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有產權轉讓是企業經營中會遇到的工作,在轉讓國有產權的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不能對其實現有效的識別和防控,那么就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風險危害。《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對國有產權轉讓的相關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制定了相應的制度,讓國有產權轉讓更加制度化與規范化。不過,雖然有相關制度的約束,但是國有產權轉讓中的風險還是存在,并未實現全面的消除。所以,本文就針對國有產權轉讓中的相關風險進行分析,然后提出了風險的之別和控制方法,希望能夠給業界有關人士一些參考,最大程度保證國有產權轉讓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關鍵詞:國有產權;轉讓;風險;識別;控制
產權交易在企業經營中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操作,為了各種不一樣的目的,企業會選擇將部分產權交易出去。但是,國有產權和私有產權存在區別,在轉讓國有產權的過程中,如果不注意對某些因素進行控制,那么就可能導致風險的產生,從而影響到轉讓工作的正常開展,或者是產生其他方面的影響。因此,必須要對國有產權轉讓的風險形成清楚的認識,通過合理有效的手段對轉讓工作進行優化,切實控制其中存在的風險,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提升國有產權轉讓的實效性,避免風險問題帶來無謂的經濟損失。
一、國有產權轉讓產生的具體風險分析
國有產權轉讓工作具有多個流程,每個不同的流程,具有不同的風險,要理解具體的風險表現,那么就需要從具體的轉讓流程出發來進行分析,切實掌握每個不同轉讓流程存在的具體風險。
1.決策風險
決策階段,是國有產權轉讓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主要就是進行國有產權轉讓的教育決策,在這之中涉及到的風險,就包括了主體資格風險與決策程序風險。主體資格,指的就是產權出讓人是否具備了轉讓國有產權的資格,如果主體資格存在問題,那么轉讓自然會受到影響。而決策程序問題,主要就是指是否依照完善的流程履行了決策工作,各個環節是否符合相關的制度要求。決策階段的風險,是國有產權轉讓中的首要風險,需要對其提前做好識別和防控,才能保證國有產權轉讓后續的相關工作可以順利開展。
2.作價風險
在轉讓國有產權的過程中,需要對相關的資產進行評估,并且確定掛牌價格,這個流程就是交易作價,其風險的來源,主要就是作價流程是否規范,同時是否符合了公允性的風險,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體現出相關的風險問題。第一,對于資產的清算、審計、評估以及備案過程,是否符合了相關規定。在轉讓國有產權的時候,需要遵循相應的規定,嚴格依照流程辦事,如果流程上出現問題,那么就可能引起違規。第二,資產評估是否存在瑕疵,不論是評估過程,還是最終的評估結果,在完成轉讓交易后是否能夠讓接手人滿意,是否會引起訴訟。如果存在這樣的可能,那么就說明存在風險。第三,掛牌價確定。國有資產轉讓需要合理確定價格,這需要慎重考量資產價值與市場情況,盡可能讓國有資產的掛牌價保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如果價格過低,賤賣國有產權,那就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3.出讓風險
出讓階段是國有產權正式對外轉讓的過程,這個階段的風險,也存在于多個不同的方面。第一,無人摘牌的風險。國有資產轉讓,很多時候是在出現經營困難的情況下才會轉讓,轉讓的資產往往價值不高,而一些時候轉讓方估價過高,導致無人摘牌,這就讓前期的人力、物力投入打了水漂,白白浪費了。長時間無人摘牌,也會不斷降低國有產權的交易價值。第二,受讓方要求的風險。在國有產權轉讓中,一些受讓方會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給轉讓方帶來風險,這在交易中一定要注意識別。第三,合同風險。合同就是轉讓方與受讓方圍繞國有產權轉讓簽訂的系列合同,合同中的條款是否合理,對于權利與義務的約定是否明確等等,都可能引起風險。
4.收款風險
完成國有產權轉讓之后,還面臨著收款的問題,要從受讓方回收相關的資金款項。根據相關的規定,轉讓價款在原則上應該一次性付清,如果金額很大或者是受讓方資金周轉困難,可以采取分期付款,首期付款金額不得低于總價的30%,其余款項需要獲得合法擔保,并且按照同期銀行利率支付利息。從目前實際來講,受讓方往往都會選擇分期付款,并且出現拖延的情況,導致轉讓方無法及時回收全部款項,這便可能出現壞賬風險。
二、國有產權轉讓對風險的識別和防控策略
根據上文所述可以發現,在國有產權轉讓的過程中,在整個轉讓流程中,從決策到收款,每個不同的環節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可能對整個國有產權轉讓帶來負面的影響。因此,在進行國有產權轉讓的時候,就一定要對相關的風險加強識別,通過合理的手段來防控其中存在的風險。
1.國有產權轉讓識別風險的方法
對于產權轉讓中存在的風險,想要對其實現有效的防控,那么就需要對其進行識別,只有發現風險,才能指明風險防控的方向,從而提出對應的策略。具體來說,要識別國有產權轉讓中的風險,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手段來達到預期的目標。
第一,依照相關制度規定,來審查國有產權轉讓的具體流程,以此識別其中存在的風險。國有產權轉讓,必須要遵守相關的制度規定,在流程上要符合具體的程序要求,這樣才能確保轉讓的有效性。如果流程與規定不符合,那么就說明轉讓出現了違規操作,那么自然就會存在風險。所以,要想對轉讓風險進行識別,那么便可以依據相關的制度規定,對具體的國有產權轉讓流程加強審查,排查各個環節是否合理,確保能夠盡早發現國有產權轉讓中存在的風險問題。
第二,設立標準檢驗國有產權轉讓的風險。對于國有產權的轉讓工作來講,不同環節的工作,都應該有具體的標準,達到標準,那么就符合要求;沒達到標準,那么就說明工作還不到位,存在一些環節需要改進,這就存在了風險。所以,可以針對具體的轉讓工作,設立具體的標準,以此來檢驗轉讓工作是否達標,從而衡量評價轉讓中的風險。比如對于國有資產的掛牌價確定,這就需要設立一個標準,識別掛牌價的合理性。
2.國有產權轉讓的風險防控
國有產權轉讓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其中存在的風險,是隨機且無序的,要想這些風險不出現,那是很難的。因此,只有通過風險識別,提前制定一些措施方法,對國有產權轉讓中的風險進行預防控制,這樣才能為國有產權轉讓創建一個良好的環境條件。
(1)規范轉讓流程,嚴格依照制度辦事
在進行國有產權轉讓的過程中,要想避免風險,那么就一定要對轉讓流程實現規范,要嚴格依照相關的制度辦事。比如在轉讓公告中,就需要對相關的信息清楚明示,不能有所遮掩,要讓受讓方清楚了解,這樣才能為轉讓工作打下基礎。再比如在進行國有產權轉讓決策的時候,也需要嚴格依照流程辦事,根據律師事務所的《法律意見書》來進行轉讓決策的有關工作,要在法律準繩以內合理決策國有產權轉讓的相關事宜,不能出現違規行為。
(2)合理估價避免出現無人摘牌
國有產權的目的,就是要將產權轉讓出去,換回現金。影響受讓者決定的主要因素,就是價格。價格過高,受讓者自然不愿意接手,可能出現無人摘牌的風險。而價格過低,又可能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因此,就需要對國有資產進行包裝,然后合理估計,增大國有資產的吸引力,使其能夠獲得受讓者的青睞,順利轉讓出去。所以,首先應該對轉讓的國有產權進行包裝,可以將其中的優質產權挑選出來,集中打包進行轉讓,這樣估價就可以高一些。而對于一些不優質的產權,可以將其附加到優質產權中,增大其轉讓的幾率。其次,要進行合理的估價。這就需要根據市場形勢,潛在受讓者的經濟實力,決定一個相對合理的價格。
(3)加強合同風險的有效防控
對于轉讓合同這個方面,也需要加強風險的防控。在進行轉讓談判的時候,要對受讓方提出的相關要求周全考慮,尤其是對于轉讓方而言,一定要以自己擬定的合同文本為基礎進行談判,盡可能讓受讓方接受自己的合同,不能被受讓方牽著鼻子走。此外,還需要對國有產權轉讓后的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的約定,讓潛在風險與產權實際控制者匹配。
(4)做好款項催收避免壞賬風險
在國有產權轉讓之后,需要對相應的賬款做好催收工作。現如今一些受讓方存在故意拖欠款項的行為,意圖讓資金在自己手里發揮最大作用。但是對于轉讓方而言,無法及時回收資金,就會影響到其他工作的開展。因此,就需要加強賬款催收工作,必要時可以訴諸法律手段,確保資金可以及時得到回收。
三、結束語
在進行國有產權轉讓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客觀的風險,需要對其形成有效認識,在實際轉讓工作中加強識別,通過對應的策略來防范這些風險,最大程度提升國有產權轉讓的安全性和經濟性。
參考文獻:
[1]焦鵬飛.企業國有股權轉讓流程及相關問題的研究[J].現代商業, 2017(7):110-111.
[2]金建成.國有企業股權轉讓存在的潛在問題研究及對策[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8).
[3]沈立群.規范國有產權轉讓的法律意見書[J].上海國資,2014(11).
[4]王志峰.試論國有產權處置方式及清算風險[J].現代企業,2017(1).
作者簡介:馮詩瀚(1994.07- ),男,漢族,吉林四平人,碩士研究生,北京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