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方
中圖分類號:F28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7-161-01
摘 要 公共資源交易在我國市場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交易過程中需要投標人提供相關證件,手續繁瑣。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子政府管理初步投入社會應用中,電子證照共享互認政策將有效解決這個難題。
關鍵詞 公共資源交易 電子證照互認 建設與管理
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電子證照憑借查驗便捷、成本低、辦理周期短等優勢,終將替代紙質證件成為主流的證照方式。目前公共資源交易領域電子證照互認工作因受頂層設計、系統建設、配套制度等方面限,制應用仍未廣泛展開,本文將就目前該工作面臨困難及各級交易中心應對措施進行初步探討。
一、公共資源交易領域電子證照互認背景
公共資源交易從廣義上看,即為由公共資源部門所管控的,具有公益性、專有性、壟斷性等特點的交易。從狹義上說,其包含了服務經營權、戶外廣告牌經營權、公物拍賣的緝私罰沒等多方面內容。近幾年,我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信息化建設日益成熟,電子證照互認工作也穩步推進。目前,電子證照互認工作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主要以省級為單位開展。以海南、廣西為例,省住建部門牽頭建設了獨立的省級誠信庫,投標人完成入庫驗證后,在省內任何城市投標都無須攜帶紙質證照,通過身份證或數字證書等身份證明即可實現“一網通辦”。切實減輕參與公共資源交易企業負擔,提高評標(評審)工作效率。
二、公共資源交易電子證照互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省級信息孤島仍然存在,頂層設計需待完善。
目前,電子證照信息僅在省內共享,省與省之間如孤島一般互不聯通。當投標企業需要跨省開展業務時,就要按照各省要求分別注冊入庫。營業執照、獲獎信息、企業資質信息等相關信息如若變更,又要全國各地分別辦理申請核驗等業務,較為不便。想要實現跨省證照全面共享,必須要由國家級統籌推進。2019年1月,國家三部位聯合發布了《電子證照 總體技術架構》、《電子證照 目錄信息規范》等6項國家標準。規定了電子證照應用的總體技術框架、統一的證照分類規則和證照基礎信息。標志著電子證照互認工作邁出了里程碑式的關鍵一步。下一步,針對電子證照信息搜集、跨行業信息共享、數據管理等辦法及方案制定工作應盡早提上日程。只有頂層設計、制度建設在前,電子證照工作才能盡快推行,真正將政策紅利普惠民眾。
(二)信息安全與廉政風險不容忽視。
在進行公共資源交易中,因電子證照互認的應用促進了交易平臺的信息化發展。不過也同時意味著,信息安全的風險性也上隨之升了。一方面,因我國部分地區信息安全技術仍待完善,其網絡管理體系仍存在不足,信息安全難以保證。另一方面,電子證照的互認簡化了證明手續,證照庫的內容直接應用于開標評標環節。當一個小小數據庫可以直接決定了投標人經濟利益時,數據資源的管理工作必然面臨較高的廉政風險。
三、公共資源交易電子證照互認的建議
(一)開展信息化系統層面對接準備工作。
公共資源交易電子證照互認政策的實施依賴于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化系統,因此,只有做好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和電子證照信息共享,才能實現電子化證照的驗證工作。就交易中心的建設而言,各省應緊跟國家步伐,積極爭取財政支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技術對接方案,推進技術層面數據對接工作。
(二)重視交易主體服務提升工作。
電子證照全面互認是一個新開端,也是未來必然的發展趨勢。實施證照全面電子化后,電子證照搜集制作、信息上傳國家再分發各省、投標人跨省投標、交易中心在線驗證等每個環節都需要一個學習和適應的過程。交易中心方面,應從開展標準化服務入手,重視工作人員培訓。同時針對投標人和評審專家人員流動大的特點,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指導方式。監管單位方面,交易中心應積極提供線上監管和智能監管服務,便于監管單位隨時查看項目進展情況,提高監管力度,預防腐敗。
(三)完善管理體系建設工作
完善的管理體系能有效促進電子證照在公共資源交易中的應用發展,從而保證公共交易的安全性。在完善管理體系的過程中,相關人員需對交易市場進行全面調研,分析總結問題。以“放管服”為原則,建設適應電子證照全面互認工作的新時期公共資源管理體系。
四、結語
電子證照互認能有效縮短公共資源交易時間,避免了“一座房子背身上”、“差點弄丟整個企業”等紙質證照遺失問題。各級各部門應從頂層設計、制度建設、系統改造、人員培訓、宣傳指導等方面開展分工,不斷推動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電子證照共享互認工作向前發展,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環境。
參考文獻:
[1] 關于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的指導意見[J].建筑市場與招標投標,2019(03):6-8.
[2] 黃冬如.新時代公共資源交易研究的三大特征[J].招標采購管理,2019(0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