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
摘 要:近年來,河南省經濟發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產業基礎仍比較薄弱,尤其在農業經營領域,結構問題十分突出,這樣的現狀嚴重阻礙了河南省未來的經濟發展。分析了河南省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探究具體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現代農業;問題;發展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2-0053-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7 ? ? ? ? 文獻標志碼:A
河南省作為我國的農業大省之一,本身有很大的區位優勢,但由于農業經營體系不完善,區位優勢一直沒有發揮出來。為了促進河南省農業經濟的發展,應不斷優化升級農業經營體系。
1? 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
1.1? 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是現代農業的主體工程
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水平也隨之提升,為了進一步提升農業競爭力,要求農業應向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和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基于現階段農業發展基本狀況和發達國家農業發展歷程,要想實現現代農業,需要實現技術和管理方式的現代化。發展農業經營主體和經營方式的多樣性,在加強家庭農業經營的基礎上,發展多種模式的農業經營,加強與企業間的合作,吸引更多商業資本,打開農產品銷售市場,提升農產品價值,打破傳統農業經營模式,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1]。
1.2? 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覆蓋多個方面
現代農業相對于傳統農業而言,最明顯的區別在于不僅包括傳統種植業和養殖業兩個方面,更多表現為農業向專業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傳統農業中的種植業和養殖業,僅僅是農業的一部分,而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是在傳統農業基礎上,專注優質糧食生產、現代畜牧漁業等養殖業的發展。同時,更加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金融、信息等現代技術的結合,在農產品儲存、加工和銷售等方向也將投入更大的力度,全方位構建以農業為中心的生產鏈。
1.3? 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涉及多個層面
第一,在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下,農民的地位更加偏向于職業化。農民這一身份,并不僅僅是作為單一個體的存在,準確來說是農業生產管理人員,未來對于農民的培訓力度及技術推廣都將得到提升,促進農民朝著職業化道路發展。
第二,除了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經營方式外,新型農業積極推動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轉,推動農業朝著規模化和產業化經營方向發展。
第三,在農業社會化方面,也需要不斷健全公共服務機構,使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在發展中獲得足夠的保障[2]。
第四,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也是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中最明顯的特征,保證農業的可持續化發展。應從河南省的農業實際狀況入手,統一規劃,建立科學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2? 河南省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集約化水平不高
現階段,河南農業主要的經營模式還是以小規模家庭經營為主,偏向于粗放經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對低下。雖然近年家庭農場和農業專業合作社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總體來說規模不大,土地流轉以短期為主,并且運作模式缺乏科學的指導,國際市場競爭力低。從農產品產業鏈方面來說,缺乏規模性的產業結構,導致產品附加值不高,精深加工的農產品比較少,在對于農產品的開發力度上仍有不足。從相關數據來看,在河南省農產品比例構成上,有88.3%是粗加工,僅有11.7%為精深加工,這說明了目前農產品結構不合理,總體效益不高,農業集約化發展距離現代農業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2.2?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資金不足
河南省現代農業發展處于初級階段,農業體系建設還沒有成型,需要大量資金支撐,資金不足問題是目前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面臨的最大阻礙之一。目前,河南省農業經營主要表現在農業多元化建設上,缺乏健全的機制,導致沒有完備的融資機構和融資體系。資金缺乏,使產品創新得不到有效保障。要想進一步推行種糧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需要大量的種子、肥料、農藥、機械、人力等方面的資金。而且,農民融資難度比較大,由于農田并不能作為抵押擔保,所以農民的貸款金額受限,難度大、利息成本高。農產品加工方面,河南省的主要農業企業規模都不大,多為中小型企業,在抵押、擔保能力上都受到限制,融資困難已經成為了最棘手的問題之一。
2.3? 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不高
在農業土地流轉速度不斷提升的前提下,農業經營主體也在慢慢發生變化,農業朝著規模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已成為必然。在這種趨勢下,傳統農業的社會化服務已不再適用于現代農業經營的發展。在傳統農業經營中,很多公益性服務機構條件差、方式傳統、能力有限;經營性的服務機構缺乏有效管理、競爭力不足、發展速度有待提升,導致很多地方在農業技術推廣和動物防控方面實施力度不大,在接受新技術和新理念方面不夠及時[3]。
2.4? 農業經營人才流失嚴重
在當前的農村地區,“雙巢”和“雙棲”現象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從事農業活動已經不是大多數農民的主要工作,更多的是當作副業,農業主體多為留守老人,青壯年多選擇進城務工,農村“空心化”趨勢明顯。
此外,農業技術推廣難度較大,各種服務性的農業組織在引進高技術人才時困難重重,后備人才力量儲存乏力。同時,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企業缺乏科學的指導理念,在具體經營過程中,易出現偏離市場、政策和缺乏技術管理等問題。
2.5? 現代農業管理理念滯后
在發展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時,缺乏專業性人才,組成人員幾乎都是當地農民,這也直接導致在管理時更多依托于傳統經驗,很難向現代化的方向邁進。有的農業經營者對現代農業管理的認識不夠,認知多停留在小富即安、養活家人、無債即可的層面,對農業發展沒有更高的追求。很多從事農業經營的企業,沒有科學的管理知識,基本經營觀念也存在滯后性,對于現代理念和手段的運用少之又少,依然秉持傳統的管理經營方式,創新力度不夠。從目前該類企業追求變革之路的方式來看,要么很難接受先進管理理念,要么在改變過程中太激進,很少有企業愿意腳踏實地,在科學的管理理念下進行變革[4]。
3? 河南省發展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策略建議
3.1? 制定科學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規劃
在農業主體的發展上,應積極推動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農民職業化等多種主體的發展和建設,使農業朝著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方向發展。在建設現代農業進程中,應以現代化理念為要求,從現階段“三農”工作的現狀出發。要想推動河南省農業不斷做大做強,建設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是必要途徑。因此,在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中,要制定科學的管理規劃,在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的基礎上,以土地規模經營為主要方法、農業社會化服務為保障,保證未來農業建設道路能夠在導向科學、目標明確、統籌協作、多向發展道路上前行。
3.2? 積極完善地方性法規
相關部門應在現有農村土地流轉地方性法規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和完善相關制度,以保證農戶承包權的穩定性,增強土地經營權的靈活性。加強縣、鄉、村3級行政之間的聯系,逐步完善信息流通系統和交易平臺,使土地經營權有序地流向市場,促進土地流轉機制規范化、合理化[5]。
同時,在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時,要因地制宜,以不同的標準和方法進行建設。通過完善地方性政策法規這一方法,降低農村合作社和農業中小型企業的融資難度。
3.3? 不斷深化農業金融改革
農業現代化是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在這個過程中,建設資金必不可少。要想解決融資難的問題,需要認清地區農業發展的基本現狀和基本特征,在此基礎上,逐步完善、改革財稅政策和金融服務。金融機構應認真貫徹落實惠農政策,讓更多資源向“三農”方向傾斜。
在金融政策改革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方面,應逐步進行試點改革,讓農業產業能夠在發展中逐步獲得更多的貸款支持,拓寬抵押擔保物的種類,著重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確保更多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惠及到農商領域,發展多元主體、功能豐富、服務完善、運行有保障、合理競爭的農業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同時,不斷吸引民間資本、信貸資金惠及農業建設,在政府的鼓勵、支持、引導下,積極開發合理的多元投資機制,拓寬農業投資渠道,解決目前農業融資難的問題[6]。
4? 結束語
河南作為農業大省,自古以來在農業方面就處于優勢地位,盡管目前在農業現代化道路上仍有不完善之處,但只要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發揮優勢因素,農業的競爭力和活力將得以發展和提升。
參考文獻:
[1]田春麗,胡華鋒,介曉磊.河南省現代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J].種業導刊,2017(8):5-8.
[2]趙意煥.河南省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戰略路徑探討[J].創新科技,2017(5):8-14.
[3]薛妍紅,張璐,劉如如,等.河南省推進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6(7):301-302.
[4]楊麗.河南省農業科技創新體制建設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J].河南農業科學,2011(5):18-21,58.
[5]王官明.農業創新體制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02(4):47-48.
[6]張照新,趙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困境擺脫及其體制機制創新[J].改革,2013(2):7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