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考察記"/>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張培艷
青銅器鑄造過程
2019 年1 月6 日,倪文東老師帶領陜西金石書法遺跡考察組對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進行考察。位于中華石鼓園的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建在石鼓山山頂。未入園時,已經下起星星點點的雪花,門口文懷沙題寫的“中華石鼓園”五個大字處于篆隸之間,樸拙圓融。賞畢刻石后一行人拾級而上,一路被周秦文化場景的青銅浮雕墻壁相迎。沿路再行數百米,到達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原為寶雞歷史文物陳列室,始建于1956 年,1958 年更名寶雞市博物館,2006 年寶雞市委市政府決定在“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的出土地石鼓山建設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于2010 年新館建成于石鼓山頂。我們此時來到了其外觀設計為“平臺五鼎”造型的博物院面前,探討設計者如何將石鼓和青銅器兩種元素相結合才顯得如此錯落不凡。
倪文東老師帶領我們進入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三樓大廳,廳內有一件仿品“大克鼎”,大克鼎原件藏于上海博物館,于清朝光緒十六年出土于陜西扶風縣法門寺窖藏。此外,展廳里將“晚清四大國寶”仿制品陳列出來供人們觀賞學習,其中“毛公鼎”(現存臺北故宮博物院)出土于寶雞岐山縣,“虢季子白盤”(現存中國國家博物館)出土于今寶雞市陳倉區、“大盂鼎”(現存中國國家博物館)出土于寶雞眉縣、“散氏盤”(現存臺北故宮博物院)出土于寶雞鳳翔縣。這么多國之重器都與寶雞這片土地有關,了解一下寶雞與周人的歷史以及寶雞的地形地貌很有必要。寶雞處于渭河之西,是周秦故地。寶雞市的岐山縣、扶風縣和眉縣接壤處為周原地區,為周人的發祥地,周族之祖古公亶父為了族人不受戎狄的侵擾,率眾人由豳地遷居于此。對此,《史記·周本紀》有載:“古公亶父復脩后稷……古公乃貶戎狄之俗,而營筑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樂之,頌其德?!贝撕笪耐跷渫蹼m遷都豐、鎬(今屬西安),但西周井、虢、“弓魚”、夨等重要宗族仍分封于此,或者將墓地選在此處,這是寶雞周原地區發掘出大量的青銅器的原因,不僅如此,寶雞的其他區縣也因為這些原因被挖掘出大量青銅器。寶雞各區縣地理風貌不同,地質構造復雜,東、西、南、北、中的地貌差異大,山、川、原兼備,因此被挖掘出土的青銅器存在于不同的地形地貌中,數量、集中程度和出土形式也不同,常見出土形式的有墓葬、遺址和窖藏等。寶雞地區出土窖藏較多,窖藏就是由于各種原因將所用青銅器集中埋藏而形成的,多因人們祭祀日月、神明或戰亂出逃而留存。據統計,寶雞地區發掘出了數以萬計的青銅器,數量大,種類多,銘文價值和藝術價值十分可觀,寶雞不愧為“青銅器之鄉”。接下來,我將先從第一展廳內的窖藏重器進行整體和具體的介紹。
逨鼎、逨盤和逨盉出土于寶雞眉縣馬家鎮楊家村窖藏,這個窖藏2003年被發現并被譽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是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窖藏。其中出土青銅器包括“四十二年逨鼎”2件,“四十三年逨鼎”10件,以及“逨盤”“逨盉”各1件等共27件每件都有銘文且保存完好的青銅器,總字數達到4084字。其中的2件四十二年逨鼎大小略有出入,這是因為西周時期用陶范法制青銅器只能一個模范制一個青銅器,其他同一時期制造的、功用相同的同種器物大小有別也緣于此。2 件“四十二年逨鼎”內壁各存有銘文25行281字。10件“四十三年逨鼎”大小依次遞減,其中8 件存有內壁銘文316 字,兩件形制較小的四十三年逨鼎合鑄一篇銘文,這種合鑄銘文的現象除了見于不同器具之間,同一器具的不同部件之間也存在。本窖藏青銅器中,尤其要提到史料與藝術價值都很重要的“逨盤”。
“逨盤”造型優美,工藝超絕。盤內鑄銘文372字,記錄了單氏家族8代人輔佐12位國君的歷史事跡。銘文朗朗上口,語言詩化,銘文記述了文王、武王興周滅商,成王、康王拓士開疆,昭王討伐楚荊,穆王征伐四方等史實,歌頌了西周各天子的豐功偉績,“逨盤”銘文對西周王位世系有明確記載,第一次印證了《史記·周本紀》所記載的西周諸王世襲名號和次序,證明了“夏商周斷代工程”所擬定的西周年表是正確的。此外,銘文內容還贊揚了單氏家族的輝煌歷史及歷代周天子對其家族的賞賜和榮寵。為研究單氏家族史及西周王朝與西北少數民族的關系等提供了實物資料,對西周青銅器斷代研究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逨盤”被譽為“青銅史書”。
提到“逨盤”,不得不與“史墻盤”做出比較研究,遺憾的是,并未在此次展覽中得見“墻盤”。據講解員說《墻盤》被調回了周原博物館?!皦ΡP”是1976 年出土于寶雞扶風莊白一號窖藏,兩盤敘述手法大體一致,“墻盤”前半部分歌頌了文王至恭王等7 位天子的豐功偉績,后半部分記錄了西周微氏家族墻的先祖的貢獻,并表明了自己的忠心?!斑F盤”和“墻盤”是不同時期制作的,但銘文的內容和寫作方式來看,具有一脈相承的共性。從書寫的藝術性來看,兩個盤器時期不同,制造者不同,自然會有差別。首先,“逨盤”器型比墻盤大,形制更加美觀,因出土完,保存也相對完好一些;其次,“逨盤”字數比“墻盤”多70 多字,內容更豐富,涉及的西周諸王較“墻盤”多3 代;再次,“墻盤”銘文分左右兩部分,而“逨盤”則是作為一個鑄刻的整體呈現;最后,通過對比,兩盤銘文從書法的藝術性來看,都屬于工穩一路,整體點畫的粗細變化都不大,“逨盤”銘文點畫偏細一些,結構也較為寬松,給人以書寫散漫之感,能較清楚地看出點畫相接之處,“墻盤”銘文點畫較粗,字形結構較緊密,給人以書寫嚴謹之感但不乏變化。
該展廳中,除了上述的展品之外,還陳列了諸多青銅器。他們中的每一件都有著深厚的歷史內涵,圍繞他們中的每一件都可以講述出一段獨有的歷史故事,他們古樸典雅的造型和功用,向我們展示出當時歷史獨有的景象,而這其中的種種詳情,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究和挖掘,慢慢揭開他們神秘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