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明
摘 要:油菜是我國種植歷史十分悠久的油料作物,但是由于近幾年國內外市場的宏觀調控以及小麥等各類主糧作物優惠的政策影響下,大部分農民不同程度上的降低了種植油菜的積極性,所以嚴重影響著糧油安全性與自給率。但是玉米和小麥的連茬種植方式卻大大加重了作物的土傳病蟲害,對于此類情況如何有效平衡好油菜生產面臨的多數種植以及各項矛盾成為了亟待探究的重點課題。在收獲油菜后,油菜根茬是極為重要的肥料農業資源,由于油菜組織中包含四生代謝產物,能夠在黑芥子酶的作用下產生活性物質,對于土壤的病原菌產生一定的殺傷,并且有效抑制農作物土傳病蟲害現象的發生。所以本文以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為案例分析探索油菜根茶,對于后作玉米產生的增產作用。
關鍵詞:油菜根茬;后作玉米;增產作用
玉米根茬能夠有效改良后作土壤的肥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結構特征。在應用連續油菜根茶能夠有效提高了土壤中的磷和鉀的含量,在試驗過程中土壤中的有機物質含量進一步增加,相比較小麥——玉米模式,油菜——玉米能夠有效增強肥力,并且能夠使微生物特征產生變化,真菌數量得到明顯減少,大大的增加了細菌群落數量。油菜屬于前茬作物,能夠實現綠色高效且多熟高產、糧油兼豐等各類特點,相比較傳統的輪作模式而言,通過玉米和油菜輪作模式下,能夠有效發揮油菜生物熏蒸作用,并且減少病蟲害以及病原菌的發生和繁殖。
一、油菜根茬生物熏蒸對于農作物土傳病害的防治作用
生物熏蒸主要是應用十字花科植物中的硫代葡萄糖苷進行分解,有助于發揮出化合性物質能夠殺掉土壤中的有害生物。生物熏蒸指的是應用植化相克現象進行生物防治,由于硫甘主要存儲于細胞液中,化學性質十分穩定,沒有生物活性,所以與植物存在在黑芥子酶細胞中,組成硫代葡萄糖苷黑芥子酶系統。
一般情況下分析,硫代葡萄糖苷黑芥子酶系統是較為普遍的,是病原體以及植物防御部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反應過程中通過化合物被天然隔離進行反應。由于硫代葡萄糖苷以及黑芥子酶會存在芥子酶細胞液泡中,所以葡萄糖苷以及黑芥子酶難以進行接觸反應,如果細胞的代謝受到破壞,例如機械損傷或者是害蟲侵襲、自然腐敗等各類方式會大大降低植物組織遭受的蟲害在此過程中,黑芥子酶與硫甘進行反應。
油菜屬于綠肥,具有其他綠肥難以替代的土壤改良作用,油菜中含有的硫苷能夠產生生物熏蒸作用,對于土壤中的病蟲害以及原菌傳染有一定的殺傷力。同時應當正確認識到,硫代葡萄糖苷與黑芥子酶系統是部分植物對于病原體和昆蟲的防御部分。通過添加有機物,選用工作方式增施綠肥等各類方式能夠為油菜后茬作物以及油菜耕作系統提供幫助。要想有效增強有機質含量,必須要減少土壤侵蝕,切實增強土壤的消毒效果,有助于提高水的滲透力。
二、多熟種植模式中油菜根茬對于后作玉米產生的增產效應
1.土壤肥力與土壤微生物特征
將油菜組織切碎之后,可以放入土中深埋,將其作為土壤有機肥,能夠大大的改善土壤肥力,由于油菜組織中含有硫苷葡萄糖并且具有生物熏蒸作用,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生長,能夠切實降低作物土傳病蟲害的發生概率。油菜根茬在土壤中能夠有效改善土壤中的氮元素、零元素和鉀元素的變化,通過油菜根茬后發現土壤中明顯增加了磷和鉀元素。主要原因在于油菜種植之后土壤中的細菌增多,由于氮化細菌能夠將土壤中的植物進行有效分解,使其成為植物易吸收的有益微生物。所以根據這一情況可以放入油菜根茬能夠為細菌增長提供便利條件,由于真菌性土壤是土地衰竭的重要標志,如果增加了真菌菌落會代表著土傳病蟲害問題更加嚴重。投入油菜根茬后,真菌數量得到減少,也大大降低了后作玉米土傳病害的發生概率。
2.油菜根茬生物熏蒸對于玉米土傳病害發生產生的影響
根據相關探究表明油菜中的生物熏蒸作用能夠對于土傳病蟲害產生一定的殺傷作用,由于生物熏蒸對某種作物的病蟲害防治效果應當進行深入探索,所以本文通過分析油菜——玉米、小麥——玉米兩種運作模式,進一步探究,油菜根茶對于玉米土傳病蟲害產生的防治效果。由于油菜根茬中能夠在分解時產生非硫苷以及異硫氰酸酯物質,這些物質能夠抑制病蟲害發生。再加之玉米土傳病蟲害發生,由于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例如PH值、土壤通透性、養分情況、天氣、微生物特征、水分都會對土傳病蟲害產生影響,所以在生產過程中有效加強油菜生防作用,結合實際天氣、耕作方式、土壤環境進行針對性防治。
3.玉米產量與相關性狀分析
根據玉米的最終產量發現油菜根茬后作玉米的產量明顯增加,根據相關數據分析對比由于玉米的千粒重和小區玉米穗數存在差異,主要原因在于玉米絲黑穗病有一定的發生概率。由于玉米中的雌雄穗是絲黑穗病發生的重要對象,如果一旦感染絲黑穗病,導致玉米雄蕊難以產生花粉,則難以正常的生長繁殖。所以,油菜根茬中含有的硫苷葡萄糖產生生物新政作用能夠有效抑制玉米紋枯病以及絲黑穗病的發生概率。
三、油菜根茬對于后作玉米土傳病害以及產量的影響
由于生物新生作用能夠有效控制土壤病蟲害的發生概率,進一步實現后作玉米增產。但是分析對于同一種病蟲害的預制情況發現,抑制影響幅度并不一致,由此能夠說明油菜的生物防治技術效果并未穩定。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可以應用棉隆有效抑制土傳病蟲害,棉隆屬于含有異硫氰酸甲酯的化學合成的物質,其中含有的主要成分與油菜生物熏蒸含有的化學物質大致相同,屬于同類物質。由此能夠看出油菜的生物熏蒸作用效果與新增材料釋放的脂類物質以及強度有著密切的關系。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油菜根茬的生物熏蒸作用有效抑制后作玉米發生土傳病害情況。在小麥——玉米、油菜——玉米,這兩種輪作模式下分析玉米土傳病害的具體情況以及土壤理化性質、微生物特點與產量能夠發現通過輔助盆栽實驗,有效對比田間實驗,可以驗證油菜根茶能夠抑制玉米兩種土傳病害。由于油菜跟茶有一定的生物熏蒸作用,在兩年后田間實驗中數據顯示,在油菜茬之后進行玉米輪中,能夠大大降低土傳病害率。在此過程中,玉米的絲黑穗病發病率明顯降低16%,并且紋枯病的病情也降低22%。同時將花期得先有菜切入后買入途中會發現玉米的絲黑穗發病率降低約為20%,并且呈現每年降低的發展趨勢。油菜根茬的生物熏蒸作用能夠有效抑制土傳病蟲害,由于考慮到眾多因素的影響,有助于發揮出油菜生防作用,大大的提高了玉米的生產量。
參考文獻:
[1] 尚勛武,楊祁峰,劉廣才.油菜根茬對于玉米產生的增產作用探索[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8(增刊1):194-196.
[2] 楊祁蜂,孫多鑫,熊春蓉,等.關于后作玉米增產具體策略研討[J].中國農技推廣,2017,23(8):20-21.
[3] 劉淑琴,何寶林.油菜根茬對于玉米種植中的應用效果[J].甘肅農業科技,2018(8):30-31.
[4] 崔云玲,張立勤,車宗賢.油菜根茶對于玉米產量及土壤成分的影響[J].甘肅農業科技,2817(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