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才
【摘要】市政道橋是城市交通發展的重要工程項目,在道橋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為主要施工材料。市政道橋工程規模龐大,所以混凝土材料應用需要流程化,在每個流程節點采用不同的混凝土技術來進行施工,這些技術的合理應用保證了市政道橋的工程質量。本文主要對市政道橋工程當中混凝土技術的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市政道橋工程;混凝土技術;應用
道橋施工中需要對混凝土施工進行流程化管理,不同流程節點上需要采用不同的混凝土技術,進而滿足施工要求。然而現代許多市政道橋工程中,經常出現混凝土技術實施不規范的現象,導致工程質量受到影響,這說明現代工程單位或施工人員對于混凝土技術的應用功能了解還不充分,需要繼續加強。
1、市政道橋施工中混凝土技術的應用流程
1.1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市政道橋工程施工質量與混凝土材質的質量相關,而混凝土材質質量取決于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根據市政道橋工程的相關規范,首先要確保原材料種類齊全,大致包括礦渣酸鹽水泥、粗骨料、細骨料、外加劑以及水,其次在各原材料的規范要求方面,礦渣酸鹽水泥的強度一般為C30;粗骨料需要選擇0.005m~0.004m的連續級配碎石,同時碎石含泥量不能超過1%;細骨料需要選擇粗砂,含泥量不能超過3%;外加劑應當選擇磨細Ⅱ級減水劑、粉煤灰;水常規要求為17%,具體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在上述配比條件下,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水分過度流失,有效控制混凝土水化熱的問題,還能對混凝土的坍落度進行控制,有利于混凝土的質量[1]。
1.2混凝土拌和與運輸
如果確定了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已達標,需要依照順序將原材料投入拌和場地當中,之后采用拌和設備或者人工來進行拌和,在拌和時要注意相應的規范。要避免拌和順序隨意顛倒,拌和的速度、力度都要進行控制,盡可能保持勻速,待拌和完成之后,需要將混凝土靜置一段時間,通過其自作用來實現材料穩定。
待混凝土穩定之后,即可進入混凝土運輸階段,即為了避免環境污染,混凝土拌和場一般會遠離施工現場,所以需要進行混凝土運輸。運輸過程中,需要采用攪拌罐來進行裝料,以維護混凝土的穩定性,攪拌罐的攪拌速率為3~6r/min,運輸車輛在行駛過程當中,應當盡可能的避免大幅度晃動,大幅晃動不但具有安全風險,還容易造成混凝土離析問題,所以需要對此保持重視[2]。圖1為攪拌罐。
1.3混凝土澆筑
待混凝土運輸完成之后,即可進入混凝土澆筑施工,此項施工要重點關注混凝土裂縫問題。具體來說,可以對混凝土的骨料級配進行優化,即采用鋼筋、引氣劑、塑化劑等來提高混凝土強度,同時降低其中水泥用量;在澆筑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澆筑層的厚度,在一般市政道橋工程規范中,厚度不能超過500mm;澆筑必須保持連貫性,兩個澆筑面的澆筑時間差不能超過第一澆筑面的初凝時長;澆筑同時需要埋入測溫管,通過測溫管可以時刻了解混凝土的內外溫度,有利于混凝土質量;澆筑同時可以埋入冷水管,給之后養護工作提供便利[3]。
1.4混凝土振搗
在混凝土澆筑完成之后,需要進行混凝土振搗,此項工作主要是為了使混凝土的孔隙率減少,增加混凝土內結構的密實度。具體來說,混凝土振搗工作的要求與拌和類似,即振搗需要均勻,要控制振搗用力、振搗速率、振搗方向,同時在振搗過程當中還可能出現浮漿問題,對于此類問題需要在浮漿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后,用抹尺將其去除。此外,振搗還要關注澆筑混凝土的平整度,如果發現不平整現象,需要及時進行處理。
1.5混凝土養護工作
混凝土振搗完成之后,混凝土施工流程基本完結,只需要等待混凝土自行凝固,但如果完全依靠混凝土自行凝固,很容易因為外界溫度因素的影響而出現水化熱等現象,不利于混凝土質量問題,因此需要人工進行養護。混凝土養護工作一般分為兩個方面,即保溫與降溫,這兩個養護方法的選擇,需要通過預埋的測溫管來了解混凝土當前溫度,如果溫度過高則需要開啟預埋冷水管來進行降溫,或者直接對混凝土外部潑水;如果溫度過低則需要在混凝土上鋪蓋草席、塑料薄膜等來實現保溫,如有必要還可以選擇大棚與暖氣設備來實現保溫。此外,混凝土養護工作中除溫度控制以外,還要對混凝土水含量進行控制,即水含量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具體應圍繞設計要求來進行抉擇。圖2測溫管。
2、市政道橋施工中混凝土技術應用常見問題
2.1人工因素問題
現代市政道橋工程主要采用“人工+設備”施工模式,因為人工存在誤差性、不穩定性,所以會影響施工效果,直接導致混凝土質量受損。具體來說,人工在施工過程當中,因為主觀因素的影響,很難確保施工的準確性,進而影響混凝土的質量,其次在不穩定性影響下,人工可能出現工作失誤,尤其在市政道橋工程這種大規模工程當中,人工因素問題會被放大數倍。因此,人工因素是導致混凝土施工不達標的常見因素之一。
2.2混凝土原材料問題
現代市政道橋工程對于混凝土原材料質量的控制存在缺陷,即主要控制混凝土原材料強度、配比等主要參數,而對于其他次要參數則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視,下文將從水泥、水的質量控制方面對此類問題進行分析。
2.2.1水泥質量控制問題
目前,很多市政道橋工程因為對質量的追求,會刻意選擇一些質量表現良好的混凝土,但這些混凝土未必與實際條件相符,例如選擇強度表現更大的混凝土,此類混凝土之所以強度較大,是因為其內部某個原材料的含量更高,容易導致混凝土在實際施工當中大概率與實際參數不符,導致拌和不充分等問題。
2.2.2水質量控制問題
通常市政道橋工程只對混凝土拌和用水的用量進行控制,而對于水質是否純凈則存在一定的忽略。具體來說,圍繞就地取材的原則,市政道橋工程時常會選擇施工現場附近的水源,而此項選擇相對隨意,只要水源沒有明顯的污染表現就可能被選擇,此時如果水源內存在堿性、酸性等肉眼不可見的物質,就會對混凝土質量造成重大影響。
3、市政道橋施工中混凝土技術應用問題解決對策
3.1提高人工監管力度
某種角度上人工誤差性、不穩定性是不可完全消除的,所以在面對人工因素問題時,只能做到降低其影響概率,本文建議市政道橋工程單位加強自身的人工監管力度,通過管理制度、管理實施、處罰機制來進行控制。具體來說,在管理制度方面,需要圍繞實際施工要求來制定工作制度,并將其交于監管人員落實,通過監管人員職權與工作制度的結合即可生成管理制度;管理實施方面,則需要監管人員圍繞工作制度對施工現場進行管理;處罰機制方面,當監管人員發現某施工人員出現了不規范施工問題,需要及時制止,并酌情進行處罰。
3.2混凝土原材料合理選擇
就上述(2.2混凝土原材料問題)分析可見混凝土原材料方面的主要問題為盲目選擇,那么要對此問題進行管制,應當結合實際要求來對原材料進行合理選擇。具體來說,首先需要先確認市政道橋工程的實際質量要求,其次根據要求來選擇相符的混凝土原材料,不能因為追求質量而盲目選擇,同時還要對水一類的材料進行檢驗,避免污染現象。
結語:
混凝土技術是市政道橋工程當中重要的施工要素,與市政工程質量關系密切;如果想改進混凝土施工技術與工藝,需要分析當前市政道橋工程混凝土技術實施流程;剖析當前市政道橋工程混凝土技術實施普遍存在問題;并針對普遍問題,切實提出并實踐相關工程措施。
參考文獻:
[1]邱文月.市政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分析[J].門窗,2014(4):191.
[2]洪洋.市政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分析[J].福建建材,2016(4):61-63.
[3]李凌波.市政道路改性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J].河南建材,201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