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伍龍
[摘要]隨著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建筑事業也在突飛猛進的發展,在建筑工程施工環節中需要重視施工質量管理,這不僅關系到建筑的整體質量,更關系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但是縱觀當前我國的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環節,依然存在諸多的不足。基于此,本文對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的特點概述,討論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質量控制的要點,最后就如何控制好施工質量管理進行分析,希望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控制措施? 文章編號:2095-4085(2019)05-0184-02
房屋建筑工程質量和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在具體的施工管理環節中,涉及到很多復雜的內容包括人員安排,施工進度的控制,施工的過程監管等。不論是施工部門還是建設部門都要高度重視質量問題,對現場的管理總結經驗,進而打造精品工程。
1? 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的特點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在施工的整個過程中都需要加大重視力度,進而使建筑滿足人們的生產生活需求,而建筑本身最低也需要達到設計要求和國家驗收規范的質量驗收標準。影響房屋建筑施工質量的因素諸多,首先建筑工程會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承包商管理水平的高低;施工監理工作的開展情況。其次,質量波動大。受人為因素影響,房屋建筑質量具有一定的波動性,其不同于一般產品在生產流水線的規范化生產,因此質量難以把控。最后,質量隱蔽性。房屋建筑工程包括很多具體的施工環節。在竣工驗收過程中難以完全掌握每個施工環節質量。因此,工程項目需要以預防為主,加強過程管理[1]。
2?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質量控制的要點
要想把控好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質量控制要點,監理人員需要在施工現場發揮出重要作用,需要明確主次,能夠抓住關鍵問題,依靠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開展好質量監督工作。具體說來,首先,設計人員與施工企業管理人員,工程師需要做好交底工作,而且在施工之前明確施工工序,施工企業需要建立詳細的質量監管制度。其次,監理人員需要做好過程控制工作,施工企業也需要詳細分析影響施工的諸多因素包括人員,材料運輸各方面環節,并且要求各部門明確分工,各司其職[2]。
3? 如何控制好施工質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環節中,項目工程包括準備階段和施工階段。具體來說,在項目準備階段中,施工企業需要根據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做好現場勘查,詳細分析構造對建筑工程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而設計出周全的施工方案,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到人力,施工材料,機械施工,方法等因素,明確設計單位,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以及監理單位的職責。建筑工程施工環節中需要使用多種機械設備,因此需要考慮到機械設備的性能以及操作者的熟練程度,并且要求施工人員在施工環節嚴格遵守施工規定和安全管理條例。施工環節需要高度重視人身安全問題,企業要本著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對所有參與施工的人員進行安全培訓,使其具備高度的安全意識。此外,還要強化技能培訓,使不同工位的施工人員都可以充分滿足質量需求。企業還需要定期開展安全講座,并且采用獎勵機制調動施工人員的工作熱情,施工企業還需要加強人員的管理,杜絕腐敗。采購人員需要嚴格按照要求采購原料,一旦發現材料不能滿足施工要求需要及時清除現場,并且進行追責。對于施工器械的選擇,要根據具體的施工要求而定。同時,設備操作人員以及管理人員要加強對機械設備的保養,使其長時間發揮出功效,確保建筑工程的順利進行。由于施工環節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對其管理和控制也極為繁瑣。
具體說來。首先,各職能部門需要加強現場管理,各司其職。承擔本單位的責任,同時要依據管理條例明確處罰方法。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環節中,機械設備可以為建筑質量提供保障,并且提升施工效率。因此,施工企業需要制定出詳細的設備管理和保養制度,不僅可以確保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更有利于提升施工效率。其次,現場不僅需要監理人員進行管理,更需要施工人員做好自檢自查,監理人員要將每一道施工工序進行驗收,并且做好記錄。施工企業要建立健全質量體系,明確質量管理目標,并且嚴格按照施工管理制度規范施工現場,對施工項目各環節做質量評定,使其覆蓋開工至竣工驗收整個過程。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內容:a制定質量方針;b目標以及質量策劃;c質量控制;d質量保證;e質量改進[3]。
4? 結語
綜上所述,施工建設項目是系統的工程,要想控制好工程質量,需要進行全面的分析。在工程實施整個過程中,不論是設計單位,建設單位,還是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都要做好分內工作,始終把工程質量放在首位,并且及時解決出現的施工問題,確保建筑工程的人員安全,施工進度和工程質量,最終提升我國建筑行業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明慶.淺談建筑施工工程的質量管理與控制[J].門窗,2015,(06).
[2]李化.淺談建筑工程的質量管理與控制[J].江西建材,2015,(13):292-292.
[3]曹勇.淺談強化房建施工管理以促進工程質量的有效措施[J].江西建材,2017,(21):25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