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浙江舟山綠城育華(國際)學校,浙江舟山 316000
歷史是發生在過去,無法重現的事情。在高中歷史教材里,一個歷史事件往往包括歷史時間、歷史地點和歷史人物,邏輯上也包含因果分析、比較分析和歸納演繹分析等,所以高中歷史絕對不是簡答背誦,而是對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民版教材里,教材沒有按照時間軸線來綜合展開歷史事件,反而是以政治、經濟和文化為主題,進行了專題歷史的講解,這樣的設置對學生的歷史邏輯分析能力要求很高,更應該利用圖表來幫助學生理清歷史事件的脈絡,掌握歷史事件內涵的邏輯。
歷史新課標與之前最大的區別就是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決不能像傳統的教學模式一樣,教師一味地講,而學生只是一味地聽,完全是被動地接收,并沒有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所以在備課環節,我們就要謹記這個原則,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應該抓住提升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情”、“論證和探討問題”等能力這個重點。這就要求在設計圖表時必須體現“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的層次性。圖表是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必須從備課環節就開始精心設計。
比如在人民版教材的必修二里有關于“大躍進”的內容,傳統的模式就是搜集相關史料,展現給學生看,然后把結論直接展現出來,要求學生背誦,這樣就失去了教育的意義,學生只是被動地接收,而沒有進行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對歷史事件的影響也不可能感同身受。基于這樣的認識,這個部分的教學可以這樣設計:(1)搜集相關史料,用圖表的方式展現出來;(2)讓學生自己閱讀圖表并對數據做一個分析,討論下這樣的數據反映了什么樣的經濟情況?(3)結合教材,和同學進行討論,探索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經濟情況?(4)再呈現圖表,讓學生了解同時期西方世界的經濟發展情況,讓學生進行比較分析。(5)讓學生綜合上述兩組圖表,綜合考慮影響經濟的因素,并對我國現在的經濟情況提出自己的建議。只有這樣的有層次、有問題的圖表設計,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己參與到教學中來,成為學習的主體,從根本上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首先,圖表是呈現歷史知識的有效工具,而起獨特的優勢在于直觀明了,可以較快地幫助學生掌握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比如,在講到民國初期軍閥混戰時,繁雜的軍閥派系往往會讓學生覺得背誦負擔太重,而圖表就可以比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通過這個圖表,學生就對情況一目了然,非常清晰,而且還可以結合地圖,將歷史知識和地圖相結合,也符合新課標對高中學生時空掌握能力的要求。除此之外,圖表還可以加強歷史事件的縱橫聯系,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尤其是高中歷史復習課上,歷史事件千頭萬緒彼此之間錯綜復雜,很容易讓學生迷惑。這時候,就可以利用圖表,把復雜的關系條理化,使學生認識到歷史發展的規律性、連貫性、在系統地鞏固平時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歷史發展規律,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提高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順利地完成高中歷史教學的任務。
其次,可以利用圖表培養學生觀察現象、搜集資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里面要求教師遵循從個別到一般、從現象到本質、從圖表信息到歷史結論的發展順序,提出一系列啟發性的問題,通過師生之間的提問回答或者學生之間的討論,由學生自己最后得出答案。比如在講解鴉片戰爭背景和原因的時候,可以這樣講授:(1)展示《鴉片戰爭前中國農村的家庭手工業》和《英國紡織工廠》,讓學生觀察它們的相同點。(2)讓學生分析它們的不同點,可以提示學生從生產工具、生產組織等多方面入手。(3)讓學生查看它們的時間,其實是基本同時的,在這個基礎上討論兩者出現巨大差距的原因(4)探索中國落后帶來的深遠影響(5)探索這樣的歷史事件帶來的經驗教訓是什么?面對全球化的經濟情況,中國應該怎么做。通過這樣的利用圖表,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到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被激活,才能保證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進行。
其實,無論是圖表還是別的教學手段,都必須遵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這一原則,確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搜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目標。同時,從學校和學生情況的現實出發,因地制宜和因人而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靈活運用圖表這樣的教學手段,這樣才能確保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順利完成新課標給予高中歷史的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