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穎
摘 要:藝術創作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是我國社會發展程度的重要表現指標。而在數字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21世紀,傳統藝術創作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傳統繪畫藝術與數字技術的結合,催生數字繪畫技術的同時,極大地促進了藝術創作在我國社會生產發展中的運用,然而在這結合發展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對我國藝術創作及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文章通過對藝術創作與數字技術結合的產物數字繪畫技術,與傳統繪畫技術的對比研究,得出數字技術發展對繪畫創作的積極及消極影響,并給出主觀以及客觀方面的簡要解決建議。
關鍵詞:數字技術;數字繪畫;傳統繪畫
21世紀,科學數字技術快速發展,藝術也隨之迅速發展。這不僅使得文化藝術自身的發展乘風破浪,更促進了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然而,在藝術與科學技術結合的發展道路上,機遇與挑戰也總是并存的。
一、數字技術在繪畫創作中的主要運用——數字繪畫
(一)數字繪畫是數字技術在繪畫領域的重要運用
數字繪畫是數字技術在繪畫創作領域的重要運用,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總結得到:第一,就其本質而言,數字繪畫就是繪畫技術在數字電腦技術的發展下的一種創作運用形式;第二,數字繪畫是迎合時代發展的,針對社會對繪畫作品要求增多而傳統手工繪畫速度較慢的問題,出現的有效提高繪畫效率的手段;第三,數字繪畫技術源于傳統繪畫,而又在電子數字技術影響下,在技能方法及審美焦點等方面產生了許多的變化。
(二)數字繪畫與傳統繪畫的區別
1.繪畫工具與技能要求不同
傳統繪畫主要是在畫圖紙上進行創作,對筆這一工具也會根據不同畫種的創作需求,做出調整選擇,同時繪畫創作中的油墨或彩繪顏料都是傳統實體繪畫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數字繪畫在繪畫工具方面主要運用電腦和壓感筆等硬件設施,以及各種圖形繪制軟件工具。同時,在繪畫技法方面繪畫結合不同的繪畫工具,有著不同的繪畫技法要求。傳統繪畫要求畫家或作畫者在線條描繪、形體勾勒以及顏色渲染方面都有較為成熟的技能;而數字繪畫相對而言,對作畫者的繪畫技能要求低得多,可以說只要具備基本的繪畫素養,就可以嘗試進行電子數字繪圖。
2.藝術表現形式不同
由于采用不同繪畫方法所使用的繪畫工具不同,所以對應的繪畫媒介也有所不同。傳統繪畫的畫作表現媒介主要是一張畫紙,而數字繪畫的主要表現媒介是電腦顯示器,或者說是電腦繪圖軟件的數據組表現。由此可見,數字繪圖與傳統繪圖的表現形式在表現媒介及表現形式方面都有所不同。
3.審美理念不同
正如前文所說,數字繪圖與傳統繪圖在繪圖工具、繪圖技法要求以及表現形式上都有所不同,則其對應衍生出的審美準則要求必然也是有所區別的。傳統繪畫的畫作質量評判與作品藝術手法、繪畫技術以及作品內在理念表達等各個方面都有關系。而數字繪畫對作畫者的技術要求本身就不高,且使用電腦等軟件工具作畫,還有撤回或消除畫筆步驟的功能。
(三)傳統繪畫與數字繪畫的聯系
1.數字繪畫源于傳統繪畫
數字繪畫本就是繪畫的一種,是繪畫藝術在當代的具體運用。傳統繪畫是數字繪畫的藝術本源,是數字繪畫藝術的營養來源。兩者雖然在表現手法、繪畫工具、表現理念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在藝術表現效果上,二者可以說是同根同源、效果相當的。傳統繪畫與數字繪畫同屬藝術創造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表現現實生活中的現象或思想。而數字繪畫的產生晚于傳統繪畫,在表現手法上更傾向于數據及科技化,但在表達效果方面依然承襲于傳統繪畫,即通過對物體或人物的藝術性刻畫,來表達作者的思想,進而揭示當下或過去,甚至將來的自然或人文社會的現狀。
2.數字繪畫是傳統繪畫迎合時代發展的產物
傳統繪畫主要的作畫方法為手工繪制,在表現效果和藝術價值方面當然更具價值。然而,當今時代事物快速更迭,社會發展迅猛,藝術用于實際生產經營的案例越來越多。藝術本就來源于生活,又應當高于生活,但只有回歸于生活運用,才能最終得以繼承流傳。因此,基于當前的社會現狀,基于生產營銷需要,對于藝術畫作的需求越來越多。傳統手工繪制畫作效率遠不足以滿足這一需求,而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數字繪畫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數字繪畫是傳統繪畫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充分運用社會信息便利的產物。
二、數字技術對繪畫創作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為繪畫藝術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可能
誠如上文所說,數字繪畫技術源于傳統藝術創作,又在表現工具及繪畫手法等各個方面更具現代意義,結合電子科學技術的現代美學藝術創造,在繪畫技術、原色合成、藝術手法渲染上都具備更多的可能。結合先進科學技術的數字化繪圖技術,也為藝術創造提供了更大的可行性空間,使得原本人力難以或無法實現的藝術創造,例如三維立體模擬繪圖等成為可能,為繪畫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促進了新的美學鑒賞方式的出現與發展
基于數字化發展的數字繪畫手法,在與傳統繪畫技法有所差別的同時,也造就了與其相適應的美學鑒賞標準。數字化繪圖不僅在繪畫工具及作品展現方式上與傳統繪畫不同,更在繪畫技術的側重方面與傳統繪畫有所區別。這就使得人們不得不打破原有的藝術審美觀念,以電腦軟硬件為工具,立足于數字化繪圖方式及技巧下,建立高雅與專業的繪畫美學。
3.為藝術作品的傳播提供了更方便的媒介
數字化繪圖以電腦軟硬件為主要的繪圖工具,以電子數據集合為主要的展現方式。一張優秀的電子圖像,甚至是已經生成的音樂、視頻藝術文件,均以電子數據的方式存儲于電腦數字空間中。這一方面為圖像等藝術文件的存儲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也極大地便利了繪制的成圖文件的傳輸與共享。縱觀當代的藝術運用場所,從書報雜志到廣告插圖,從電影海報到網絡游戲無一不是采用電子繪畫技術,電子數據成圖,最終大批量生產傳播、運用于社會生活生產經營的實例。而藝術領域研究,能夠最終用于生活,實現對生產經營的推動,又為其延續發展提供了內在的動力。
(二)消極影響
1.數字技術下繪畫藝術趨向機械化與商業化
隨著數字繪畫技術的廣泛運用,越來越多的藝術創造活動或作品被運用于生產經營。這在極大程度地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損害。其中,藝術創造活動,例如架上繪畫、油畫寫生等原有的藝術創造活動,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電子計算機超高速的運轉,繪畫藝術作品被工廠流水線大量生產復制。繪畫藝術逐漸開始喪失原本的情感寄托與抒發價值,轉而淪為人們謀求生計的賺錢工具。機械化的工廠流水線生產、商業性十足的藝術繪畫創作等等,都使得原本手工繪制的、充滿畫家作者情感寄托的高質量繪畫作品越來越少。藝術看似不斷發展壯大運用于生活,實際上卻又像被扼殺在生活中。
2.傳統繪畫藝術崇高性漸散
如上文所說,藝術繪畫創作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逐漸變得機械化與商業化,使得原本崇高的藝術變得更加親民,沒有極高的繪畫技術的人也可以展開繪畫創作,沒有極好的情感觀點的繪畫作品也可以運用于商業實際,進而為畫者牟利。更有甚者,利用商業市場競爭的盲目性,將大師的精品畫作通過數字電子技術稍加改動,然后大肆生產使用,既賺取了商業暴利,還免除了知識產權的高昂代價,使得傳統繪畫藝術的崇高素養蕩然無存。這些都是如今電子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在極大地便利人們繪畫創作的同時,帶來的對藝術修養、人文素質的極大損壞。
3.藝術創造多樣性逐漸不足
傳統手繪畫作從創作靈感汲取之初,就蘊含作畫者的情感,并在作畫過程中,不斷地揣摩敲打,最終形成極具畫者情感寄托的作品。這樣的作品盡管成畫慢,成畫周期長,但勝在畫作多是經過精心揣摩,不同的畫者對于不同的景觀事物,都會有不同的情感寄托。基于這樣的意象的成品畫作,風格多樣,技法豐富,娛樂價值和美學價值都十分高,這也是我國自古以來藝術作品百花齊放、繪畫藝術繁榮發展的重要原因。然而,隨著當代數字繪畫技術的發展,在繪畫作品成畫快、市場更新代謝速度快等原因的影響下,繪畫作品多樣性漸失。而畫作寄托畫者情感,在表現手法、用筆技法等方面都經過斟酌的優秀畫作更是越來越少。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我國繪畫藝術的持續發展。
三、針對數字技術對繪畫創作的負面影響的解決建議
結合上文提到的,數字技術對繪畫創作產生的消極影響,我們給出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解決方法。
首先,主觀方面而言,繪畫創作的藝術家們應當不忘藝術創作的本源,找回或保持藝術創作的初心。當代,當然也不乏在藝術創作中依然不喪失精神追求,對藝術創作抱有崇高的理想與追求的藝術家。當代藝術家在浮躁的社會發展氛圍中,應當保持本心,提高自身的文化藝術素養,在文化藝術作品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在藝術創作中回歸對藝術崇高的創作激情。
其次,客觀方面而言,社會大眾及國家政府應當適當放松商業化發展對藝術發展的追趕,積極倡導文化藝術多樣化,鼓勵藝術創作。基于社會高速發展的現狀,盡管對于各行各業的發展要求均有要求,但對于藝術創作而言,我國政府及社會大眾應當考慮到其特殊性,在充分利用其在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的同時,注意保護其多樣性。積極鼓勵藝術創作的精耕細作,提高藝術創作水平及質量,促進技術發展繁榮昌盛,才是可持續開發利用我國藝術資源的有效途徑。
四、結語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藝術是生活在意識形態層面的表達,最終又終將回歸于生活,并指導其發展向前。本文通過對當前社會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現狀的簡要整理,歸納藝術創作在數字化領域的重要應用。在數字技術發展的今天,繪畫創作只有乘其風帆,同時注意避其風浪,才能長久地繁榮昌盛。
參考文獻:
[1]陸樂.數字繪畫與傳統繪畫的創作特征分析研究[J].美與時代(中),2017(7).
[2]周全.傳統繪畫技法在數字繪畫中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8(9).
[3]王藝霏.數字技術對繪畫創作的影響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7.譚藝.數字技術對架上繪畫影響的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