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嚴妹


[摘要]目的 研究采血時間、制備時間、制備方法、速凍方法對冷沉淀凝血因子質量的影響。方法 隨機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采集的200 ml全血,分別在6、8、13、18 h這四個時間段內制備成新鮮冰凍血漿,每段為25份新鮮冰凍血漿,相應做好標識,之后加工成冷沉淀凝血因子,對其中的Ⅷ因子含量、纖維蛋白原含量進行檢測。結果 各個時間段下由新鮮冰凍血漿制備而成的冷沉淀凝血因子中的Ⅷ因子含量活性隨著制備時間的延長明顯下降(P<0.05),而各時間段的纖維蛋白原含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18 h的質量合格率比較,采血后6、8、13 h的質量合格率均顯著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6、8、13 h這三個時間段的質量合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為保證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備質量,應對全血采集時間進行控制,200 ml要求在7 min以內采完,400 ml要求在13 min內采完,并在6~8 h內、最長不要超過13 h分離新鮮冰凍血漿作為原料漿,同時建議使用平板速凍機的制備方法,以滿足臨床輸注應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關鍵詞]冷沉淀凝血因子;采血因素;制備因素;時間因素
[中圖分類號] R33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7(b)-019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blood collecting time, preparation tim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quick freezing method on the quality of cryoprecipitated coagulation factor. Methods A total of 200 ml whole blood collected from October 2017 to March 2018 was randomly selected to prepare fresh frozen plasma within 6, 8, 13 and 18 hours, each of which contained 25 fresh frozen plasma samples, which were marked accordingly, and then processed into cryoprecipitated coagulation factors. The content of factor Ⅷ and fibrinogen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activity content of factor Ⅷ in cryoprecipitated coagulation factor prepared from fresh frozen plasma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preparation time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ibrinogen content among different time periods (P>0.05). Compared with the qualified rate of 18 hours, the qualified rate of 6, 8 and 13 hours after blood colle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quality qualification rate among the three periods of 6, 8 and 13 hours (P>0.05). Conclus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preparation quality of the cryoprecipitated coagulation factor, the collection time of whole blood should be controlled, of which 200 ml whole blood should be collected within 7 minutes, 400 ml within 13 minutes, and fresh frozen plasma should be separated into material plasma within 6-8 hours, no longer than 13 hours after blood collec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suggested to use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plate freezer so as to satisfy the validity and safety of clinical transfus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ryoprecipitated coagulation factor; Blood collection factors; Preparation factors; Time factor
自1964年朱迪斯·普爾博士發現冷沉淀以來,冷沉淀作為一種血液制品,在臨床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推廣與使用[1]。冷沉淀即把新鮮冰凍的血漿解凍之后進行離心處理,血漿全部移除之后余下不溶的沉淀物這一過程[2]。冷沉淀中富含的凝血因子、纖維蛋白原是可以治療血友病、糾正凝血功能障礙等的有效因子[3]。近年來,無償獻血得到了很好的推廣,來自于街頭、鄉村的血液捐獻越來越多,而隨之出現的問題則是血液檢測、分離的延遲,繼而影響到新鮮冰凍血漿的制備[4],在制備時間、制備溫度以及制備方法等因素影響下,其產生較大的質量差異,從而影響到臨床使用效果。為了能制備出高質量的冷沉淀制品,本研究就影響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備質量的因素與對策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標本來源
隨機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采集的200 ml全血,分別在6、8、13、18 h這四個時間段內制備成新鮮冰凍血漿,每段為25份新鮮冰凍血漿,相應做好標識,之后加工成冷沉淀凝血因子。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被采集全血者均符合《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排除不符合上述標準者全血。
1.2方法
1.2.1制備新鮮冰凍血漿的方法? 應當對采血時間進行控制,200 ml全血采集時間>7 min,400 ml全血采集時間>13 min,所采集的全血不可用于制備新鮮冰凍血漿[5]。對這部分全血進行特殊標識,將血漿分離出來制備成冰凍血漿,這部分血漿不可用于制備冷沉淀。對在正常采血時間內的全血,采集后儲存于冷藏環境中,采集之后按照6、8、13、18 h這四個時間段內做好標識并分離血漿,以每分鐘3800轉的速度持續進行15 min的離心處理,分理出新鮮冰凍血漿,采血時間超過18 h后分離的血漿,制備成冰凍血漿。把新鮮冰凍血漿用傳統低溫冰箱、平板速凍機速凍成固態,然后分成A組、B組,A組血漿平鋪放到平板速凍機當中,進行30 min的速凍;B組血漿平鋪放到低溫保存箱中,速凍2 h,之后取出放置到溫度為-18℃的低溫冰箱中。
1.2.2制備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方法? 使用虹吸法[6]制備冷沉淀凝血因子,注意將容量控制在標示量(ml)±10%,熱合之后第一時間放置到溫度設定在-50℃以下的血漿速凍機中,1 h之后取出,轉移放置到溫度為-18℃以下的低溫冰箱中存儲。
1.2.3 Ⅷ因子含量、纖維蛋白原含量測定方法? 把冷沉淀凝血因子放入到溫度調控在37℃的恒溫水浴箱當中,融化之后嚴格按照有關檢測操作規程標準,采用凝固法測定Ⅷ因子含量、纖維蛋白原含量[7-8]。
1.3觀察指標
對各個時間段以及不同速凍方法下冷沉淀凝血因子當中包含的Ⅷ因子含量、纖維蛋白原含量進行差異對比,另外對各時間段制備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質量檢測結果進行比較。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各個時間段下冷沉淀凝血因子中Ⅷ因子、纖維蛋白原含量的比較
各個時間段下由新鮮冰凍血漿制備而成的冷沉淀凝血因子中的Ⅷ因子含量活性隨著制備時間的延長明顯下降(P<0.05),而纖維蛋白原含量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各時間段制備冷沉淀凝血因子質量檢測結果的比較
與18 h的質量合格率比較,6、8、13 h時間段的質量合格率均顯著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6、8、13 h時間段的質量合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討論
新鮮冰凍血漿是臨床中廣泛應用的一種血液成分,主要用來治療凝血疾病,同時在手術和急性失血的治療方面,也有顯著的止血、促進組織修復作用[9-10]。冷沉淀凝血因子是新鮮冰凍血漿在保存期內基于1~6℃封閉狀態下進行融化,同時將血漿中含有的冷不溶解物質進行分析,并在1 h內進行凍結而成的一種成分血。對在8~18 h這幾個時間段內分離出來的新鮮冰凍血漿經不同速凍方法制備而成的冷沉淀凝血因子是否能夠滿足質量控制要求,目前臨床有關研究報道較少,因此,研究影響到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備質量的時間因素、速凍方法因素對臨床更好地應用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冷沉淀凝血因子中的Ⅷ因子屬于性質極不穩定的一種凝血因子,其半衰期很短,只有8~12 h,而且活性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獻血者自身凝血因子水平、血液采集過程中的各項因素、制備時間和溫度以及運輸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例如,血液應為EDTA抗凝血、運輸期間不能出現劇烈震動、不能出現融血、采集至送至實驗室的時間需要在4 h內完成、保存溫度最低為2℃、最高不能超過24℃等[11-13]。本研究結果顯示,各個時間段下由新鮮冰凍血漿制備而成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其中Ⅷ因子含量活性隨著制備時間的延長明顯下降(P<0.05),而纖維蛋白原含量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在最佳的制備時間段制備新鮮冰凍血漿,對冷沉淀凝血因子中的Ⅷ因子含量有著很大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在采血后6 h內制備出的新鮮冰凍血漿所分離出來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合格率為96.0%,8 h這一時間段內的合格率為92.0%,13 h這一時間段內的合格率也達到了84.0%,均符合質控要求的75%受控標準;但是在18 h這一時間段內所制備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質量合格率僅為52.0%。與18 h這一時間段內所制備的冷沉淀凝血因子質量合格率相比,6、8、13 h這三個時間段的質量合格率均顯著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用于制備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血漿最佳選擇在采集之后6~8 h內,最長不能超過13 h分離速凍的血漿作為原料漿,然后將研究結果用到制備血漿工作之中,這樣制備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血漿制備每年大大增加,不僅可以滿足臨床輸注的安全性,同時還能滿足不斷增長的冷沉淀凝血因子需求量[14-15]。以往臨床使用的低溫冰箱制備法雖然在較短時間內制備的冷沉淀凝血因子活性較高,可滿足冷沉淀質量要求,但隨著制備時間的延長,其顯著性也會有所下降。
綜上所述,影響到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備質量的因素主要是全血采集時間的控制和制備新鮮冰凍血漿操作時間的長短以及速凍方法的選擇,為保證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備質量,應對全血采集時間進行控制,200 ml要求在7 min以內采完,400 ml要求在13 min內采完,并在6~8 h內、最長不要超過13 h分離新鮮冰凍血漿作為原料漿,同時建議使用平板速凍機的制備方法,以滿足臨床輸注應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廖麗梅,王艷清,謝冬梅,等.四種新鮮冰凍血漿制備去冷沉淀血漿的質量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18,25(6):603-605.
[2]潘淑敏,郭穎,陳勝,等.不同方法制備新鮮冰凍血漿對冷沉淀凝血因子質量的影響[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6,18(6):554-556.
[3]鄭望春,葉有玩,王艷春,等.血漿制備時間和速凍方法對冷沉淀凝血因子質量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 12(10):734-736.
[4]畢承恩,楊婷,馬佩琴,等.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備技術的應用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27-29,32.
[5]衛生部.血站技術操作規程(衛醫政發[2012]1號)[EB/OL].http://www.gov.cn/gzdt/2012-02/28/content_2078097.htm,2011-12-31.
[6]周麗,余晉林,吳偉珊,等.全自動冷沉淀制備儀的制備質量和效率評價[J].中國輸血雜志,2018,31(9):1017-1019.
[7]揚麗,陳健.冷沉淀制備儀虹吸法與低溫水浴箱融化離心法制備冷沉淀的對比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17):173-174.
[8]傅國英,徐雪梅,江素君,等.速凍設備與速凍時間對制備冷沉淀質量的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17,30(7):836-837.
[9]陳兆慶,李園園.改良離心法制備對冷沉淀凝血因子質量的影響分析[J].醫藥前沿,2018,8(15):47-48.
[10]姜燕娟,師玉紅,聶軍,等.兩種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備方法的比較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8,31(6):670-672.
[11]陳江敏,李淑清,王裕紅,等.制備濃縮血小板分離剩余血漿用于制備冷沉淀凝血因子可行性研究[J].健康周刊,2017,23(13):1-2,11.
[12]李志堅,王飛,阮琳玉,等.虹吸法制備冷沉淀凝血因子新方向的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5):825-826.
[13]朱愛維.淺析選擇不同的制備時機在制備新鮮冰凍血漿時對其冷沉淀質量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18):7-8.
[14]易芬.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兩種制備方法比較報告[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31):128.
[15]傅國英,徐雪梅,江素君,等.速凍設備與速凍時間對制備冷沉淀質量的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17,30(7):836-837.
(收稿日期:2019-01-02? 本文編輯: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