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生態服務價值量的土地利用變化環境效應研究

2019-09-24 07:32:20胡其玉陳松林
生態科學 2019年5期
關鍵詞:價值區域生態

胡其玉, 陳松林,*

基于生態服務價值量的土地利用變化環境效應研究

胡其玉1,2, 陳松林1,2,*

1. 福建師范大學福建省亞熱帶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 福州 350007 2. 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研究所, 福州 350007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探究土地利用變化所引發的生態環境影響成為熱點。運用土地利用程度綜合指數、城鄉建設用地年均擴展強度指數進行土地利用變化分析, 并基于有無土地利用變化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生態環境效應狀況。結果表明:福州市2015年土地利用程度綜合指數為241.53, 2009—2015年變化率0.011, 處于穩定狀態, 而各縣(市、區)之間呈不同程度的空間差異; 2009—2015年福州土地利用變化環境效應指數為0.983, 各縣(市、區)皆低于但接近1, 表明研究期間區域土地利用變化對生態環境有微弱的消極影響。此外, 結合生態—經濟協調度模型判定福州市及各縣(市、區)生態、經濟發展基本處于均衡狀態, 平潭綜合實驗區在建設擴張中需優先考慮其生態脆弱性。

土地利用變化;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生態—經濟協調度; 生態環境效應

0 前言

自1995年IGBP和IHDP共同提出LUCC相關研究計劃以來,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已成為區域生態環境領域不可或缺的研究方向。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 人類利用土地的范圍和強度日益增加[1], 導致土地覆被劇烈變化。受制于社會、經濟、自然、技術等客觀因素及人類行為, 土地開發利用過程中人類不合理利用活動不僅會導致土地自身的衰退, 還常常引發整個區域生態環境的破壞[2]。不合理土地利用會使區域生態系統結構功能紊亂, 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次生鹽漬化、土地貧瘠化、土壤污染等土地生態質量問題[3], 這些問題實則是生態系統對不可持續開發利用活動的負反饋效應。

生態系統要素包含于大氣環境、土壤環境、水環境中[4], 要素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而形成綜合的生態效應。生態服務功能即是生態系統內各組織結構和要素間、系統與外部環境間相互作用, 形成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機制, 為人類生存發展提供所需的自然環境條件及效用, 包括糧食、醫藥和其他物質生活產品, 以及水源、原材料供給等人類生存所必需的服務功能[5]。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 為滿足建設需要占用水域、草地、園地、林地、耕地等生態源地, 對生態系統的過度消耗會使生態服務功能受損[6]。土地生態系統功能兼具自然和社會經濟性質, 是自然經濟綜合系統耦合的結果[7]。運用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當量表定量評估系統經濟價值, 表征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強弱, 其時空動態差異能夠反映區域可持續發展情況[8]。目前, 從土地利用變化角度研究地區生態環境與經濟建設的協調關系還在不斷深入[9], 研究方法和實踐經驗亦需逐步完善積累。

在全社會對良好生態環境的強烈需求下, 土地利用類型的調整變化具有改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與價值的內涵[10]。通過測度土地利用程度變化, 并結合土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定量模型[11]評估福州市生態—經濟協調情況和土地利用變化生態環境效應。選取福州市2009、2012、2015年3期土地利用變更數據進行生態環境效應的定量估算, 揭示福州市生態—經濟發展特點和趨勢, 研究結果可為今后土地利用結構的合理調整和區域生態補償機制、生態賬戶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據和參考。

1 研究區概況及數據來源

福州市位于歐亞大陸東南邊緣, 瀕臨中國東南沿海, 沿福建省中東部的閩江口分布, 與臺灣省隔海相望。經緯跨度在北緯25°15’—26°39’和東經118°08’—120°31’之間。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 濕潤溫暖, 四季常綠, 光溫水資源充沛, 霜少而無雪, 冬短夏長, 山地、丘陵約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72.68%; 作為福建省省會, 福建省政治、文化、交通中心, 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 是全國對外開放度和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地區, 城鎮化率達到64.8%, 在海西建設中發揮龍頭作用。

土地利用基礎數據來自于福州市2009、2012、2015年3年土地利用變更數據, 行政區劃圖來源于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數據中心, 主要作物產值與降水量數據取自《福州市統計年鑒》。

2 研究方法

2.1 土地利用程度綜合分析

從生態學角度對各土地利用類型的利用強度進行等級劃分[12], 定量化測度研究區土地利用強度; 依據不同土地利用的性質, 并根據需要在土地變更調查數據基礎上對各個等級對應的土地利用類型進行合理歸并, 劃分為4個等級。其中未利用地包括難利用地等受制于自然環境及開發利用技術而保持較為原始狀態的地類, 將其劃分為第1級, 林地、草地及水域等利用程度不高的作為第2級, 第3級主要是農用地包括耕地、園地等, 第4級是各類建設用地包括城鄉居住用地、交通用地、設施服務用地等, 隨著土地利用等級提升, 挖潛的難度、生態環境影響強度也逐級增強。土地利用綜合指數計算結果將介于100—400之間, 反映區域土地利用綜合情況, 并將區域內各縣(市、區)進行對比研究, 把握區域整體和內部差異狀況。根據土地利用程度年度變化情況, 進一步評估土地利用程度的穩定度。

土地利用程度綜合指數模型[13]計算方法如式(1):

式中,為區域土地利用程度綜合指數,M為區域各級土地利用程度分級指數(表1), N為區域內第級土地利用程度的土地利用類型占總面積的百分率。

表1 土地利用程度分級表

土地利用變化分析各指數如式(2)、式(3):

式中,為土地利用程度變化量,NN分別是區域末期和初期第級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類型面積占總面積的百分率,為土地利用程度變化率,X、X分別是區域土地利用強度綜合指數基期值和末期值。當=0或者=0, 則該區域土地利用狀況處在平穩階段; 當>0或者>0, 則區域土地利用狀況處在上升發展階段; 當<0或者<0, 則區域土地利用狀況處在下降衰退階段。值越大則區域內土地利用動態變化程度就愈強, 再對比分析區域內各縣(市、區)值大小, 得到區域內土地利用變化分異特征。

2.2 建設用地年均擴展強度

受制于建設用地供給的稀缺性, 城市化過程常出現溢出效應[14], 建設用地呈平鋪式擴張, 而后由于自然環境和政府政策的約束逐漸采取高成本改良實現土地利用方式轉變。因此, 有必要在分析城鄉建設用地擴展強度的基礎上把握區域發展的空間拓展趨勢, 促使土地資源高效集約配置。

采用年均擴展強度指數表示城鄉建設用地擴張的強度[15], 計算方法如式(4):

式中,表示區域的年均擴展強度指數,UA表示在年時的城鄉建設用地規模,UA則表示年時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為區域土地總面積。

2.3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

2.3.1 標準單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當量因子價值修正

在借鑒眾多學者所認同的價值當量因子法基礎上, 綜合研究區社會經濟自然特點修正標準當量因子的價值量。選取區域內種植面積大、經濟產值高的主要作物評估標準生態系統類型的價值量[16], 以1 hm2糧食、蔬菜、水果和茶葉的平均產值作為標準當量因子價值量(表2), 得到標準生態系統單位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量為34530.77元·hm-2。

2.3.2 單位面積生態服務價值當量表修正

以2009年為評估基期年, 依據研究需要將原調查數據的土地利用生態類型重新劃分。田坎歸入耕地類型, 水利設施用地與各種建設用地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相同[17], 難利用地和未利用地劃為一類, 水域單獨作為一種類型, 包括河面、坑塘水面、灘涂等。結合福建省存在大面積種植果園的實際情況并根據已有研究[18], 基于2009年福州市單位面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當量表(表3)參照謝高地單位面積生態服務價值動態修正方法[19]獲取2012年和2015年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當量表, 公式如式(5):

式中,F基期年后第年類生態服務功能單位面積價值當量因子,P基期年后第年單位面積平均降水量,P基期年單位面積平均降水量,F為原類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當量因子。

表2 2009年福州主要作物產值表

表3 福州市單位面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當量表

2.3.3 區域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

運用上述修正結果, 進一步評估區域內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 計算公式如式(6)[20]:

式中,表示研究區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S表示研究區內土地利用類型的規模(面積)大小;W則表示土地利用類型的單位面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量。

2.3.4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地區經濟協調度

采用生態—經濟協調指數分析地區生態系統與經濟發展的匹配情況[21], 通過地區單位面積GDP與單位面積生態服務價值的比值(公式7), 判斷區域內經濟—生態協調狀況的一致性, 再運用生態—經濟協調度指數判別各地區的生態—經濟協調程度(公式8)。

式中,表示單位面積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萬元·hm-2),表示單位面積上地區生產總值(萬元·hm-2),為其比值。

式中,為生態—經濟協調指數,表示末期年,表示初始年。

根據算法及地區狀況, 當<1時, 則該地區面臨生態—經濟不協調的威脅; 當>=1時, 表示地區生態—經濟狀況基本協調, 值越大, 則協調程度越高。

2.4 土地利用變化的生態環境效應

土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定量評估基于系統內部結構功能特性并綜合社會經濟條件[22], 土地利用結構、數量變化會導致土地生態系統內部功能結構轉變[23], 體現于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量的增減幅度。評估土地利用生態環境效應的方法[24]如式(9):

式中,表示土地利用變化生態環境效應指數,ESVESV'表示年有無土地利用變化情況下生態服務功能價值, 設定基期年值為1。當<1時, 則表示該區域內土地利用變化引發生態環境負效應, 生態環境質量日益衰退; 而當>1時, 則表示該區域內土地利用變化具有生態環境正效應, 生態環境質量逐步改善;=1則表示區域內土地利用生態環境影響趨于穩定。

3 結果分析

應用上述模型分析福州市及其轄區2009、2012、2015年3期土地利用變更數據, 得到福州市近些年來土地利用變化情況及土地利用空間分異特點, 估算區域土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 并與經濟發展指標相比較, 評估生態—經濟協調狀況, 揭示2009—2015年福州市土地利用變化的生態環境效應。

3.1 福州市土地利用時空差異狀況

2009—2015年間福州市土地利用結構變化趨于穩定狀態(圖1)。其中, 林地面積占比遠高于其他用地類型, 凸顯其作為“森林城市”的優勢; 耕地比例減少與交通運輸用地、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擴大基本一致, 表明在城鎮擴張過程中, 耕地保護與建設用地擴張之間的矛盾亟需緩解; 同時, 草地、園地等用地規模有所增長。

Figure 1 Land use structure change in Fuzhou

由公式(1)計算得到福州市2009、2012、2015年3年土地利用綜合指數分別是238.94、238.17、241.53, 2009—2012年福州市處于經濟平穩發展時期, 而2012—2015年僅3年土地利用程度大幅度增長, 區域內土地開發利用活動加強。2011年國務院發布《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后, 福州市社會經濟發展進程加快, 隨著各項工程建設的開展土地利用程度提升的趨勢顯著。福州市各轄區土地利用綜合狀況(表4)表明2009—2015年間福州市內各地區間土地利用程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2015年土地利用綜合程度處于前三位的地區是: 臺江、鼓樓、倉山, 這3個地區是福州經濟密度相對集中的區域, 土地利用平面擴展空間有限, 尤其是鼓樓和臺江已接近土地利用程度的極限值。

土地利用程度變化率反映土地利用程度時間尺度上的變化幅度, 表征區域內部產業發展的用地拓展速度的差異。在2009—2015年福州市各地區的土地利用變化率及其排名狀況(表4)基礎上, 運用自然斷點分級, 結果如圖2所示。2009—2015年福州土地利用變化最為明顯的地區分別是平潭、倉山、長樂、馬尾, 另外, 連江、福清、閩侯等地土地利用程度提升幅度也較大。平潭綜合實驗區自2013年“政區合一”, 在國家政策支持下, 各大企業入駐該地區, 土地開發利用強度擴大。倉山、長樂的土地利用程度、變化率雙高, 倉山在當前擴張趨勢下尚有擴展空間, 是福州市實現土地利用內部挖潛的重點區域; 長樂瀕臨海洋且民營企業發達, 未來可作為福州經濟建設中心延伸的重點區域。由此可以預見, 福州市的開發擴展趨向倉山、馬尾、平潭、長樂等地區, 這些地區未來面臨維持生態平衡的壓力。臺江、鼓樓與羅源、閩清、永泰等地區土地利用變化率低于其他地區, 前者作為福州市經濟集聚中心, 區域面積小, 經過長期開發利用, 擴張強度有限; 而羅源、閩清、永泰等地經濟發展相對平緩, 存在大面積的生態服務源地, 可憑借區域生態效益增強綜合競爭力。總體上, 福州市及其各轄區土地利用程度均處于上升階段, 并有向東部沿海擴張的趨勢, 符合福州城市規劃設計, 但需注重土地利用效率, 維護好生態用地。

Figure 2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values in Fuzhou

為探索建設用地擴張時空分異規律, 運用建設用地年均擴展指數測定福州市及其各轄區建設用地狀況(表5)。2009—2012年、2012—2015年福州市建設用地擴展強度分別為0.2866、0.2790, 2009—2015年建設用地總體擴展強度為0.2828, 表明福州建設用地呈平緩擴張態勢, 建設用地空間擴展與經濟發展總體協調一致。倉山區、平潭綜合實驗區、長樂區等地的建設用地擴展強度較大, 與高土地利用程度變化率區域一致。

3.2 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結果與分析

3.2.1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計算結果

由公式(5)計算得到2009、2012、2015年標準當量因子價值量分別為34530.77、50336.07、62800.01元·hm-2。基于2009年福州市單位面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當量表, 運用區域平均降水量因子修正得到2012、2015年當量表, 算得2009、2012、2015年福州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量分別為80566935.45、147110547.8、198778778.3萬元, 各年不同生態系統類型價值變化趨勢如圖3所示; 根據2015年區域內不同生態系統類型的各項服務功能的價值量(表6), 得出2015年福州市各縣(市、區)生態服務價值量及地區排名(表8)。

表5 福州市建設用地規模年均擴張強度表

2009—2015年間, 福州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增長明顯, 主要體現在林地、水域等土地利用生態類型價值的增加。福州各縣(市、區)間生態服務價值差異顯著(圖4), 說明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背景下, 生態服務功能受到地域差異條件的限制, 區域生態競爭力不均衡。

表6 2015年福州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表

圖3 福州市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變化

Figure 3 Changes i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n Fuzhou City

(1)高生態服務價值地區包括永泰、閩侯、福清、閩清、羅源等地, 由于其良好的自然環境基礎, 具有旅游休閑、水源涵養、土壤特性改良和水質凈化等高質量的生態服務價值, 通過生態建設可成為整個福州市的生態服務區, 生產優質的市場化產品。其中, 福清市土地利用程度較高, 說明生態維護與土地利用較為均衡。

(2)長樂、晉安、平潭、馬尾等地的生態服務價值處于中等水平, 可作為福州城市擴展開發的潛力區域, 在保留優質基礎性生態用地的條件下, 吸引并集聚區域內外的優質資源進行高水平綜合發展, 化解高密度經濟建設地區的壓力。

圖4 2015年福州市生態服務價值空間分布

Figure 4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services value in Fuzhou in 2015

(3)倉山、鼓樓、臺江等地生態服務價值較低, 分布有較多的商服及公共建設用地, 人口、經濟高度集中。由于城市邊界的局限, 建成區內部土地挖潛加大, 土地利用程度高, 高生態服務價值用地數量少, 削弱了該區域的生態服務功能。可通過優化建成區內部的生態用地格局, 融合多樣性、多層次的生態服務功能。

3.2.2 福州市生態—經濟協調程度

福州市及各縣(市、區)的值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圖5), 表明福州地區生態服務能力逐漸加強, 展現出“生態文明典范城市”的優勢。2009—2015年, 福州市值整體提升15.2%, 生態系統穩定性加強。2015年鼓樓、臺江、倉山等經濟、人口密集區域的值分別為0.01、0.02、0.31, 遠低于1, 雖然較2009年有一定提升, 但增長幅度不大。福州整個區域處于較高水平(圖6), 絕大部分地區都大于1, 表明其處于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 而平潭綜合實驗區的值有所下降,為0.90, 較差于其他縣(市、區), 面臨生態—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壓力, 沿岸易受海風、海水侵蝕, 面臨自然環境的威脅, 而近年來社會經濟飛速發展, 加深了對原有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影響,故需完善生態管控措施, 加大環保投入。

3.3 土地利用變化的生態環境效應

通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測度土地利用變化生態環境效應, 得到2009—2015年福州市各類型及整體和各縣(市、區)的生態環境效應指數, 如表7、表8所示。設2009年為基期年、2015年為終期年, 評估期間有無土地利用變化情況下區域生態服務價值, 估算兩者之比, 結果顯示: 福州市2009—2015年間土地利用變化環境效應指數為0.983, 小于1, 說明土地利用變化引起了生態環境衰退, 但影響程度微弱, 主要集中在園地、耕地、水域等土地利用類型環境效益的衰減。福州市的城鄉建設占用了耕地、園地、水域等, 使原有耕地、園地、水域等擁有較高生態服務價值的用地類型的面積和生態效益減少, 干擾了生態系統整體結構與功能的平衡。其中, 倉山、平潭、長樂等地的土地利用變化引發環境衰弱程度較大, 近幾年作為福州經濟建設擴展的重點區域, 土地開發利用范圍及強度不斷擴大, 區域內生態功能受到限制。在全市范圍內推動的“東擴南進、沿江向海”區域擴張計劃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這種環境效應。因而, 在發展的同時需注重土地利用效率的優化和生態環境的維護。

圖5 生態服務價值與地區生產總值比值

Figure 5 Ratio of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to regional GDP

圖6 福州各縣(市、區)生態—經濟協調度

Figure 6 Ecological-economic coordination among districts and counties in Fuzhou

表7 2009—2015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生態環境影響指數表

表8 2009—2015年福州各地區土地利用變化生態環境效應指數表

4 結論

綜合運用相關指數模型, 評估并分析2009—2015年福州市土地利用變化狀況及區域發展過程導致的生態環境效應, 得出如下結論:

(1)福州市土地利用程度仍有提升空間, 林地面積占比較大, 但隨著各類建設用地擴張, 面臨被擠占的壓力。其中臺江、鼓樓等土地利用程度高的地區在經濟社會條件發展到較高水平后, 土地利用變化漸趨穩定; 晉安臨近福州中心城區, 土地利用程度及變化率較低, 具備土地挖潛的優勢, 可緩解城市建設用地供給。總體上, 福州城市建設擴展趨勢向倉山、馬尾、長樂、平潭等東南沿海地區延伸。

(2)福州市各縣(市、區)間的生態服務價值與土地利用程度呈現出明顯的地區差異。而福州市及各縣(市、區)建設的生態—經濟效益水平處于均衡狀態, 福州市土地利用變化生態環境效應指數值為0.983, 各縣(市、區)效應指數值皆接近于1, 表明福州市整體土地利用變化的環境影響基本處于平穩狀態, 各轄區間具有微弱差異。

從土地利用變化角度闡釋區域生態環境效應狀況, 可以展現基于區域承載力的生態—經濟均衡態勢。在城鄉建設過程中, 由于土地利用程度的增強, 不同類型用地的生態服務價值會出現縮減效應, 引發生態系統結構功能波動, 影響區域環境。因此, 新時期生產建設應重點考慮生態成本, 推進生態修復與改善工程, 加強區域生態競爭力。而土地利用變化與生態環境互動過程中, 作用因素間、因素與生態系統間的影響機制將是今后待深入研究的方向。

[1] 高莉潔, 石龍宇, 崔勝輝, 等. 廈門島生態系統服務對土地利用變化的響應[J]. 生態科學, 2009, 28(6): 551–556.

[2] 王福紅, 趙銳鋒, 張麗華, 等. 黑河中游土地利用轉型過程及其對區域生態質量的影響[J]. 應用生態學報, 2017, 28(12): 4057–4066.

[3] 余兆武, 郭青海, 曾瑜皙, 等. 城鎮化過程土地利用變化及效應研究進展[J]. 生態科學, 2015, 34(6): 193–200.

[4] 范樹平, 程從坤, 劉友兆, 等. 中國土地利用/土地覆蓋研究綜述與展望[J]. 地域研究與開發, 2017, 36(2): 94– 101.

[5] 尹科, 王如松, 姚亮, 等. 基于復合生態功能的城市土地共軛生態管理[J]. 生態學報, 2014, 34(1): 210–215.

[6] 祁帆, 李憲文, 劉康. 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制度研究[J]. 中國土地, 2016(12): 21–23.

[7] 李廣東, 方創琳. 城市生態—生產—生活空間功能定量識別與分析[J]. 地理學報, 2016, 71(1): 49–65.

[8] 楊鎖華, 胡守庚, 瞿詩進. 長江中游地區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地形梯度效應[J]. 應用生態學報, 2018, 29(3): 976–986.

[9] 方創琳, 周成虎, 顧朝林, 等. 特大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交互耦合效應解析的理論框架及技術路徑[J]. 地理學報, 2016, 71(4): 531–550.

[10] 程琳, 李鋒, 鄧華鋒. 中國超大城市土地利用狀況及其生態系統服務動態演變[J]. 生態學報, 2011, 31(20): 6194–6203.

[11] 李春華, 胡倞, 江莉佳, 等. 長株潭土地利用結構變化與生態服務價值效應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 2012, 28(32): 222–228.

[12] 唐秀美, 陳百明, 路慶斌, 等. 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態分類方法[J]. 生態學報, 2011, 31(14): 3902–3909.

[13] 趙國松, 劉紀遠, 匡文慧, 等. 1990-2010年中國土地利用變化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區域的擾動[J]. 地理學報, 2014, 69(11): 1640–1650.

[14] 劉靜萍, 徐昔保. 海西區城市化質量空間演變與影響因素[J].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18, 27(2): 243–251.

[15] 渠愛雪, 仇方道. 徐州城市建設用地擴展過程與格局研究[J]. 地理科學, 2013, 33(1): 61–68.

[16] 熊善高, 萬軍, 龍花樓, 等. 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時空變化特征及啟示——以湖北省宜昌市為例[J].水土保持研究, 2016, 23(1): 296–302.

[17] 王金偉. 雙鴨山市土地利用變化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影響研究[D]. 哈爾濱: 東北農業大學, 2015.

[18] 胡喜生, 洪偉, 吳承禎. 土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動態估算模型的改進與應用——以福州市為例[J]. 資源科學, 2013, 35(1): 30–41.

[19] 謝高地, 張彩霞, 張雷明, 等. 基于單位面積價值當量因子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化方法改進[J]. 自然資源學報, 2015, 30(8): 1243–1254.

[20] 陶星名, 田光明, 王宇峰, 等. 杭州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分析[J]. 經濟地理, 2006, 26(4): 665–668.

[21] 李真, 潘竟虎, 胡艷興. 甘肅省生態資產價值和生態-經濟協調度時空變化格局[J]. 自然資源學報, 2017, 32(1): 64–75.

[22] 張騫, 高明, 楊樂, 等. 1988-2013年重慶市主城九區生態用地空間結構及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變化[J]. 生態學報, 2017, 37(2): 566–575.

[23] 林棟, 馬暉玲, 任正超, 等. 基于LUCC的蘭州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動態分析[J]. 生態科學, 2016, 35(2): 134– 142.

[24] 謝紅霞, 李銳, 任志遠, 等. 區域土地利用變化對生態環境影響定量評估——以銅川市城郊區為例[J]. 自然資源學報, 2008, 23(3): 458–466.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based o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HU Qiyu1,2, CHEN Songlin1,2,*

1. Provincial Key Lab of Subtrop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Fujia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2. Institute of Geography,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land use change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hot spo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land use degree and the average expansion index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land use change; furthermor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effects were assessed based on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with or without land use change.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land use in Fuzhou in 2015 was 241.53, and the rate of change from 2009 to 2015 was 0.011, which was in a stable state, and there were spatial differences among counties (cities, districts). From 2009 to 2015,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 index of land use change in Fuzhou was 0.983. All the districts and counties were lower than but close to 1, indicating that the changes in land use during theresearch period had a sligh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mbined with the eco-economic coordination model,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Fuzhou and its districts and counties was basically in a state of equilibrium. Pingta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Area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to its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in its construction expansion.

land use chang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co-economy coordination degree; eco-environmental effect

10.14108/j.cnki.1008-8873.2019.05.009

F301.24; X171.1

A

1008-8873(2019)05-058-10

2018-04-04;

2018-04-2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771136); 福建省科技重大專項(2012NZ0002)

胡其玉(1993—), 男, 四川成都人, 碩士研究生, 主要從事土地利用評價方面的研究, E-mail: zhongguo999long@qq.com

陳松林(1964—), 男, 福建南安人, 博士, 教授, 主要從事土壤地理與土地資源研究, E-mail: slchen6@163.com

胡其玉, 陳松林. 基于生態服務價值量的土地利用變化環境效應研究[J]. 生態科學, 2019, 38(5): 58-67.

HU Qiyu, CHEN Songlin.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based o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J]. Ecological Science, 2019, 38(5): 58-67.

猜你喜歡
價值區域生態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關于四色猜想
分區域
基于嚴重區域的多PCC點暫降頻次估計
電測與儀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52
生態
領導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
區域
民生周刊(2012年10期)2012-10-14 09:06:4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黄| 情侣午夜国产在线一区无码| 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黄色毛片| 日韩 欧美 国产 精品 综合| 9啪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在线播放91|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亚洲国产系列|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亚洲人成网18禁| 99这里精品| 亚洲嫩模喷白浆|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人人艹人人爽| 国产精品制服|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91视频免费| 国产第一页免费浮力影院|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亚洲色图欧美|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无码免费视频| AV色爱天堂网| 无码内射在线|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 成人国产小视频| 国产系列在线|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成年人国产网站| 在线欧美一区|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 91av国产在线| 欧美国产三级|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 欧美激情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国产一级裸网站| 最新国产在线|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色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黄色在线不卡| 日韩无码黄色|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欧美在线导航| 欧美精品啪啪| 国产a网站|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天天综合网在线|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国产精品免费p区| 午夜激情婷婷|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尤物视频一区|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极品性荡少妇一区二区色欲| 91国语视频| 青草精品视频| 亚洲第一成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