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海,你是我的驕傲。
在你尚年幼時,你母親就時常為你擔憂:她希望你多出去走走,跟同齡人嬉戲。你只是笑著拒絕她:“其實我還是更喜歡一個人看書吧。”何止是喜歡,你整日癡迷于我所有關于海洋的藏書,產生了近乎狂熱的感情。你毫不掩飾地對我說:“葬身大海是我最崇高的理想。”
這讓我不安。我想起葉文潔教授曾跟我提過的她女兒楊冬充斥著壓抑與憤怒的雜亂無章的畫。后來的我也曾因你的命運而自我反省,如果你不是生長在這樣一個家庭,你是否也不會承受命運百轉千回的變遷?但尚令我安慰的是,那時,我仍能一眼望到你簡單透明的心靈。
你十七歲了。那天,我帶你去到臨海的作戰基地觀看軍事演習。你站在豎立五旗的落地窗前,深深凝望怒海的碧波萬頃,沉默不語。我也注視著你,我的兒子,我觀察你日漸凌厲的輪廓與眼神中的堅毅。你不再喜怒形于色了,我分明感受到,我們父子將相同的信念,深深埋入了心底。
你參軍入伍,逐漸成長為即將啟動的“唐號”指揮官之一。三體危機也在這時爆發了,引起了社會恐慌。“唐號”工程被叫停。年輕的指揮官長久地立于海港前,像與那艘永無機會下水的戰艦,做莊嚴的告別。我絕不信你毫無遺憾,而你也明白,你的命運自此從頭,你不再能擁有你所熱愛的。
但你積極地投身于太空軍的部署計劃,選擇了高級科研組,成為碩果僅存的堅定的勝利主義者。你的熱情與當年不遑多讓,連常偉思將軍都羨慕你意念之堅定。可是北海,我知道你是成熟的孩子,你早已過了狂熱的年紀。我不再能一眼看穿你,也仍然能觸到你實際痛苦不堪的內心。
不久后我聽聞,幾位航天航空界的權威死于隕石雨,多人受傷。我知道,你做了對的事情。你長大了,因為這場戰爭。我從未如此深刻地認識到。你在做這件事情時的果斷與冷酷,都遠遠地超乎我的想象。但你別無選擇,人類也別無選擇。所以你開槍時,并不因為他們無辜而眨過一下眼。我想本應如此。
冬眠前你來見我。那個殘陽如血的黃昏,金色的陽光籠罩著洶涌的怒海,折射出的光芒如同閃閃的龍鱗。你坐在病床前,像兒時一樣無助地望向我。我知道你或許被過多的痛苦反噬了,在巨大的命運面前,你的內心承載了太多的困惑。你分明要走不下去了,你在外人眼中堅定的目光,顯現出疲倦與脆弱。
“要多想。”
“想了之后呢?”
“北海,我只能告訴你那之前要多想。”
你明白了。你的目光重新變得冷靜而堅不可摧,這一次,它將永不瓦解。
你以增援未來的名義,代替我去看那注定的未來,進入了百年的冬眠。
“前進四!”這一次我們終于戰勝了命運。最起碼,人類文明不至于永遠絕跡了。后來的事一如我們多年前所想而發生了,令人欣慰的是,冬眠者對戰爭的嗅覺,起碼為你們的出走壯大了隊伍。我的孩子,你終于能歇下了,你終于能不被命運所左右了。你喜歡太空就像喜歡海洋,你放松自己去欣賞科技。之后你仍然做出了艱難的選擇,卻不復冷酷,慢了一步。我想你心里的某些東西復蘇了,看清你大半生的我也永遠不會知道你那一刻內心的想法,因為我知道你并不害怕成為罪人。
你回頭說:“沒關系的,都一樣。”
后面的事或許你知道了,地球遭遇了降維打擊。然而我們已經盡力了,孩子。命運已經戲弄了我們一輩子,至今我們仍然看不清。這個謎只是像先前的許多次一樣,將我們的靈魂再度拋入痛苦的深淵。這一次,我們永不能得到安寧了。
(指導老師:易貞貞)
寫作背后的故事
我熱衷于寫隨筆。
一直將發呆作為人生最大樂趣。堅信“空不是無”,靈感來自于語文老師傳授的考試技巧:答題前先看一眼作文題目,答題時大腦其實已經在潛移默化地思考了,因為沒有全神貫注去想,反而思維更加發散,更加跳躍。只有在有目的性地放空時,才能用“空”填滿自己,從而獲得答案與平靜。
因為崇尚萬物都在冥冥中,而尊重任何難以理解的決定和事物。
★寒云留言
這是一篇以章北海父親口吻寫給章北海的信,可以說,作者對于章北海這個人物的把握是非常到位的,否則是寫不了這么準確的。也看得出她對于《三體》的熱愛。這次的放膽作文中,寫《三體》的不多,我們從中選取了這篇刊登。《三體》的小說結構是非常宏大的,所涉及的物理及天文知識亦非常多,初中生稍有吃力,但是,如果能從《三體》的閱讀中引發對于自然科學尤其是物理和天文的興趣,是非常好的。小編前些日子在社里的讀書會上也剛分享過《三體》這三本書,6期的策劃也是科幻,對于大劉的宏大構建,我是十分嘆服的。《三體》中營造了一個冷酷殘忍的宇宙法則,而章北海,是書中幾乎僅次于邏輯的冷靜的人。他為了人類的未來,為了心中的理想,隱忍而堅定,為了使技術的發展方向正確而不惜刺殺數名科學家;淡然而超脫,當他實現了心中的理想帶領人類留下火種的時候,對于是他還是另一艘飛船存活下來已經不在意,才有那句“都一樣”。這樣的冷靜與博大讓人由衷敬佩。沒有讀過《三體》的同學可能讀這篇文章會有些懵懂,但,希望這篇文章,希望章北海的魅力,能夠讓你捧起《三體》,那一定是劉嘉琪同學希望看到的,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