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斌 鐵春曉 張慶偉 任淑芳

摘 要:隨著小麥新品種的推廣使用,以及種植結構調整、耕作制度的改變,機械化播種收割的不斷提高,麥田雜草的種群變化較大,群眾長期反復使用單一除草劑,防效不好,增加了生產成本,影響了小麥產量。為明確小麥田雜草分布特點,采用倒置“W”9點取樣法,在雜草花果期進行調查,以確定雜草的分布情況,提出可行的防治建議,
關鍵詞:小麥田;雜草;調查結果;防治建議
近年來,麥田雜草越來越多,對小麥的產量有很大影響,麥田雜草在作物生長過程中與麥株爭水、爭肥、傳播病蟲,影響小麥生長與產量。雜草危害嚴重的麥田,更易造成小麥倒伏和收割困難,雜草種子混于麥粒中,還影響糧食品質,調查麥田雜草的種類和群落,提出化學防治建議是省工有效的措施。
一、麥田雜草調查和統計方法
1.材料與方法。選擇我市主栽小麥品種田,抽取3個鄉鎮,每個鄉鎮選擇有代表性的小麥田各10塊,每塊調查麥田取9個點,采取倒置“W”九點取樣法(見圖1),記載樣框內全部雜草的種類及數量(禾本科以雜草莖桿數為單位,其他科以雜草株數為單位計算田間雜草數量),并將其填入田間記載表,計算平均密度、頻度和多度,并將其填入調查統計表。
調查的樣方框統一為0.25米2,即邊長為0.5米的正方形框(可將兩根50厘米長、10毫米粗的鉛絲以環連接)。
2.調查統計方法
(1)密度:單位面積內某一種雜草的株數。
式中:D--密度(株/m2);N—雜草株數;S—調查面積(m2)。
(2)頻度:某一種雜草出現的田塊數占總調查田塊數的百分比。
式中:P—頻度(%);n—調查田塊數;Yi—某一種雜草在調查田塊 i 中出現與否,出現記為1,未出現則記為0。
(3)多度:某一種雜草總株數占調查各種雜草總株數的百分比。
3.調查時間 ?2019年4月下旬至2019年5月中旬。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偃師市麥田分布雜草20種,隸屬15科,其中禾本科4種,十字花科2種,菊科2種,石竹科、紫草科、藜科、玄參科、大戟科、柳葉菜科、旋花科、茜草科、???、葡萄科、莧科、莎草科各1種。禾本科占所有種數的20%; 十字花科占10%,菊科占10%,剩余 12 科共12種,占整個雜草種類的60%。小麥田后期優勢雜草為:野燕麥、豬殃殃、節節麥,在田塊中出現的頻度達40%以上,其次播娘蒿、藜、薺、打碗花出現的頻度在15%以上,多度在2.5%-12%之間,在個別田塊發生或密度較大,需引起關注。(表1)坡嶺旱地以節節麥、播娘蒿、野燕為優勢種的雜草群落,苗期使用的藥劑以苯磺隆、2甲4氯鈉鹽、雙氟磺草胺為主;灌區以節節麥、豬殃殃、野燕麥、打碗花、豬殃殃、婆婆納為優勢種的雜草群落,使用過的藥劑是:苯磺隆、2甲4氯鈉鹽、唑草酮、禾闊雙除、炔草酯、唑草酮、雙氟·唑嘧胺。
目前雜草的農事防除技術有:深耕、輪作倒茬、人工拔除,但實際上仍以化學防治為主,但往往重視禾本科草的防治,防治時機上拿捏不好,忽視秋季雜草幼苗期用藥,人工拔除只去除禾本科雜草上部的穗子,而下部的分蘗幾天后迅速成穗結籽;化學防治上仍沿用老農藥品種,群眾自留種相互串換,都是雜草危害加重的原因。
三、麥田雜草化學防治的時機和注意事項
冬小麥田間雜草防治的最有利時機是在小麥出苗以后,10月中下旬到11月中旬,在小麥的3葉期進行防治,此時雜草處于幼苗期,尚未分蘗,植株小組織幼嫩,對藥劑敏感,是防治的有利時機,選擇日平均溫度大于6度或8度以上, 或晴朗無風的中午氣溫10度以上為宜。
如果冬前沒有來得及打除草劑的麥田,由于墑情適宜,溫度偏高,小麥返青以后,不少雜草又開始生長,應在返青后至拔節初期,大約3月上、中旬,日平均氣溫10℃以上時防除麥田雜草,有利于藥效發揮。注意寒流來臨前不要打藥。也不要過晚噴藥,晚了導致麥穗畸形,發生藥害。藥劑用量上要嚴格按說明要求使用,不得隨意加大水量或藥量,不要漏噴,更不要重噴,
四、化學藥劑防治推薦用藥
1.闊葉雜草。使它?。确裂跻宜幔涸陂熑~雜草2-4葉期,每畝用20%使它隆乳油50-66.7毫升,對水噴霧,可以防除豬殃殃、大巢菜、繁縷、薺、蓼、田旋花等,并可防除大葉齡的豬殃殃、牛繁縷、大巢菜等。對麥苗高度安全。
使闊得:甲基碘磺隆鈉鹽與酰嘧磺隆加安全劑的復配產品,劑型為6.25%水分散粒,每畝用10-20克對水噴霧,對豬殃殃、稻槎菜、婆婆納、刺兒菜、苣賣菜、田旋花等惡性闊葉草有特效,對澤漆也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麥喜:麥喜為唑嘧磺草胺(闊草清)和雙氟磺草胺(普瑞麥)的復配產品,劑型為5.8%懸浮劑,在闊葉雜草2-5葉期每畝用5.83%麥喜10ml對水噴霧,用于防治小麥田豬殃殃、麥家公、薺菜、大巢菜、王不留等闊葉雜草。
2.禾本科雜草。世瑪(甲基二磺隆): 劑型為3%油懸劑,以雜草莖葉吸收為主,在推薦劑量下對麥田絕大多數禾本科雜草防效優異,畝用10ml對水噴霧,對麥田雀麥、節節麥、黑麥草、水草、蠟燭草、藺草等極惡性禾本科雜草防治效果明顯。甲基二磺隆原則上不建議和任何其他除草劑、農藥、葉面肥等混用,若要防除麥田闊葉雜草時,可分開進行噴霧。
炔草酸:對禾本科雜草如鼠尾草、看麥娘、野燕麥、黑麥草、早熟禾、狗尾草等有優異的防效,但對雀麥的防效不理想。冬前在禾本科雜草2~4葉期,每畝用15%炔草酸可濕性粉劑16克,對水30千克噴霧,春后禾本科雜草5~8葉期,每畝用15%炔草酸可濕性粉劑24克,對水30千克噴霧。
3.麥田雜草化學防治的時機和用藥品種。冬小麥田間雜草防治的最有利時機是在小麥出苗以后,10月中下旬到11月中旬,在小麥的3葉期進行防治,此時雜草處于幼苗期,尚未分蘗,植株小組織幼嫩,對藥劑敏感,是防治的有利時機,選擇在日平均溫度大于6度或8度以上,或晴天中午氣溫10度以上為宜。
如果冬前沒有來得及打除草劑的麥田,由于墑情適宜,溫度偏高,小麥返青以后,不少雜草又開始生長,應在返青后至拔節初期,大約3月上、中旬,日平均氣溫10℃以上時防除麥田雜草,有利于藥效發揮。注意寒流來臨前不要打藥。也不要過晚噴藥,晚了導致麥穗畸形,發生藥害。