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春生
摘 要:本文從莊浪縣的地區特征、防治現狀和重要性進行分析,就如何加強防治和管理森林病蟲害提出了針對性意見供參考。
關鍵詞:病蟲害;防治;重要性
莊浪縣在開展森林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經過部門廣大防管隊伍人員的努力與社會各界人士的積極配合,森林病蟲害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明顯提升,經濟效益逐步提升。但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當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仍然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形勢不同樂觀。
一、甘肅平涼莊浪縣地區特征
莊浪縣位于甘肅省東部、六盤山西麓,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縣境海拔在1405-2857米之間,年平均氣溫8.4℃,年平均降水量482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075.9小時,無霜期160天,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莊浪縣資源富集,發展潛力巨大。當地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層深厚,適宜油松、華北落葉松等林木的種植與培育。在深入貫徹和執行國家相關政策以及地方生態環境建設總方針的股從橫中,我單位把林業建造重點放在植樹造林、封山育林與病蟲害防治工作上來,加快森林經營與基地培育體系建設與管理,負責宜林、宜草地區及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工作,協調和管理山區綜合開發;負責全縣生態造林綠化及林業發展工作;關注我縣直屬林場的發展狀況,切實指導林業建設、森林管護等管理。組織指導全縣治理開發農村“四荒” (荒山、荒水、荒地、荒灘)資源工作,合理規劃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防護林、特種用途林的種植面積與措施,落實調查、規劃,設計、動態監測及經營管理工作,基本實現了氣候調節、土壤改善、防風護田的生態格局,我縣林業發展所帶來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初步顯現。
近年來,莊浪縣林業建設進展順利,保持保量地完成了省市下達的各項任務,部分林業工程發揮著顯著的生態效益,但受季風氣候和林木自身抗性的影響,各種病蟲害層出不窮,由于地方財政投入困難,導致防治設施安裝不當,人員隊伍缺乏,管理機制不靈活,制約了經濟林木的生長,無法適應新時期的發展形勢。
二、森林病蟲害防治現狀
森林病蟲害是制約莊浪縣林業產業發展的主要災害之一。當前,莊浪縣的林木類型在不斷擴張,而病蟲害的種類也隨之增加,據統計,對莊浪縣森林帶來直接危害的病蟲害已經達到54種,輕微危害有24種,帶來的年均經濟損失逐年提升,已經成為財政支出的重要部分。近年來,我單位在上級政府的領導下,在各級部門和群眾的積極配合下,森林病蟲害得到了有效抑制,防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然而,仍然有一部分防治人員缺乏專業知識,沒有認識到森林病蟲害的危害性,在采取方案時不到位,措施應用不當,致使年均森林病蟲害的發生次數仍然居高不下,危害十分嚴重。例如,松材線蟲病等危險性病蟲害在一些縣區林木種植區呈擴大蔓延趨勢,楊樹蛀干害蟲危害猖獗,突發性害蟲相繼在一些地區爆發成災,松毛蟲等歷史性害蟲發生面積居高不下,森林鼠害也在不少地區毀滅了大量的新植林和幼林,已直接影響到我縣林業的健康發展。我縣森林病蟲害年均實際發生面積逐年提升,每年因森林病蟲害造成的全部經濟損失達1億元。這不僅給縣經濟發展造成了重大損失,也對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影響。隨著我縣造林綠化步伐加快,人工林面積迅速增加,森林病蟲害將進入高發期,防治工作的形勢將更加嚴峻。
為高效預防和控制林木病蟲害(松材線蟲病、紅脂大小囊、美國白蛾等)對我縣林業生產的不良影響,確保在發生疫情時能夠及時、迅速、高效、有序地進行應急處理,保障我縣林業安全健康發展,確保公眾健康,維護社會穩定,需要充分認識到森林病蟲害對生態建設的重要性,結合我縣實際制定相關防治預案,重視制度建設,完善各管理環節,做足準備。
三、加強病蟲害防治對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
1.提升育苗成活率
眾所周知,森林植被能夠極大地改善地方的水土流失現象,為動植物提供棲息場所,豐富資源,對改良生態環境也有積極意義。而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能夠有效提升林木的成活率,擴大種植面積。林木在幼苗期間極易出現病蟲害,也是損害程度最大的時期。因此在此階段就要嚴格控制病蟲害的出現,嚴格把控,從源頭上防止病蟲害的影響,確保生態環境管理的有效性。
2.改善生態環境
在森林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關鍵人物便是確保自然生態環境的友好性,利用最合理、最科學、最無害的措施處理病蟲害才符合當代綠色環保型的林業發展理念,這對于維護生態的平衡性也有重要意義。無公害防治措施可以在不影響自然環境的基礎上降低病蟲害的危害范圍,提高林木的生存率,具有較高的生態環境價值。對此,病蟲害防治人員要秉承“預防為主、科學治理、保護環境”的原則,大力推廣科學管控的理念。加強對技術人員對無公害防治病蟲害的認識和技術培訓,對未來林業的發展夯實基礎。
四、病蟲害防治與管理措施
1.提高認識
要引領全縣人民認識到保護林業生態系統的緊迫性,增強工作責任感,采取高效管理措施遏制病蟲害嚴重發生的勢頭,爭取將災害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可以初步確定防治目標:在有林地面積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全縣森林病蟲害發生率控制在3%以下,防治率、監測覆蓋率和種苗產地檢疫率分別提高到65%、75%和85%以上,從根本上扭轉我縣森林病蟲害嚴重發生和危害的局面。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認真貫徹《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進一步深化改革,強化管理,突出重點,整體推進,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全面推進我縣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
2.加強營林工作
在林業的生產、管理與經營過程中常見森林病蟲害,在進行綜合治理與管理時,應當全面落實“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八字方針,從幼苗的栽培管理開始,做好病種排出、良種消毒等工作,選育抗性較高的經濟性林種,逐步建立起較為完整的抗病蟲害樹種庫,加強繁育基地建設以及無檢疫對象的苗圃管理,加強對生產基地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嚴把育苗關。植樹造林要堅持持適地適樹的原則,大力提倡營造混交林和封山育林。堅持改善自然環境與水土條件,提高森林生物多樣性,發揮森林生態系統的自我調控作用。重點林業工程建設必須把病蟲害防治措施納入到造林頂層規劃設計中,實行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檢查等驗收制度,禁止使用帶有病源體的林種。落實幼林的監管與撫育,避免外界不良環境條件對幼苗造成損傷,及時清理受病蟲感染的林木和火燒跡地林木。
五、結語
病蟲害防治工作需要充分利用生物防治、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不僅要考慮到防治效果,還要控制經濟成本,同時需要解決化學藥劑容易引起病蟲產生抗藥性的問題。綜合性防治手段具有高效、安全、經濟等特點,有效節約了林業建設成本,促進了我縣林業的高速發展,增加了經濟效益,確保了林農收入,林木栽培積極性極大提升,為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董文靜.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的森林病蟲害防治[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34):3856.
[2]丁橋周.森林病蟲害防治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的重要性[J].吉林農業,2019,(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