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靖

“家”對于中國人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從家庭、家族到家國天下,中國人以“家”為紐帶安身立命,治理天下。“家文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思路,突出反映和諧、奉獻、團結的精神內涵,對內提高職工幸福指數和發展能力,對外提升行業整體形象,是組織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好“家文化”活動建設,能夠實現個人、企業、社會的共贏。新時期要搞好“家文化”建設,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堅持民主、切實維權,構建“和諧之家”。職工培訓中心認真做好落實廠務公開制度,按公司廠務公開實施辦法及時對有關事項進行公開,各項關系到職工切身利益的事宜以及與領導班子建設和黨風廉政密切相關的問題,通過職代會、廠務公開欄等多種形式和載體,向中心職工及時公開,使職工能夠及時了解培訓中心情況。培養職工參與意識,最大限度地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竭力解決職工關心的熱點問題,為職工營造一個堅持民主、切實維權的和諧之家 。
凈化、序化、美化園區,打造“舒適之家”。為了給職工創造一個“舒適之家”,職工培訓中心對園區環境的地點、范圍、分工、責任人等做出了詳細的安排,制度化常態化地維護園區環境衛生,不放過每個衛生死角。室外垃圾、雜草定期清除,室內衛生按時清理,營造一個健康文明的辦公環境。同時,為了改善企業形象,提升企業品牌,設計、懸掛、張貼先進的培訓理念,營造濃厚的培訓文化,進一步凈化、序化、美化園區,打造幸福“舒適之家”。
積極動員、全員參與,建設“健康之家”。 保證企業充滿活力的方法就是要讓職工認為自己所在的企業有希望,強調職工在企業中的價值,積極滿足職工個人發展的需求,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并有機會獲得提升。為了激發中心職工的熱情,中心定期開展業務知識培訓和業務知識競賽等活動,提升職工的工作能力,制定有利于職工再學習、再進修的制度,調動自學的積極性。中心組織讀書沙龍、心理課程等培訓,不斷陶冶職工的情操,還積極組織各類文體活動,利用教師節等重大節日,組織職工開展才藝表演、體育競賽、趣味拓展等文體活動,活躍職工業余文化生活,增強職工的凝聚力,建設活力“健康之家”。
廣泛宣傳、扎實推進,打造“創效之家 ”。為了讓創新在企業蔚然成風,讓創新成為全體員工的共識,職工培訓中心統一職工思想,使職工牢固樹立“企業就是咱的家,創效就靠你我他”的思想;建立創新積分機制,激勵員工爭先創優。對員工的每一項創新合理化建議、發明創造,根據創新項目的技術等級,給予相應的積分。評選先進個人和班組時,單位和員工的創新獎勵及各種榮譽評比與積分掛鉤,最大限度地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形成學先進、爭先進、超先進的良好氛圍,打造全員參與,創新“創效之家 ”。
搭建平臺、強化考核,創建“書香文化之家”。職工中心組織廣大職工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職工對國家法規政策的學習與討論,提升職工的政治素養。同時為了幫助職工讀書勵志、崗位成才,通過完善圖書閱覽室、開展讀書沙龍、建立“人格墨香”網絡平臺、拓展“英語角”特色活動,滿足了職工對“書香文化之家”的需求。為激發職工參加讀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中心還在考核機制上下功夫,制定了“雙考雙評”考核機制,即:周考勤,月考核,季評星,年評優。通過夯實文化陣地和實施“雙考雙評”考核機制,為職工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引導職工學習熱情,中心教職工讀書由原來的被動逐漸轉變為主動,鑒于參與讀書學習的員工已經達到70%以上,因此創建了“書香文化之家”。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爭創“奉獻之家”。 提倡奉獻精神要求職工自覺地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把個人利益融于集體利益之中,努力為集體利益多做奉獻。職工在保障集體利益的同時也創造了個人利益。 為了創造一個“人人爭典型,事事做模范”的良好氛圍,職工培訓中心每年都會對做出較大貢獻的職工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在表彰他們對企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的同時,使職工感受到企業對他們工作的充分肯定,實現精神和物質的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