僅花費17元,半年線上售出200多杯。而早已下沉并開花散葉的COCO都可、蜜雪冰城等品牌,在遂寧的單品售價在9元左右,爆款產品半年線上售出700多杯。
如今,低線城市人群消費更傾向品牌化。以飲品為例,他們的消費價位攀升至10元以上,同樣可以接受10~15元的價格區間,如果是具有更高知名度與影響力的品牌,他們也可以接納20元以上的價格。飲品的“消費升級”對于他們來說,并不是從校門口的粉沖奶茶升級到精品手沖咖啡,而是從無名小店升級到連鎖加盟店,再至品牌店。
7月,國金證券發布了研究報告稱,海底撈未來3年難達到50%~60%的凈利潤復合增速預期,目前估值過高,因此下調海底撈評級從“增持”變為“減持”。
截至2019年6月,海底撈門店數達到530家,其中20.4%(約110家)位于三線及以下城市。原本,大家對于海底撈的“下沉”策略抱有很高期望,但國金證券的分析師認為低線城市中,海底撈的商業模式難以產生競爭力。
一石激起千層浪,海底撈在下沉市場翻車的言論不絕于耳。
由此可見,雖然品牌會影響這類消費人群,但他們對于品牌的認知不多,卻更注重性價比;另一方面,即便經濟較為寬松,但他們依然沒有養成高價位、高復購的消費習慣。
在品牌落地過程中,根據當地實際制定符合的消費場景,而不是照搬一二線城市成熟的模式經驗,是品牌方需要思考的。
在連鎖品牌下沉過程中,免不了品牌和品牌、正品與山寨、山寨與山寨相互展開的三國交鋒中,而這其中其實受傷最慘的,其實是當地自營品牌。
有些急速發展的山寨網紅品牌也免不了遭遇“曇花一現”的窘境,但在小城鎮,還有一種操作:同一個老板,換個品牌繼續山寨。
今年年初,劉晨清回到小城過春節,發現肯德基盛況不再,對面的德克士,餐廳面積縮小了一半。
與之相反,行走在街上的孩子手中,總多出了一個小盒子,寫著——正新雞排。
沒錯,就是它,擁有17600家連鎖店,遠超肯德基、麥當勞門店數量之和,每年賣出超過7億片雞排。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正新雞排超過一半的門店來源于_二線城市外的加盟店,其發展可以用“野蠻”一詞來形容。
能快速擴張并良好存活,與正新雞排似直營店式標準流程,遠低于多數連鎖品牌近一半的加盟費用不無關系。同時,正新集團還擁有自建供應鏈平臺,為旗下各品牌加盟店及其他門店提供采購、配送等供應鏈服務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營銷上,正新雞排長期采取贈飲模式,對于人均月可支配收入3000元左右的消費者來說,12元買一份雞排,還能免費獲得一份搭配的飲品,絕對物超所值。
也正是因為這種帶些“匪氣”的操作,讓一些企圖爭奪同類市場,并打算“降維攻擊”的品牌最終沉沙折戟。
完善的后備支持,抓住消費者心理的營銷,“用戶至上”,這是互聯網時代的思維邏輯,也是正新雞排能夠在短短十幾年間瘋狂擴張并屹立不倒的原因。
有專家判定,四五六線城市固定居住人口較少,對于餐飲業態來說,爭奪存量市場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復購率也是品牌方必須考慮的問題。
當“逃離北上廣”的口號愈發響亮,知名品牌開始下沉時,一些原本屬于下沉市場的餐飲業態同樣準備走出去。它們另辟蹊徑,一場不同的市場爭奪戰即將打響。
比如來自四川省樂山市的缽缽雞,已經有趕超麻辣燙、串串香等在全國各大城市落地生根之勢。上海東安路有家面積不足20平方米,專營樂山缽缽雞的小店,是當地人必去打卡品嘗的網紅小店。
劉晨清的高中同學也在金昌開了一家樂山特色美食店。不足50萬人口的小城,缽缽雞卻平均日售5000多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