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
【摘 要】現代棒壘球運動的發展不斷地提高,國內創建了不少棒壘球俱樂部,為孩子提供更多接觸棒壘球運動的機會。在促進孩子身體健康發展的同時,培養孩子興趣,讓孩子們喜歡棒壘球運動。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當代大學生對這項運動非常感興趣并參與其中,從陌生中去摸索,從好奇中去理解,從喜愛中去娛樂。在天津體育學院隨機抽取了150個學生進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47份。
【關鍵詞】天津體育學院;大學生;棒壘球
中圖分類號: G807.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21-0133-001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1.059
1 天津體院學生對棒壘球運動的了解
天津體育學院是發展棒壘球高水平運動隊的高等院校之一,擁有高水平的教練員團隊,其教練員團隊曾是國家隊退役運動員、健將或一級水平的運動員,擁有深厚的知識、技能水平和教學能力,在他們的帶領下,天津體育學院棒壘球運動隊在全國大學生棒壘球總決賽中不斷創造優異成績,不僅擁有優秀教練員團隊,還有比較完善的器材設施。在對天津體育學院學生的調查中發現,有的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學習了解棒壘球運動知識,以及棒壘球運動的復雜規則,從而得知,該體育學院的大學生對棒壘球運動的初步認識程度是可觀的,國內棒壘球運動的發展不僅僅局限在大學里,在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發展也非常普及。正因為該體育院校的大學生,曾經知道棒壘球運動,對棒壘球運動非常好奇,想進一步探索,去深入了解;經過調查結果得知,該體育院校的大學生有73%的學生在學校接觸過棒壘球運動,而沒有在學校接觸過棒壘球運動僅有27%。
通過表格1得知,27%的學生通過選修課接觸棒壘球運動;39%的學生通過必修課接觸棒壘球運動;7%是該體育院校棒壘球專項的學生;其他沒有接觸過棒壘球運動的學生占比為27%。因此該體育院校對棒壘球運動的普及程度很高,該體育院校不僅僅對體育教育學院、運動訓練科學學院、社會體育管理學院開設必修課程,而且對其他學院,其他專業的學生開設選修課。通過與學生溝通了解到,有不少人在參加棒壘球必修課程后,依然會選擇棒壘球選修課程。由此可見,該體育學院學生對棒壘球運動的學習熱情很高。
2 天津體院學生對棒壘球運動理解程度
在調查該體育學院學生時,通過學生得知,該體育院校的大學生在上過棒壘球運動課程之后,始終保留著對棒壘球運動的濃厚興趣感,會想起在學習、接觸、了解棒壘球運動時,那種喜悅和激情,通過棒壘球課程的學習給予了他們在其他課程以及生活中學習不到的知識,例如提高了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從而得知,給學生提供棒壘球課程學習的機會,可以給予他們正能量。但因棒壘球比賽規則復雜,所以對規則的了解程度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得出表2信息。
該體育院校大學生對棒壘球運動規則理解程度是:49.5%的學生對棒壘球運動規則不了解;28.5%的學生對棒壘球運動規則了解一點;13%的學生對棒壘球運動規則普遍了解;僅有9%的學生對棒壘球運動規則非常了解,可知,非常了解的學生都是棒壘球運動專項的學生,而大部分同學并沒有接觸過棒壘球運動,或者因為接觸棒壘球運動的時間較短而導致學生對棒壘球運動的規則不熟悉。
該學院開展棒壘球的方式多樣,下面將這些方式綜合起來,調查學生一周內參加棒壘球運動的次數。
現在該體育院校大學生一星期接觸棒壘球運動的次數是:27%的學生一星期都沒有接觸棒壘球運動;46%的學生一星期接觸棒壘運動1-2次;19%的學生一星期接觸棒壘球運動3-4次;8%的學生一星期接觸棒壘球運動5次以上,該體育院校大學生除去棒壘球運動專項的學生,較多的學生目前在學校里并沒有接觸過棒壘球運動,經了解沒有接觸棒壘球運動的原因是:在正常工作日時間,學生都在上課,大部分學生在沒有課的時候,在宿舍里玩游戲、出去聚餐等等,把大部分的課余時間放在其他地方,沒有主動去接觸棒壘球運動的意識,雖然學生對棒壘球運動的熱情很高,但是在課余時間,沒有專門老師組織的情況下學生并不會主動參加棒壘球的鍛煉。
3 提高棒壘球運動的建議
通過天津體育學院學生對發展棒壘球運動的反饋,了解到該體育院校對棒壘球運動的普及仍存在不足之處,因此對提高棒壘球運動的普及性提出以下建議:棒壘球運動中使用的器材雖然有些昂貴,但為了普及學生的興趣,應加強資金、器材、后勤補給投入以及場地的維修、保養和場地的建設等等;多開展社團活動,多宣傳,組織看棒球比賽,加強對不懂棒壘球運動的學生的培養,增加他們的認識與理解;對其他專業的學生積極展示棒壘球運動專業同學之間的對抗與訓練。多學習,多了解,多開展非專業同學的棒壘球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學校可以通過社團定期舉行校內棒壘球運動體驗課,讓大家從中產生興趣,并參與到棒壘球這項運動;可以適當舉行表演賽,讓不知道棒壘球這項運動的學生來參觀;選修課的人數增加,面向更多專業的學生開放,追求學生全面發展,盡量讓更多的學生接觸棒壘球運動項目。
【參考文獻】
[1]劉磊.棒壘球運動普及途徑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07):161-162.
[2]陳劍鋒.我國高校棒壘球運動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11):85-86.
[3]張哲敏.普通高校棒壘球運動現狀與發展思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