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北京京電電力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
為了減少冬季燃煤污染,改善空氣質量,北京市煤改電改革已實行多年。國網北京電力公司為中心城區的煤改電工程做了大量而細致的工作,并且初見成效。北京市中心城區既是胡同文化的代表,更是煤改電項目的集中改造區。以東城區為例,眾多的胡同及大片區域的復雜性為測量勘查工作帶來了難度。常規的測量方法如三角法、導線法、全球定位系統等無法滿足更深度的胡同測量,有時復雜的環境也導致單一的測量方法無法完成既定任務。這就需要依據煤改電的地域類別、各測量方法的適用條件、工程任務所要滿足的精度、工期進度等要素進行綜合考慮,進行差別化測量。
狹長地域表現為單一走向,或長或短的筆直街道,居民生活區及其附屬設施有規律的排列在區域兩側。如史家胡同、干面胡同、柏樹胡同等。
面域地類表現為居民生活區以某一點狀區域為核心,成片狀或網狀分布,主干道成條帶或放射型,其大體分布的輪廓為集中的塊狀或面狀,比較集中。如景山地區、地壇地區等。
多分支區域表現為以某一主干道為主,向兩側延伸出多條分支,居民區分布較為分散,并與其他街區易發生重疊區域。如西石槽胡同、南灣子胡同等。
常規的測角測邊儀器包括了經緯儀、水準儀,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測繪科學的發展,全站儀逐漸成為主導。常用的三角法,符合導線法測量一臺全站儀就可完成。全站儀測量具備操作簡便、工作量小且速度快、精度較高的優勢。但它在使用過程中也易受到氣象條件、通視狀況、地球曲率等外部因素的制約,多次轉站也會造成誤差的累積。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國研制的新一代衛星導航系統,目前正廣泛應用于測繪、導航等諸多領域,它以高精度、全天候、多功能、易操作、無需通視等特點著稱。特別是RTK(Real -time kinematic)載波相位差分技術,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常用的測量方法。它是在基準站上安置一臺GPS 接收機,對所有可見衛星進行連續觀測,通過無線傳輸設備將觀測數據實時傳送給用戶觀測站,并得到用戶站的三圍坐標及其精度。RTK 技術作業效率更高,可有效減少傳統測量中的控制點個數和搬站次數,也沒有誤差之間的傳遞和累積。
一般的地勢條件下,煤改電作業區域半徑不超過5km 的測區。在北京市中心城區的東城區,其煤改電的作業范圍具體體現為某胡同、某街道或者社區,作業半徑多為1km,少則百米。此種情況下,RTK 技術在完成0.8~2.5km2地形測量或線路測量中,其精度與效率是常規測量無法比擬的。
東城區煤改電作業中,RTK 技術面臨的兩個主要影響因素為數據鏈的傳輸與空視環境。數據鏈信號一般通過藍牙連接,易受高大物體、密林、高層建筑和高頻信號源的干擾。另外,控制點離作業區域較遠時,也會影響數據鏈的傳輸和數據精度。在城市密樓區作業,受對空通視條件的影響,衛星信號被阻擋,幾何精度差,易失鎖。
當控制點分布均勻且數量充足(個數>=3)時,在WGS-84 系統下,采集三個已知坐標的控制點求得布爾莎七參數,使用4個及以上的控制點可得到更多的多余觀測并可計算殘差。此方法可在已知點覆蓋的整體區域內保持RTK測量的精度,衛星幾何精度高,數據穩定。當作業區域內控制點數量不足(1<個數<3)或部分損壞時,RTK 基站可架設在任意點上,兩步法觀測校正。觀測站位置應具有以下條件:(1)15°以上衛星高度角;(2)附近無強干擾源;(3)地勢較高利于電臺的作用距離。用戶如果在茂密樹木、高層建筑、寬闊水面等對電磁傳播影響較大的條件下設站,接收機接受的到的衛星信號將產生畸變,影響差分質量,獲得FIXED 解將十分困難。兩步法實現任意架站單點校正在原理上很簡單,通過修正基站坐標,求得差分改正數。第一步:采用經典的三維方法建立預轉換。將近似的參數調入手簿,在WGS-84坐標系統下,任意假設基站,RTK 流動站采點校正;第二步:RTK 流動站采集匹配的控制點的WGS-84 坐標(至少一個點),將測得的WGS-84 坐標與地方坐標匹配,生成坐標增量文件,可單點修改或以文件坐標形式批量修改成果。單點、兩點、多點校正成果對比如表1。
RTK 流動站接受到的坐標與已知坐標之間存在差距,是因為流動站在定位的過程中沒有接收到有效的差分改正信息,通過“兩步法”轉換得到的結果通過高精度已知點的校正得到了準確的差分改正數,能布設滿足精度的作業控制點。

表1
當兩個控制點間距較遠,互不通視,可通過無定向導線布設圖根控制。其方法如下:如圖1 所示的一條無定向導線,A,B 為兩個已知坐標的高等級控制點,其中A 點坐標(XA,YA),B 點坐標(XB,YB),α1,α2……αn-1為前進方向的連接角,D1,D2……Dn為各邊長的觀測值,1,2……n-1 為待求的加密點。用Fx和Fy表示橫縱坐標閉合差,用K 表示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

圖1
由導線坐標方程求得

根據北京市城市測量規范,如果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K 滿足精度要求,平差改正后根據下式計算各加密控制點的坐標:

無定向導線僅有邊長的有效觀測數據,可靠性要比邊角符合導線差,導線點的控制精度會受到制約,但作為布設的施工控制網等級來說,是可以滿足精度要求的。如果測區內已調繪的資料時效較強,僅需修測部分變化的地形地物點,可驗測多個固定點位作小區域平差,依據最小二乘法算相對誤差,不低于規范規定的極限差值可采用其平差成果。
根據煤改電作業區域類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測量方法進行差別化配置。
(1)當區域內控制點分布均勻且數量充足(個數>=3)時,三種不同的煤改電作業類型均可采用精度良好的RTK 差分方法、符合導線法布控,三角測量或極坐標法碎步測量。
(2)當區域內控制點數量不足(1<個數<3)或部分損壞時,狹長型地域宜布設無定向導線(導線邊數不得超過6條)。面域型地域宜布設單點控制的差分RTK(至少驗一點或一邊)。多分支型區域宜布設分支導線(每條支導線邊數不超過3 條),極坐標法碎步測量。
(3)當區域內無控制點或已有控制點完全損毀時,布設區域控制時應綜合配置與優化。條件許可時,可采用“兩步法”任意架站RTK 布控(需驗核固定地物),也可采用自由設站法。當測區內已調繪的資料時效較強時,可驗測多個固定點位作小區域平差(相對誤差不大于1/6000)。如常規方法無法滿足煤改電測繪要求,也鼓勵采用新技術、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